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工程概论第一章 第二章 复习提纲

食品工程概论第一章 第二章 复习提纲

第一章第二章复习提纲
1、作为商品的食品必需的六大属性?
卫生和安全性、营养和易消化性、外观、风味、方便性、储运耐藏性
2、简述现阶段食品的分类。

答:按原料分:果蔬(菜)制品、肉制品、水产制品、乳和乳制品、米面制品、蛋制品、植物油等。

按加工和保藏方法分:罐头食品、冷冻食品、脱水干燥食品、辐照食品、焙烤食品、腌制烟熏食品等。

按用途分:方便食品、婴儿食品、老人食品、保健食品、佐餐食品、休闲食品、调味品等。

按习惯分:传统食品、民族食品、东方食品等。

3、食品工业的种类: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
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专用化、国际化(可各抒己见)
4、名词解释:
食品保藏——狭义指防止微生物的作用而不会使食品腐败变质的直接措施。

广义指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一切措施。

食品——经过加工制作并作为商品流通的食物的统称。

食品工程——研究食品工业生产中所用加工方法、过程和装置的一门技术科学。

食品保鲜——保持食品原有鲜度的措施。

鲜度主要指口感、色泽、风味、质地等感官指标。

工程化食品——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和工业化的生产方法,将有限的天然资源加以合理利用,提取其有效成分或去除其有害成分,根据预期营养要求,作科学重组而生产出的食品。

5、掌握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生物学因素、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有哪些?分别有何特性?答:微生物(1)细菌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还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最多的是肠类弧菌所引起的中毒,约占50%。

其次是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引起的中毒约占40%。

其它引起食物中毒的有:肉毒杆菌,致病大肠杆菌,魏氏梭状芽孢杆菌,蜡状芽胞杆菌等。

(2)真菌
目前已查明的霉菌毒素已达100多种。

产生肝脏毒素的产毒菌为:黄曲霉,寄生曲霉,岛青霉,杂色曲霉。

黄绿青霉产生神经毒素,桔青霉产生肾脏毒素。

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pH值环境
大多数细菌:中性至微碱性
霉菌和酵母菌:酸性
耐酸性:霉菌>酵母菌>细菌
耐热性:在最适宜的pH值范围内较强
界限值:pH值4.6
pH>4.6采用加压高温杀菌;pH<4.6采用常压杀菌
根据对氧气的需求分为:好氧性微生物、微需氧微生物、兼性厌氧微生物、厌氧性微生物(如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
对水分活性的依赖,细菌Aw>0.94,酵母菌Aw>0.88,霉菌Aw>0.75
酶:(1)多酚氧化酶与果蔬食品褐变
工艺上主要考虑:钝化酶活性、减少氧气的供应
(2)果胶酶与果蔬质构
加工中有时候需钝化果胶酶的活性;有时候需外加果胶酶,如澄清果汁
食品中的非酶褐变主要有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以及抗坏血酸氧化等。

6、理解微生物生长发育与pH值、水分活度、食盐浓度的关系
降低水分活度的方法(①脱水;②化学修饰或物理修饰;③添加亲水性物质(降水分活性剂) 7、在保藏食品的数个栅栏因子中,它们单独或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栅栏”,使存在于食品中的微生物不能逾越这些“栅栏”,这种食品从微生物学角度考虑是稳定和安全的,这就是所谓的栅栏效应。

栅栏因子对食品起着联合防腐保质作用,包括高温处理(F)、低温冷藏(t)、降低水分活度(Aw)、酸化(pH值)、降低氧化还原电势(Eh)、添加防腐剂(Pres)、竞争性菌群、辐照等。

8、食品货架期(shelf life, SL)
(1)定义:指食品在完成生产/加工或包装之后,在特定的贮藏条件下保持其安全性和可接受质量的时间长短(IFST,1993)
(2)食品货架期的内容:微生物货架期;化学货架期;感官货架期。

(3)食品货架期的标注
⏹保存期(“use by” date),也称推荐最终食用期,指在规定的保藏条件下,食品可以
食用的最终日期。

⏹保质期(“best before”date),也称最佳食用期,指在规定的保藏条件下,能够保持
食品优良质量的期限。

⏹贮藏条件
(4)影响食品货架期的因素:
⏹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
⏹消费者处理和作用;
⏹商业考虑。

9、食品标签必须标注的内容
(1)食品名称(2)配料表(3)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4)制造者、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
(5)日期标志和储藏指南(6)质量(品质)等级(7)产品标准号(8)特殊标记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