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遍中国解说词之大地传奇

走遍中国解说词之大地传奇

第七集《大地》传奇她是一个美国人,却用一生的时间来写中国。

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众多美国人因为她的作品而了解中国。

她一生致力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生命的尽头却因不能回到中国抱憾终生。

究竟是什么给了她如此深重的中国情结?是什么样的经历使她写出诺贝尔获奖作品《大地》?敬请收看《走遍中国》——《大地》传奇。

1938年底,陪都重庆笼罩在一片战火之中,日军连日的飞机轰炸使重庆损失惨重。

虽然,驻守在重庆的国民党防空部队进入了紧急战斗状态,然而,密集的防空火力并没对日军的轰炸机构成任何威胁。

此时,国民党密电组的密码员显得格外紧张忙碌,短时间内,他们截获了十几份从重庆发往日本军队的密码,这些密码看似简单而毫无规律,让有着丰富破译经验的密码员束手无策。

同样是在1938年底,在瑞典斯德格尔摩,一场盛大的颁奖典礼正在举行。

这位身着长裙的领奖者,就是美国女作家赛珍珠。

对她来说,这是一生当中最辉煌的时刻,这一年,她因为小说《大地》等作品中关于中国农村生活的描写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这个世界文学界的最高奖项,一百年来,让无数中国文人为之奋斗终生却始终无人问鼎。

让我们疑惑的是,这有史以来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因描写中国而获奖的作品,却是一个外国人写的。

我们不能不去了解,赛珍珠,究竟是什么人,她笔下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

格兰是宿州学院的一名外籍教师,他来自澳大利亚,和众多踏上中国土地的外国人不同的是,格兰是因为一本书来到中国的,这本书就是《大地》。

对于格兰来说,中国,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国度,这里的一切对他来说都充满着神秘的吸引力,格兰的家中摆满了从各个城市买回的小物件,他喜欢中国功夫,李小龙是格兰最崇拜的偶像,他甚至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黄飞鸿。

对于70年代出生,从小接受西方教育的格兰来说,《大地》中描写的中国农民的生活离自己太遥远了,而赛珍珠,这个格兰最喜欢的美国女作家,她是如何将中国农民的生活写成了75万字的长篇巨著的,这是格兰此次中国之行想要解开的谜团。

他选择了安徽宿州,因为这里,是赛珍珠工作和生活了五年的地方,赛珍珠的小说《大地》正是取材于这片土地。

这是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于1935年根据赛珍珠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大地》,这部由白人主演发生在中国农村的故事上映后一下子轰动了美国,一举获得了第十届奥斯卡奖最佳女演员、最佳摄影两项金像奖。

《大地》描写了一个叫王龙的中国农民的发家史,因为没钱,王龙娶了黄家大院的丫鬟阿兰为妻,阿兰帮王龙生儿育女,照料土地,准知蝗灾、旱灾和革命的爆发,让他们一贫如洗,流浪异地,在阿兰意外找到一笔珠宝之后,他们衣锦还乡,当上了地主。

小说对于中国农民的刻画极其细致生动,如果不知道作者,你绝对会相信,这部作品应该出自一个土十生土长的中国作家之手。

在赛珍珠一生的一百多部作品中,绝大多数是描写中国的,她是西方社会中唯一一位专写中国题材的作家。

格兰急切地想要知道,究竟是什么使得赛珍珠写下如此众多描绘中国的作品,她的作品与她的生活经历义有着怎样的联系?在宿州市赛珍珠研究会周老师的带领下,格兰来到了位于宿州市大河南街北侧福音堂内的赛珍珠故居。

1892年,刚刚3个月大的赛珍珠在母亲的怀抱里从美国漂泊大半个地球来到中国。

此后,这个金发碧眼高鼻梁的美国女孩在中国一呆就是40年。

她的父亲赛姚祥平和母采凯丽都是被美国的基督教长老会派到中国的传教士,赛珍珠4岁的时候全家定居江苏镇江,在那里,赛珍珠度过了她的童年年和少年时光。

1917年,赛珍珠与金陵大学农学部系主任诺两布克结婚,婚后,赛珍珠便随丈夫来到安徽宿州讲行有关中国农业的调查。

与布克的婚姻,使赛珍珠开始接触到另外一群不同的中国人,也是日后她最喜爱的一群人——中国的农民。

赛珍珠在中国的40多年生活历程中。

宿州只占了4年多的时间,然而,就是这年多的生活经历,成为赛珍珠日后写作《大地三部曲》最重要的材料来源。

频繁出现的神秘密码究竟代表着什么谁能够破泽这些密码?是什么让赛珍珠写出《大地》?她在宿州到底经历了什么?请继续收看走遍中国《大地》传奇1938年的重庆,国民党密电组发现,只要那个神秘的密码一出现,重庆就会遭遇一轮轰炸。

可以尊定的是,这些密码和此次日军轰炸莺庆有关,可是,这些密码究竟代表着什么?到底谁能破译这些密码呢?通过驻美使馆的秘密联系,国民党部队聘请了破译专家、美国密码之父亚德利对这些密码进行破译。

亚德利的到来,似乎激怒了隐藏在幕后的间谍,一份更为隐秘深奥的密码情报摆在了亚德利的面前,他能够破译这些密码吗?福音堂门前的人河南街,是当年宿州市最繁华的街道,也是赛珍珠经常活动的场所。

每天清晨,赛珍珠都会穿行在这条小街,步行到街西头的教会学校上课。

她也经常在这条小街上购灭每天的生活用品。

80多年后,当格兰米到这条小街,这里仍然延续着当年的繁华。

在一个卖日用品的小店,格兰对一个蒜臼产生了兴趣。

品尝着汤的独特滋味,吃着历史悠久的符离集烧鸡,我们几乎能够感受到当年赛珍珠怎样从福音堂的家中走出,穿行在这条街道,在这里的集市购买每天的生活用品。

也许止是这样的食品利这样的市井生活让赛珍珠感受到了这座小城特有的韵味,给了她宝贵的生活积淀和写作的灵感。

又是几份神秘的密码,重庆又遭遇了儿轮新的轰炸。

1938年的重庆,亚德利的密码破泽工作仍在艰难进行。

经过艰苦努力,亚德利终于查出,密码的底本来自一部英文长篇小说。

它的前一百页中必有连续三页分别有heriightgyniln(或gy0in)三个词。

只要找到这部被作为密码底本的英文小说,所有密码的破译工作将迎刃而解。

和大多数在城市长大,从小接受现代教育的孩子一样,格兰从来没有来到过中国的农村,赛珍珠《人地》中描写的农民生活对格兰来说是如此神秘而遥远。

作为一个外国人,格兰很难理解,同样是黄头发蓝眼睛的赛珍珠,是怎样将中国农民的生活描写那样细致入微,如果不是有着深刻的了解和体会,是不会写出那些生动而饱含感情的文字的,格兰决定走进宿州农村,去体会赛珍珠笔下的这块中国大地。

在村长的带领下,格兰走进了一个四世同堂的人家庭,从来没有见到过四代人生活在一起的格兰显然对一个家里有这么多人感到很好奇。

第一次看到面条的制作过程,格兰忍不住一试身手。

习惯了用自来水的格兰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劳动压出了水,而80多年前,当赛珍珠米到这里,她甚至没有见过这样的压水机,她所触摸到的,是农比的扁担平和水桶。

正是这样的真实生活触动和震撼着赛珍珠。

于是,中国农民的生活便在她的笔下生动起来。

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农民勤劳、质朴,贫穷的生活并不能妨碍他们对生活的追求和他们内心的平安、幸福。

对丁:这一点,格兰也有着同样的体会。

神秘的密码究竟能否被破译!这些密码和赛珍珠有什么关系?诺贝尔获奖作品《人地》与宿州义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1请继续收看《走遍中国——《大地》传奇。

神秘的密码仍继续山现,重庆遭遇的轰炸也在继续。

终于,亚德利的密码破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将目标锁定在国民党内部的一个军官“独臂人盗”身上,他可能就是隐藏在幕后的密码高手。

经过周密部署,亚德利邀请朋友徐贞小姐相助,寻找这本被作为密码底本的英文小说。

一天,亚德利与徐贞来到“独臂人盗”家中作客,徐贞伺机来到“独臂人盗”的书房,开始艰难的搜寻,终于,徐贞发现了一本被翻得已经破旧的英文小说,并且在书中的第17、18、19页找到了德利指出的那几个单词。

谜团终于解开,亚德利很快破译了所有密码,所有日谍在重庆的潜伏电台及其活动场所均被掌握,参加这个超级间谍网的成员也全部落网。

徐贞在独臂大盗书房中发现的英文小说正是赛珍珠的《大地》早在1931年3月,《大地》在美国刚刚出版,便创造了连续21周销售第一的纪录,更在当年荣登美国图书销售榜榜首。

1938年,赛珍珠因《人地》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当时的重庆知识阶层,都以拥有一本英文版的《大地》为荣,这也正是独臂人洛选择《人地》作为密码底本的原因。

当年的赛珍珠恐怕怎么也没有想剑,自己的这本书竟然被日本间谍利用为密码底本。

但无论如何,《大地》带给西方社会的震撼和影响力却是有目共睹的。

70多年前,在美国人的脑海中,华人的形象丑陋不堪,不是奸商就是流氓,而小说《人地》在美国的畅销第一次改变了中国人的形象,使西方社会开始关注起这个民族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尤其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生活平和命运。

在小说《人地》中,阿兰的形象可以说是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代表,赛珍珠在这个人物身上给予了深深的同情与赞赏,她沉默寡言,任劳任怨,但在她逆米顺受的背后却有着一种超人的坚强与智慧。

赛珍珠曾经特别赞赏电影《大地》中阿兰的扮演者路易丝?雷纳,觉得只有她,才演出了中国妇女的特质。

在小说《人地》中处处可以看见宿州农民生活的影子,甚至连小说里阿兰当丫环的黄家大院,也找到了在宿州的人物原型。

这段影像是电影大地中一段农民与蝗虫斗争的场景,让人触目惊心。

而在80年前的宿州,这却是最真实的农民生活。

蝗灾、旱灾、逃荒、敬拜土地庙、对土地的热爱,这些发生在这片十地上的故事,都被赛珍珠真实而生动地反映在她的作品中,而这一切都基于对中国农民的情感和她对农村生活的了解。

80多年厉,格兰所看到的中国农村己和当年完全不同,但纯朴的民风和民俗仍然在这片十地上延续着,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外国人像格兰一样,因为阅读《大地》后来到中国,宿州市赛珍珠研究会每年都会接待儿批这样的来访者。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评价赛珍珠是沟通中撕方文化的桥梁。

1934年,赛珍珠同到美国定居,但一直到生命的尽头,她也无法将中国忘怀,她在美国居住过很多地方,但都因为保持中国的生活习惯,而与周围的邻居格格不入,最后是在费城北部买下一座农场。

赛珍珠在自己晚年的自述中曾这样写道:在深夜醒来,即使在自己的房子里,也感到无比的孤单,在这里,仍然没有完全感到身在家中,中国是我的第一家园。

知道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消息后,赛珍珠立刻向中国驻加拿大使馆提出中请,希望能回到白己阔别38年的中国。

去看一看。

但是令赛珍珠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某些政治原因,她的访华中请遭到了拒绝。

赛珍珠自传:我将永远不再看见你们,我所热爱的中国民众,我永远是你们的一部分,你们永远也是我的一部分,你们形成了我,你们养育了我,你们影响了我,使我的名字长存于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