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农药科学施用
1.保护剂和治疗剂的区别
1.1 保护剂和治疗剂的定义
常用的农用杀菌剂,按功能大致可分为保护剂和治疗剂。
保护剂:用于植物的体表后,不进入植物体内,阻止病菌的侵入或靠触杀直接杀死萌发的病菌孢子或菌丝,保护植物不受病菌侵害的物资。
治疗剂:用于植物的体表后,被植物吸收或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植物体内,杀死病菌或抑制病菌的生长,控制植物病害的物资。
1.2 保护剂与治疗剂的比较
1.3 如何应用保护剂和治疗剂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保护剂的科学施用,是预防葡萄病虫害的关键;治疗剂的科学施用,主要是配合保护性杀菌剂使用、或没有及时施用保护剂的补救措施、或发病后的救灾措施。
从环保和食品安全的角度,应该及时施用保护剂,治疗剂配合保护剂施用。
从保护剂的定义可以说明,要想使保护剂取得理想效果,就要做到施药的均匀周到。
要想施药均匀周到,就要做到两点:
第一,喷药时,要尽可能做到均匀周到,这需要施用足够多的药液量,喷雾器械要雾化好,喷出的雾滴尽可能的细,工人施药时,要尽可能的细致和周到。
第二,施用的保护剂要有足够的细度和悬浮率,细度好,才能保证有足够多的药的微粒覆
盖在植物表面,才能周到;较好的悬浮率,保证雾滴的均匀和药的微粒覆盖在植物表面的均匀,悬浮率差的药可能开始喷出的是稀溶液,没有足够的药保护叶片,而后来喷出的是浓浆,易产生药害。
1.4 选择什么样的保护剂
评价一个保护剂的好坏有3个指标:1、细度;2、悬浮率;3、稳定性。
细度决定施药的周到与否;悬浮率决定均匀与否;稳定性决定安全性和持效期。
细度和悬浮率差的保护剂,喷药后,药的微粒之间空隙大,防病的效果就不好。
稳定性好,药不容易变质,就不易产生药害,不易变质,持效时间就长。
稳定性对保护剂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我们选择农药时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例如同样是代森锰锌类药剂,喷克和喷富露保质期都是3年的,稳定性好,对作物非常安全,不易产生药害;而低质量的代森锰锌保质期都是2年的,易变质,较易产生药害。
因此,购买保护剂时,尽可能买质量好的保护剂,质量差的保护剂最好不要选择,否则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5 选择什么样的治疗剂:
治疗剂是靠有效成分的活性起作用,是靠能进到作物体内的治疗剂的量起作用。
评价一个治疗剂的好坏,一是要看其起杀菌或抑菌作用的有效成分,二是看这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因此,买治疗剂时,尽可能买有效成分活性高、没有抗性的,含量尽可能高的治疗剂。
同样的治疗剂,高含量的要比低含量的更经济,单一的治疗剂要比混配制剂更经济。
2、药剂的选择
葡萄园优秀药剂具有以下特点:安全性、实效性、时段性。
2.1 安全性
安全性包括3方面内容,一个是对葡萄安全,也就是对葡萄没有植物毒性(phototoxicity);另一个是对人畜安全,即对高等动物的毒性(toxicity)低;对环境和后续产品的安全,即残留(residues)低且残留对人畜及环境没有实质性影响。
2.1.1 对作物安全性
有些药剂,施用后易产生药害,如某些国产代森锰锌(指目前,今后质量提高后就没有此问题)、百菌清,在一些葡萄品种或时期的药害问题。
产生药害的药剂不是葡萄园优秀杀菌剂。
2.1.2 对人及高等作物的安全性
有些药剂,虽然对防治对象有不错的防效,并且对葡萄没有药害,但对高等动物有很大的副作用,这些药剂不是葡萄园优秀杀菌剂。
2.1.3 对环境的安全性
还有一些药剂,虽然药效很理想,但应用后的残留会造成一系列问题,如农药残留超标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葡萄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影响葡萄酒发酵和葡萄酒质量问题。
易造成残留的药剂不是葡萄园优秀药剂。
所以,葡萄园优秀杀菌剂必须具有优异的安全性。
2.2 实效性
根据葡萄园的具体情况选择药剂,选择的药剂能解决你的葡萄园某一时期的问题。
要根据药剂的使用经验和农药的原理选择,农药企业的宣传资料只能作为参考,最好不要作为选择依据。
2.3 时段性
葡萄的不同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病害,葡萄园优秀杀菌剂必须具有在某一阶段具有独特的作用。
例如,喷克和喷富露的安全性、广谱性、对锈璧虱的有效等特征,可以使其成为葡萄开花前的首选杀菌剂;能防治病害又能促进葡萄的果实上色,可以成为后期的优秀药剂。
3.农药的科学施用
3.1 对症施药
禁止一切非对症施用农药的行为和宣传。
作者见到很多这种宣传,例如把多菌灵、福美双换一种商品名称,宣传为防治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的灵丹妙药,把霜脲氰锰锌换一种商品名称,宣传为防治炭疽病的特效药等等。
这种宣传严重干扰和误导果农,威胁对症用药。
让农民得到正确的用药知识和技巧是农药生产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果农要学会如何正确选择农药。
有关药剂,请参阅防治葡萄病虫害的优秀药剂表。
3.2 适时用药
适时用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抓住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防治炭疽病是落花前后和初夏,防治霜霉病是雨季的规范保护,防治白腐病是阻止分生孢子的传播。
抓住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会大大减少农药的施用,是优质无公害食品生产中的重要内容。
二是要充分发挥农药的潜能,即让农药的潜能尽量多地发挥出来。
“杀鸡”不要用“牛刀”;相反“杀牛”不能用“鸡刀”。
例如,在葡萄病害防治的关键期、雨季是很多病害的爆发流行期,施用科博,能充分发挥科博的广谱性和高效性。
充分发挥农药的潜能是无公害食品生产中农药施用的重要内容。
3.3 要注意用药的连续性
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综合的连续的过程,用药中间脱节或没有抓住关键时期,如果遇到适宜爆发的天气,可能会造成病虫害的大发生。
那么,再采取措施,会费工费钱,又刺激病菌或害虫的抗性,损失较大。
病害发生后,应采取补救性措施,需要2~3次药才能把病害控制住。
这2~3次药,要连续施药,不能脱节,一但脱节,可能会造成病害快速滋生蔓延,增加防治难度,而且要花更多的钱。
3.4 注意施药质量
施药质量是决定防治效果的重要内容。
喷洒农药一定要注意施药质量,喷保护性杀菌剂、触杀性杀虫剂等药剂时必须均匀、周到;内吸性杀菌剂的均匀、周到喷药也是有利无害的。
无公害食品的生产和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求高质量施用农药,因为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施用农药与无公害食品的原则背道而驰。
很多果农往往注意农药而忽视施药质量,比如在防治霜霉病时,没有喷到药的地方霜霉病仍然存在,这样就留下了传染源,留下了隐患,一旦天气合适,就有传遍整个葡萄园的风险,再一次施用农药,即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不利于生产安全食品。
3.5 病害的化学防治,应以保护剂为基础,注意保护剂和治疗剂的配合施用。
一般情况下,施用一种保护剂就可以了,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期,一种治疗剂配合一种保护剂施用。
特殊情况下,两种治疗剂与一种保护剂配合施用,但两种治疗剂必须是不同作用原理的或不同杀菌谱的,三种或三种以上乱混用的不要考虑。
3.6 药剂的轮换施用
农药的轮换、交替施用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阻止或减缓抗性的产生,(有抗性方面的知识非常重要。
如甲霜灵与恶霜灵有交互抗性,乙霉威和异菌脲有交互抗性,所以,我们施用甲霜灵后就不能再施用恶霜灵,同样,施用乙霉威后就不能再施用异菌脲);另一方面,轮换用药可有效减少某一种化学农药的残留。
3.7 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的确定考虑了很多因素,包括最大无副作用剂量、安全系数、食品的日摄入量、在某种作物上或作物内的分解半衰期、农药的施用次数等。
必须严格按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施用农药。
3.8 农药施用记录
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严格记录施用农药的名称(有效成分)、施用量、施用时间等。
葡萄采收后,针对所有施用的农药,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保证食品安全。
4.葡萄园优秀药剂
4.1 葡萄常用药剂表
作者查阅了国际上传统的和新兴葡萄生产国家的葡萄常用药剂,以及我国登记用于葡萄的药剂,综合列入表中,供大家参考。
( A:亩用制剂量或施用倍数;B:每生长季节最多施用次数;C:安全间隔期(天);D:最大残留限量(ppm 或 mg/kg),gb国家标准,fbFAO标准)
*戴挫霉是水果、蔬菜采收后的保鲜杀菌剂。
在欧盟,浆果类水果残留标准为≤2~5。
如果施用1200~1500倍液,施用后不超过此标准,所以施用后即可食用。
*EBDC类:应施用真正络合态的、高质量的品种,如喷克和喷富露,可以在任何时期施用。
如果施用一般品种,请不要在花前、套袋前(尤其是小幼果期)施用。
*甾醇抑制剂类杀菌剂,尤其是三唑类:施用量不能随意增大(即稀释倍数不能随意降低),否则会有药害。
*铜制剂:葡萄离不开铜制剂。
现在出现了一些很奇怪的现象:诋毁铜制剂。
作者认为,这是不正确的。
铜制剂对环境没有危害、对高等动物没有危害、对葡萄酒的酿造和质量没有任何不利影响,这些已被试验证实、被科技界公认。
例如,必备是欧洲生产有机食品的杀菌剂。
4.2葡萄重要病害的优秀杀菌剂
请参考前面第二章和第三章部分的内容。
4.3 防治葡萄虫害的杀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