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渍土地基的工程处理方法研究
1、引言
盐渍土是指含盐量超过一定数量的土[1]。
随着我国广大西北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对盐渍土地基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由于盐渍土本身与一般土不同,甚至与冻土、膨胀土和湿陷性黄土相比,还更特殊和复杂。
它除了具有溶陷性外,还具有盐胀性和腐蚀性,给工程带来许多危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对盐渍土的分类方法是沿用前苏联的分类方法,即按不同性质的盐含量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氯盐渍土、硫酸盐渍土和碳酸盐渍土。
2、盐渍土的工程特征
场地地基土为氯盐渍土,含盐量一般在8%~12%之间,属超强盐渍土,土层深处见少量盐晶。
土层含盐为易溶盐。
场地土的有害毛细水,地下水埋藏较浅,表层土质又为粉土,盐渍土中有害毛细水上升能直接引起地基土的浸湿软化和次生盐滓化,对建(构)筑物地基产生有害影响。
经勘察,有害毛细水上升的高度大于地下水埋深的土层厚度。
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毛细水渗出表层并湿润表层土,干化后形成坚硬的盐壳土。
氯盐渍土在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时,一般不具有溶陷性。
但是,淡水浸湿场地氯盐渍土,具有较强的溶陷性。
对淡水水池、输送淡水的管线(管沟、管井)和屋面、地面的雨水排放构筑物的防渗、防漏要求较高。
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用水和使用过程中的生活污水,必须排出建筑场地外。
在地基处理时,不能采用含有淡水作业的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