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模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__________。
阅读散文,我们能体会到鲁迅的________,冰心的________,梁实秋的幽默机智,丰子恺的清雅淡泊。
“情”是散文的命脉和灵魂,对于散文的“情”来说,真挚_________。
A . 情趣冷峻深沉温和娴雅至关重要B . 情趣冷峻深沉冲淡平和至关重要C . 情调冷峭阴沉温和娴雅举足重要D . 情调冷峻深沉冲淡平和举足重要2. (2分) (2019高一下·东阳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人民砥砺奋进、众志成城、取得辉煌成就的40年。
B . 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
C . 这篇论文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和中国经济发展相关的世界经济走势做了深入探讨,令人耳目一新。
D . 外资的引入促进了国内保险市场的繁荣、完善了市场主体结构,提升了行业竞争力,形成了中资和外资保险公司和谐发展的局面。
3. (2分) (2019高二上·厦门开学考) 下面有关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五柳先生”称之。
B . 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
他被看作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
C . 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
D . 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0分)4. (12分) (2016高三上·瓦房店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城市应该有延续文脉的自觉性葛剑雄中国古代的城市大多是因政治功能而形成并生存的,基本上都是从国都至县(邑)的各级行政机构驻地。
这些城市往往也是全国的或地区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甚至是军事中心。
但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一座城市的其他功能也可能随之消失。
一旦城市的功能改变,即使自然条件依然如故,相应的硬件和软件都会随之改变。
否则,这些硬件和软件不是过剩就是不足,或者只能废弃,城市就会失去生命力。
城市功能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城市的文脉上。
所谓“城市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文化传统——不仅仅是指当时存在的文化,还包括过去的文化。
因此与城市的功能是否延续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这两者是延续的,那就形成了一种传统;如果两者是不同的,或者以往有过这样的不同,这种传统就中断了,难以形成文脉。
一座城市,尽管现在的文化很发达,如果过去的文化已不复存在,或者从来没有这样的文化,要形成文化传统必定要假以时日,形成自己的文脉则更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绵延。
另一方面,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推到极致。
文脉不仅是城市的基本设施、名胜古迹、文物遗址的积累,更是一代代城市人的文化和智慧的结晶,足以保持城市的记忆,提供调节人地关系和适应变化发展的经验。
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能保持不变的功能,特别是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城市被破坏殆尽,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文脉就此中断,幸而不绝如线,也已岌岌可危。
例如,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都城建康(建业)作为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存在了三百多年,其功能基本不变,文脉得以延续。
但到隋灭陈时将建康城彻底毁灭,将地区行政中心迁往别处,当地人口几乎全部外迁,这座六朝古都便从地图上消失了。
尽管以后的南京是在这片土地上重建的,但除了战火毁灭不了的古代遗址遗物外,还有多少六朝遗风?但为延续文脉着想,一座城市需要保存最低限度的古物、旧物,才能保持城市的历史记忆。
因为这些物件曾经是城市多数居民的住所或活动场所,也是当时的文化和传统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
如果让城市的后人仅仅凭着文字和图像去想象,大多数人是不可能理解生动的历史,留下深刻记忆的。
何况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居民的精神生活要求会不断提高,对国家和城市的记忆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这些记忆中还包含着我们今天不一定知道或理解的抽象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原物的保存才能给后人以破解或汲取的可能。
即使是属于封建、迷信、腐朽、反动、罪恶的旧物,也有必要适当保留一些,以便让后人了解历史的另一面。
(选自《环球人文地理》)(1)下列对城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在自然条件依然如故的情况下,如果城市的功能改变了,那么相应的硬件和软件都应随之改变,否则,城市就会失去生命力。
B . 中国古代的城市大多是因为政治功能而形成并生存的,古代一般都是把从国都至县(邑)的各级行政机构设在这些城市里,但城市的其他功能会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而消失。
C . 一座城市,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绵延才能形成自己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推到极致。
D .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是在变革的时代,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一些城市的功能就会被强制改变,城市的文脉会因此中断。
(2)下列对城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在自然条件依然如故的情况下,如果城市的功能改变了,那么相应的硬件和软件都应随之改变,否则,城市就会失去生命力。
B . 中国古代的城市大多是因为政治功能而形成并生存的,古代一般都是把从国都至县(邑)的各级行政机构设在这些城市里,但城市的其他功能会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而消失。
C . 一座城市,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绵延才能形成自己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推到极致。
D .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是在变革的时代,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一些城市的功能就会被强制改变,城市的文脉会因此中断。
(3)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全文首先阐述政治功能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接着又讲了城市文脉,最后说只要保存最低限度的古物、旧物,城市就会延续文脉。
B . 第二段说明了城市文脉与城市功能是否延续有密切的关系,还讲了一座城市要形成自己的文脉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绵延。
C . 第四段告诉我们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文脉就会中断,即使有保留,也岌岌可危。
D . 第一段论述了政治功能对于古代城市的重要作用,如果政治功能强,城市就会兴旺发达,政治功能一旦丧失,城市就会失去生命力。
(4)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全文首先阐述政治功能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接着又讲了城市文脉,最后说只要保存最低限度的古物、旧物,城市就会延续文脉。
B . 第二段说明了城市文脉与城市功能是否延续有密切的关系,还讲了一座城市要形成自己的文脉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绵延。
C . 第四段告诉我们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文脉就会中断,即使有保留,也岌岌可危。
D . 第一段论述了政治功能对于古代城市的重要作用,如果政治功能强,城市就会兴旺发达,政治功能一旦丧失,城市就会失去生命力。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一座城市的文化和传统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是这个城市中的一些物件,保留一定数量的古物、旧物才能保持城市的历史记忆。
B . 南京是在古建康城废墟的基础上重建的,也保存了战火毁灭不了的一些六朝的遗址遗物,但六朝古都的文脉已基本中断。
C . 城市的历史记忆,不仅包括古物、旧物等物质基础,还包含着我们今天不一定知道或理解的抽象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D . 保存一些即使是属于封建、迷信、腐朽、反动、罪恶的旧物,也能满足精神生活要求不断提高的居民对国家和城市记忆的需求。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一座城市的文化和传统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是这个城市中的一些物件,保留一定数量的古物、旧物才能保持城市的历史记忆。
B . 南京是在古建康城废墟的基础上重建的,也保存了战火毁灭不了的一些六朝的遗址遗物,但六朝古都的文脉已基本中断。
C . 城市的历史记忆,不仅包括古物、旧物等物质基础,还包含着我们今天不一定知道或理解的抽象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D . 保存一些即使是属于封建、迷信、腐朽、反动、罪恶的旧物,也能满足精神生活要求不断提高的居民对国家和城市记忆的需求。
5.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妇人和她的猫(英国) 多丽丝·莱辛她叫黒騠,生于20世纪初。
自从丈夫二战后一个严冬死于肺炎,她就一直独居。
她有四个子女,其中一个女儿每年给她寄圣诞卡片。
除此之外,对他们来说,她是不存在的。
他们都是体面人,有家,有车,有好工作;而她,不体面。
她做买卖旧衣服的生意,自得其乐,推着那架塞满了衣物的旧婴儿车,在路上四处走动。
就在黑騠70岁生日那个星期,他们收到了通知,小社群得结束了。
房屋署官员来做了最后的安排。
那年轻人,坐在房间里一张椅子上,椅子油腻腻的,他屁股贴着椅子的边边坐着。
空气中有股可怕的恶臭,他不敢用力呼吸。
看到这个落魄的老人,他不免觉得她能住进安老院,该算是运气的了,虽然他深知所谓的安老院,都把老人当成顽皮不听话不懂事的小孩看待,直到他们有幸谢世。
他告诉黑騠到时他们会派一部小货车来替她搬家。
他告诉她除了衣服之外,其他东西不必多带。
说到这儿,他看到了一堆像是五彩破布的东西站了起来,伸出皮肉不整的黑色爪子拍触老太太的裙子。
“你不能带那只猫。
”官员脱口而出。
这是她收养的一只流浪猫,她给她取名騠比。
騠比看起来就像一团破烂呢绒布,沾满灰尘和雨水。
它一只眼睛的肌肉在打架中给扯裂,现在永远都是半张半闭;另有一只耳朵给咬掉了,只剩下痕迹。
“你要能了结它的悲惨,对它来说,应是一种恩赐。
”官员说。
小货车来接她,黑騠不在。
黑騠知道,房子搬空之后,通常要等上数月,甚至数年才会真正开始重建。
她打算继续呆下去,等建筑的人来了才走。
她平生第一次过得像她的吉卜赛祖先,一连几个晚上,她和猫缩成一团整晚蹲坐在一家空置的大门口。
正如她所料,那间房子平安无事,于是她又搬回去住。
她把后窗的一块玻璃打破,让騠比进出,免得要开前门或是开窗,惹起注意。
她搬到顶楼靠后院的一个房间去,每天一大早出门,推着娃娃车和破烂,在路上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