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生产与制作大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子产品生产与制作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学分:6分计划学时:102适用专业:应用电子1.前言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以电子产品为对象进行教学的,由于电子类专业的各核心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最终都体现在具体的电子产品之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际上是一次对《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先修专业课程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属于职业能力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技能培训从最基本的单元电路入手,传授电路的设计方法、工程计算、元器件的选择原则等内容,进而使学生尝试较复杂系统的设计与制作,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的能力、应用网络等资源查找资料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本课程开设的时间是学生就业前的最后一学期,因此扎实学好本门课程对于学生温故知新,做好走出校门的准备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课程设置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体现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1.2 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课程设置之初,经过市场调研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我们认为高职教育的归宿在于两个“系统”——“系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
前者反映了人才市场的需求,后者则是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具有就业能力的大学生,既关注眼前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同时也关注学生今后的发展机会。
二、课程设置的依据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并体验电子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掌握电子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三、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1)典型电子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所包含的技能点;(2)电子产品生产岗位所包括的技能点;(3)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所包括的技能点;(4)电子设备装接工(中级)等工种的国家标准.四、项目编排的思路和目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场所(模块),合理安排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发挥各自的优势。
(1)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基本电路模块的设计与制作和较复杂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
这步是传统教学方法向职业岗位能力转变的桥梁,有利于能力的拓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2)电子产品生产校内实习,在校内生产线上进行电子镇流器加工和节能灯生产等。
这样可以使教学完全按计划实施,工学结合紧密。
(3)电子产品生产校外实习,在宏景电子公司、新迪科技公司等进行汽车电子产品加工与调试。
完全真实的企业环境,有利于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五、课时安排说明2.课程目标2.1 总体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基本上围绕“实际动手能力培养”这个目标,是应用电子专业重要的实践技能训练平台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得到全面发展,对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有基本的认识并得到初步的操作技能培训;对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组织运行有一个感性认识;掌握全面的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和调试方法并进行必要的训练。
2.2具体目标本课程具体的目标按以下四个步骤循序渐进的完成:(1)首先掌握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进而会熟练使用仪器仪表和电子工具对基本电子电路进行分析制作;(2)掌握现代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掌握现代企业电子产品生产管理方法;(3)能熟练开发小型智能产品,会进行典型电子产品调试维修,会使用计算机进行PCB设计与制作;(4)最终要能进行复杂电子系统的设计,对复杂生产设备要会维护。
3.课程内容与要求3.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4.实施建议4.1 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4.1.1教材选用本课程使用的主要教材有两本:《电子设计与制作简明教程》(邓延安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电子产品生产过程实训教程》(张学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1.2教材编写原则与要求。
《电子产品生产过程实训教程》是由我系骨干教师与方正照明电器(安徽)有限公司张凯工程师、刘佳佳工程师等联合编写的实训教材。
本书以一个具体的电子产品——节能灯电子镇流器为例,介绍了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常用元器件的检测、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求、电子镇流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的检测。
详细叙述了电子镇流器的生产工艺及制造过程,对于广大电类专业学生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此外,为了帮助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职业岗位,对安全生产、职业道德、电子产品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也安排了一定的篇幅予以介绍,该教材主要服务于“电子产品校内生产实训”模块。
《电子设计与制作简明教程》是配合“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模块而编写的校本教材。
本教材是在我系03、04级电子专业“电子制作”课程设计的基础上总结、扩充而成。
目的就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掌握电子产品的设计方法、制作工艺、调试技巧和故障维修,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全书涵盖了电子制作的工艺要求;常用元器件及使用;基本电路模块的设计与制作;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应用;较复杂系统的设计与应用;Pretel 99在电路设计与制作时的应用;科技论文写作等七部分内容。
4.1.3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使用建议。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周良权,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技术实验与实训教程》,梁薇,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与实训教程》,邓延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周良权,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技术》(模拟篇)眭玲安徽科技出版社,王苹参编,省级规划教材《数字电子技术》,“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材,王苹,校本教材《无线电装接工实用技术手册》,程美玲、艾春平,江苏科技出版社4.2 教学考核评价建议由于教学地点变化,实习岗位离散,教学内容分散,因此决定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估方法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
下表是我们的主要考评方法。
“电子产品生产与制作”考核方法汇总操作中以模块为单位进行考核,不合格模块必须重修。
4.4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一、为配合课程教学,本课程建设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具体见下表:二、网络课程利用网络平台,就教学方面的问题展开互动教学,网络教学论坛有教师答疑、课程信息、学习讨论、精华资源等板块。
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使师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意见、建议的交换,学习的交流。
本课程的教学网站,可提供比较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培养方案、教材教参、典型例题讲解、自我测试题及答案、电子课件和教学录像、实训视频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三、教学队伍本课程教学团队共有教师14人,其中专任教师10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4人。
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有10人,占专任教师的100%,其中4人具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专任教师中,教授1名,副教授2人,讲师(工程师、技师)6人,助教1人。
四、教学实验我院与方正照明电器(安徽)有限公司合作在电气系实验实训中心建立了电子产品生产实训基地,基地建有6条简易生产线,一条检测线,两个浸焊锡锅。
基地另外安排了原材料库、培训教室、资料室。
另外电子制作理实一体化教室主要用于“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模块的教学,SMT工艺实训室主要用于贴片元件的焊接技能培训。
《电子产品生产实训》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子产品生产实训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学分:1计划学时:一周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1.前言1.1课程定位《电子产品校内生产实训》课程是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能力必修课,在电类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得到全面发展,对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并得到初步的操作技能培训;对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组织运行有一个感性认识;也是电子设备装接工、无线电装调工、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电子电工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内容。
针对本专业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生源情况,结合电子行业迅猛发展的现状,本课程的定位为服务于电子企业,直接为现代电子制造业培养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技术、具有工艺指导、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1)覆盖电子产品生产岗位所包括的技能点。
这些技能点主要包括:PCB设计与制作、插件、焊接(手工与机器)、检测与调试、维修等。
(2)电子产品应具有代表性、批量性、适中性。
(3)生产实训服务于教学,不以产量为目标。
2.课程目标1.1总体目标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应该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关键工艺技能,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制造的工艺流程及各流程环节的工艺技术,能够进行产品工艺文件的编制和基本的工艺技术管理,了解产品工艺技术人员(PE)、测试技术人员(TE)、设备技术人员(FE)及生产、质量管理等各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并能够站在工艺工程师和生产管理人员的角度认识生产的全过程,充分了解工艺工作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适应企业对工艺、管理技术人员的岗位需求,为先进电子制造业培养对生产过程具有真知灼见的技能型人才。
1.2具体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1.2.1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正确评价信息的能力;(5)培养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目标的能力。
1.2.2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4)培养学生的质量、成本、安全意识;(5)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1.2.3知识目标(1)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特点、主要参数、识别与检测方法;(2)熟练使用常用仪器仪表;(3)熟练掌握手工焊接技术,保证焊接质量;(4)熟悉电子产品装配流程与工艺,熟练掌握电子产品装配技能;(5)能对简单电子产品进行调试与维修;(6)熟悉电子产品的生产管理,会编制工艺文件。
3.课程内容与要求3.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具体内容和学时数见表1表1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4.实施建议4.1 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1)教材选取的原则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材与实际的结合、操作与管理的结合,教学内容符合现场生产管理要求。
(2)推荐教材《电子产品生产过程实训教程》,张学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参考的教学资料实训手册、参考资料、工艺文件、项目评价表、教学课件、企业生产视频。
4.2教学建议见表2~5.表2 教学建议(1)表3.教学建议(2)表4 教学建议(3)表5 教学建议(4)4.3教学考核评价建议为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以过程考核为主,考核涵盖项目任务全过程,主要从制定加工方案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考核,各教学单元考核方式与占分比例见表6、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