常德市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常德市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猪健康养殖过程中猪场规划建设、猪只引进、饲料、兽药、各类猪饲养管理、防疫消毒、废弃物处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常德市生猪健康养殖场的饲养管理。
也可供一般猪场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471 猪的饲养标准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HJ/T81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NY/T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682 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NY 5027 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生猪人工养殖的肉用活猪净道供猪群周转、饲养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的专用道路。
污道供粪便等废弃物、外销猪出场的专用道路。
猪场废弃物主要包括猪粪、尿、胎衣、死猪、垫草、过期兽药、过期及剩余疫苗、疫苗空瓶和污水等。
全进全出制同一猪舍或猪舍内同一单元只饲养同一批次的猪,同批进、出的饲养制度。
饲料添加剂在饲料加工、制作、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包括营养性添加剂和一般性饲料添加剂。
药物饲料添加剂为预防和治疗猪病而掺入载体或者稀释剂的兽药预混物。
休药期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上市)的间隔时间。
无害化处理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使带有或疑似带有病原体的猪场废弃物失去传染性、霉性和污染力的过程。
4 猪场的建设与设施选址与建场条件: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
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场址地势高燥、平坦,在丘陵山区场地应尽量选择阳坡,坡度不得超过20°。
猪场水源充足,取用方便,便于防护。
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相应的卫生标准规定。
电力充足可靠,粪尿污水能就地处理或利用。
场址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处。
场界距离交通干线、距离居民居住区和其它畜牧场、距离畜产品加工厂不少于1000米。
以下地段或地区不得建场:水源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严重区域、山谷洼地和易受洪涝威胁的地段。
场区规划与布局:场区规划和原则:建筑紧凑,少占或不占耕地,在节约土地上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技术提高和改造扩建的可能。
猪场的分区:猪场建筑设施应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布置,各功能区界限分明,联系方便。
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及地势较低处。
管理区内包括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办公设施和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饲料库、车库等);生产区内主要包括种猪舍、保育舍、育成舍、育肥舍及有关生产设施;隔离区包括兽医剖解室、隔离舍、病猪焚烧处理、粪便污水处理设施。
猪舍建筑:猪舍的屋顶形式应采取双坡式屋顶,猪舍净高度不低于米,跨度以9-15米为宜。
华中地区与华南部分地区宜适当提高净高达3米,特别是跨度大时,要提高净高,以利自然通风。
猪舍朝向和间距必须满足日照、通风和防疫等要求,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向或南偏15度以内为宜,每相邻二猪舍纵墙间距不低于7-10米,每相邻二猪舍端墙间距不低于10米,猪舍距离围墙不低于10米。
猪舍内地面采用硬化地面,地面应向粪沟处作1%-3%的倾斜,地面结实,易冲刷,能承受各种形式的消毒。
场地面积:猪舍总建筑面积按每出栏一头商品育肥猪㎡㎡计算,猪场的其他辅助建筑总面积按每出栏1头猪需㎡㎡计算,猪场的场区占地总面积按每出栏一头商品猪计算,即饲养600头母猪的自繁自养场,需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至万平方米,总占地面积为50-70亩之间。
如果土地充裕可考虑100亩,为将来留出粪便处理场地与适当扩场所要求的土地。
以上计算是指采用工厂化养猪模式的设计,而现在猪场考虑疾病的传播问题采用多点隔离,总面积相应大得多,所以宜购地面积稍大些。
5 饲料基础知识饲料原料的分类及特点。
能量饲料在绝干物质中组纤维含量低于18%,同时粗蛋白的含量低于20%的谷实类、糠麸类、籽实类、淀粉质的块根、瓜果类及其它类。
常用的如玉米、小麦、麦麸、油糠等作为猪的主要能量来源,在配合饲料中添加比例较大。
蛋白质饲料:在绝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同时粗蛋白含量大于20%的豆类、饼粕类、动物类及其它类。
常用的如豆粕、棉粕、菜粕、鱼粉、肉骨粉、血浆蛋白粉、奶粉等。
粗饲料干草类、农副产品类(荚、壳、秸、梗及绝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18%的糟渣类、树叶类等。
青绿饲料天然水分含量大于60%的青绿饲料,树叶类以及非淀粉质的块根、根茎、瓜果类,不考虑折合干物质后的粗蛋白质及纤维含量是种母猪和种公猪的优质补充料。
矿物质饲料包括人工合成的、天然单一的矿物质饲料,多种混合的矿物质饲料以及载体或赋形剂的微量、常量元素的饲料。
常用的如磷酸氢钙、碳酸钙、硫酸亚铁、氧化锌、硫酸锰等。
维生素饲料指工业合成或提纯的单一维生素或复合维生素,但不包括某些维生素含量较多的天然饲料。
维生素分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等。
添加剂包括矿物质、维生素以外的所有如防腐剂、着色剂、抗氧化剂、生长促进剂、营养性添加剂(如氨基酸、脂肪酸)等。
原料质量是饲料质量的源头,据生产统计分析表明,饲料成品的营养成分及质量差异40-70%来自原料质量的差异。
若原料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不能达到设计生产水平,养猪生产就不易产生效益,甚至导致亏损,所以必须做到严格的质量控制。
原料质量的检化验方法、原料的贮存以及各种原料质量标准请参考相关资料,本文不详述。
饲料配方表及各猪群营养需要量,请参考相关资料,本文不详述。
6、后备猪及种猪的饲养管理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60kg以前按生长猪饲养充分饲喂。
60kg后至发情,用后备猪料或怀孕母猪料限制饲喂,限料幅度在80%左右。
注意:①限饲要适当,大群饲养每栏不超过6头,如出现过肥过弱个体应及时剔出单喂;②敞饲会降低母猪一生的产仔数,但限饲过度也会产生类似结果。
对达到配种年龄≥7-8月龄,体重100-110kg以上,1-2次发情后的后备猪编耳号,作卡并且在背上用颜料做记号,移入配种舍,单栏饲喂或群饲,所有的后备猪配种前需要有一定的脂肪沉积又不过肥,有充分的蛋白质沉积。
在同批最小体重的后备猪配种前一个月完成免疫计划所需注射的各种疫苗。
预计配种前三个月以上小母猪与老龄淘汰母猪密切接触或混群,以提高小母猪对猪场常见疫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配种期间饲养管理:后备猪于配种前15-21天对体重达到110-115kg用泌乳料充分饲喂,提高后备猪的排卵率、发情率;小于120kg的后备猪最好不要参与配种,以免出现难产与“产后瘦母猪综合症”(由体内贮备不足,产后出现采食量低,失膘严重,断奶后卵巢发育停滞,复膘困难而淘汰)。
断奶期母猪用泌乳期母猪料喂至配种,自由采食,特别是1-2胎母猪一定要自由采食。
正常情况下三胎以上母猪体况正常自由采食饲料也仅2-2.5kg/日、头,不管次配种后立即限饲,日供-1.8kg日、头。
母猪断奶后三天内,每天用试情公猪与母猪充分密切接触,每次15分钟,上、下午各一次,但第三天晚上停止接触,以增大试情反应。
应在专用的配种圈内交配。
圈内应足够大(≥6㎡),地面不应光滑,应避免有死角,防止卡住母猪身体。
做好人工辅助配种工作:人工配种主要进行配种方向引导,选择体型相近的公猪配种,保持公母猪的稳定。
配种管理的关键在于母猪发情鉴定,从而准确配种或人工输精。
而发情关键的鉴定在于鉴定母猪的呆立反射(压背、腹部反射明显,耳朵直立安静),为达到准确配种,宜早上、(中午)、傍晚给饲时逐头检测发情,母猪出现压背静立反射时立即第一次配种,相隔24小时或12小时配种2-3次。
配种注意事项①流产后第一次发情母猪不予配种;②发情检查时生殖道有炎症的应治疗后配种;③对瘦弱的产仔母猪宜休养一个情期再配种;④后备母猪与断奶7天后才发情的母猪宜早配,此类母猪配种晚了一方面受胎率低,还会出现子宫内膜炎;⑤本交时注意,公猪与母猪的体型相适应;⑥即使是本交也要做好母猪外阴的清洁消毒,推荐使用%的高锰酸钾水清洗外阴。
认真做好配种记录,填好公母猪配种报表、母猪配种卡。
怀孕期饲养管理一旦配种,就改用怀孕母猪料,在配种后的1—3天内饲料的喂量减至—1.8kg/日头,切勿用高水平饲养,以支持最佳的胚胎成活率。
配种后4天至90天,根据母猪大小、膘情、气候、环境条件,每日每头供应怀孕母猪料—2.5kg/日.头,控制母猪在90天时的膘情按五级评定在—3分。
怀孕90天至怀孕100天,根据情况每头母猪每日供应哺乳母猪料—3.0kg,体况五级评分为分。
怀孕100天至临产前4天,每日每头母猪供应哺乳母猪料—3.5kg。
产前4天至产仔,每头母猪每天供应哺乳母猪日粮2kg左右。
防止流产死胎,避免妊娠母猪受到运输、换圈、混群,酷热的影响。
饲料要新鲜饮水要干净,防止饲料霉变,猪料中均添加脱霉剂—2kg/吨。
妊娠期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检测出返情母猪和假孕母猪,减少母猪非生产饲养期。
返情2次以上的母猪一般都有生殖系统疾病,排除季节因素、公猪因素后应予以考虑淘汰。
产前准备工作:①产前3周驱除体内外寄生虫,驱虫药物选用含量%伊维菌素,按3.5kg/吨饲料的剂量连续饲喂7天或用1%伊维菌素注射液按1毫升/33kg体重注射。
②产前一周清洗消毒体表后进产房。
每1—2个月可采用药物全群保健一次,保健药物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药物。
分娩及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分娩前准备工作:6.4.1.1 产前一周认真彻底清洗产房及产栏,检修设备后备用;6.4.1.2 准备接产工具(毛巾、脸盆、细线、碘酒、止血钳、高锰酸钾、药品、催产素等)和必要的保温设施(红外线灯或保温电热板);6.4.1.3 分娩前用%高锰酸钾清洗乳房和阴门。
密切观察母猪临产征兆,做好分娩监护,分娩征兆如下:①阴门红肿,尾根两侧下陷;②频频排尿,精神不安;③乳房外张。
挤压有乳汁排出,出现初乳后约12-24小时内即分娩。
助产如果胎水破了半小时后产不下仔,仔细观察母猪反应,阴门有血色分泌物和胎粪,但无努责,或有强力努责10-20分钟而不能产仔或产下一头或几头后停止分娩1小时以上,即为难产,则须进行助产处理。
严格消毒手臂,手臂涂润滑剂入产道检查,根据情况采取措施:①产力微弱,产道通畅,可以20-30分钟一次注射催产素20-40单位;②胎儿过大或姿势异常时,应先向产道注入润滑剂在母猪阵缩的间歇期矫正和拉正胎儿;③助产过程中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加维生素C,适量抗生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和鱼腥草注射液(注意应分瓶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