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前几天,我听了一节语文课,我被深深地吸引,打动我的是教师的教育智慧!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课堂气氛的活跃!我要由衷的赞一句:“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听课记录如下:
一、激趣导入:
一曲熟悉的《梁祝》,让我们想到了凄美的爱情故事,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

“爱情”,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因而‘爱情’也就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

当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就以一首《致橡树》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年轻人的心,这首当代诗歌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致橡树》。

二、作者简介
三、反复诵读,感悟诗情。

1、请班中朗读较好的同学来朗读。

2、让学生聆听示范朗读
3、让学生模仿示范朗读中的感情自由朗读。

四、抓意象,悟感情,挖主题。

(一)分组讨论问题:
1、诗中出现的意象有哪些?
2、这些意象代表了什么样的爱情?
3、作者通过那些词语来表明自己态度?
(二)交流
1、诗中出现的意象有哪些?
明确:凌霄花、痴情鸟、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橡树、木棉
2、这些意象代表了什么样的爱情?
凌霄花——实用爱情。

痴情的鸟儿——爱情至上。

痴情的鸟儿歌声虽然美妙动听,但它只为自己所栖息的大树唱歌。

而不去注意远处的自由天空。

这让我们想到了传统的女性总是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夫唱妇随,没有独立的个性,没有远大的理想。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奉献者。

诗人认为具有阳刚之气的橡树和具有阴柔之美的木棉应该保持一种特殊的关系,哪些诗句说明了这一点?你是怎么理解这些句子的?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形象,应该是并驾齐驱,不分高低的。

男女之间的爱情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平等独立(板书)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能听懂我们的言语。

”有精神上的默契,相敬如宾。

相互尊重,相互依存(板书)。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寒潮、风雷、霹雳”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雾霭、流岚、虹霓”比喻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

同甘共苦(板书)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没有“土地”,这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也许就成了无垠之木,无源之水,最终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

3、作者通过那些词语来表明自己态度?
“绝不像”“绝不学”“也不止”“甚至”这几个词应读得重一些。

“不,这些都还不够!”诗中的“我”对传统的爱情观有所否定的同时,也有所传承。

也愿意为对方付出,只是不愿仅仅只做这些。

“必须”态度坚定。

五、总结
我的思考: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味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课堂是师生经历的重要场所,教师要从生命的高度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

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抓住这些“意外的通道”,捕捉那些“美丽的图景”,并运用教学睿智,采取有效策略,使“预设”与“生成”激情共舞,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令人欣喜的精彩,课堂也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再创造行为,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处境、心境的差异,必然会对同样的文本产生不同的理解,更何况是充满奇思妙想的年轻人。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巧引妙导,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独特的体验在某个特定时空因为相遇而绽放出动人光芒。

课堂生成而带来的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在语文课堂中感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让课堂精彩迭。

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