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篇中考作文浅谈材料作文的文体选择和写法关于材料作文,不少人的看法是写成议论文最恰当,理由就是材料作文要遵循“引、意、联、结”的四字诀或其他类似的说法。
如果这样,则把材料作文简单化和模式化了。
即材料作文应当写成议论文。
这显然违背了“文体不限”的要求。
材料作文中运用“引、意、联、结”的方法,写议论文,不失为一种入格并明了的好方法。
但我们对“引、意、联、结”还应有更深入的理解。
“引”即在对所给材料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在作文中概括引用材料,引出自己要写的内容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还可以理解为自己所写的作文要受材料的“引导”不能脱离材料去写。
“意”,如果写议论文,当然应指确立的论点,如果写其他文体,则是文章的中心了。
“联”,可以是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可以是自己并未经历却了解的社会生活。
还要注意“联”,可以理解成联想和想象。
这个“结”是一般文章都应遵循的要求,只不过写法不同罢了。
所以,材料作文,不应该脱离“引、意、联、结”,但要明确它只是写材料作文的方法,而不是写材料作文的文体要求。
要正确理解材料,明确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和写法,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魅力。
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更能检验出学生作文的水平、生活的积累,思维的敏锐等能力。
下面以2008年中考满分作文为例,为材料作文的文体选择和写法提供一些参考。
2008年中考满分材料作文举例:要点:相同的材料,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写法。
㈠2008年武汉市中考材料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加油!简单的一句话让他浑身充满力量,顽强地冲向终点。
材料二:孩子,老师说你做得不错,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简单的一句话,让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一步一步走进大学的殿堂。
材材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简单的一句话让他顿时悟到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阅读上面的材料想想,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你由此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600 字以上的作文。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和校名。
①记叙类满分作文举例:一句话,便是春天有那么一句话,它能帮你祛除炎炎夏日的烦躁,能伴你跨越漫漫秋日的寂寞,能让你在隆隆冬日里感到温暖。
题记来学校的第二个周末,按妈妈的嘱咐拨通了她的电话。
“喂?”妈妈的声音从话筒传来,没什么变化,我没有其他人的激动。
在询问我学习和生活后,妈妈突如问了一句:“想我们了吗?”一时,我竟不知道怎么回答:说没吧又怕妈妈伤心,说不知道吧似乎也不好。
片刻之后,我轻轻地说:“嗯,想啊!我想你们。
”听得出,妈妈声音在颤抖。
十五年来,自己似乎从未对父母说“我想你!”“宝贝,我和你爸爸也很想你呢。
”话筒那边传来妈妈激动的声音。
那一晚,我睡得很香,我知道爸爸妈妈在想我。
上个月,收到了初中朋友的来信,她说想我,想念两个人挤在一张床上聊天到半夜的日子,想念那些一起在马路上或哭或闹的季节,想念那些陪伴彼此共同走过的岁月……一刹那,我的思绪也回到从前。
室友放月假归来,迎面说了一句“我想死你们啦!”我分明感受来自她的温暖。
整个秋季,心中带着想念,我们共同走过。
月假回家,一下车便和同学们去初中老师那里。
很久没见面了,岁月的风尘亦或是粉笔灰又为她添了些沧桑。
谈话间,我说了句“在学校真的蛮想你。
”本是很随意的一句话,但我却看见老师的眼眶红了。
她笑着说:“都说上辈子闯了祸,这辈子教语文。
可只有真正爱上这职业的人才深深懂得,付出之后收获的更多的是真情。
教了那么多届,每次听见学生说‘我想你’就会倍觉感动与温暖,仿佛冬日里最和煦的一抹阳光直射心里。
其实,哪个老师不曾想念那一张张由幼稚到成熟的脸庞呢?”现在,我逐渐走向成熟,才开始明白家长和老师心中的那份挂念。
整个冬日,我的心中总有一抹阳光直射——那是老师的挂念。
“我想你!”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温暖了所有的人。
它似冬日的一缕阳光,似夏日里的一阵凉风,似沙漠中的一弘清泉……对亲人说:“我想你!”心里便冉冉升起一股亲情。
对朋友说:“我想你!”青春的路上他们不再孤单。
对老师说:“我想你!”忙碌的心会得到真正满足。
……“我想你!”有了它在心灵中传响,夏不再炎热,秋不再寂寞,冬不再寒冷,生命只剩下了温暖,四季都是春天了!来,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说一句“我想你!”满分理由:这是一篇颇为难得的考场满分作文。
文章的过人之处体现在以下三点:一、于平常中见新意:人的生命中精神需求远比物质需求更重要,但在工作越来越忙碌、生活越来越物质化的今天,我们似乎越来越忽略精神的需要,越来越吝啬情感的表达与流露。
一句“我想你!”简单普通的三个字也很少说出口了。
小作者独具慧眼,感受敏锐,从父母的感受中意识到着句话的可贵,写出了不同年龄听到这句话相似反映,引人思考,凸现主题。
二、于简单的话语中品无穷的韵味:文章材料丰富,笔触细腻,用“春天”来比喻这句话给人的温暖,形象生动,也使全文有了诗般的优美意境。
在很多学生都蜂拥至名家名言,古诗词处时,作者一句朴实而温馨的话语让人感觉到简单的力量。
三、于平凡小事中寄托真情,于朴实的语言中张扬文采:文章中写的都是平凡的小事,却体现出朴实真挚的情感。
而这种情感又由整体不显华丽却文采飞扬的语言展现出来。
开篇的题记,“有那么一句话”巧妙的引用材料,然后用一个排比句赞美“那么一句话”的力量,而排比句却又由拟人、比喻、叠词构成,显得诗意盎然。
既点题又引出要写的内容(引与意)。
中间的四个事例,详略有致(联)。
结尾在叙事的基础上,用多个排比句议论抒情,最后一个祈使句,既归纳总结,又升华主题(结)。
②议论文满分作文举例:一句话的力量一句话,长的,由几个短语构成;短的,只有几个字。
我从未想过一句话能有多大的力量。
可是,渐渐的,我发现一句话的力量并不是微乎其微的,它的力量可以很大很大,甚至,超越生死……离5.12特大地震的发生也有些时日了。
尽管不是亲眼所见,只看电视里的那些画面就常常叫人泪流满面,特别是这样一名教师一直深深地铭记于我的心间:一个叫苟晓超的教师为了抢救自己的学生,多次往返于教学楼上下,突然,他被垮塌的重物击中,倒在血泊之中,就在这生死一瞬间的时候,他用尽全力,虚弱地说出:“我—快—不行了,快—快—救学生!”一句话,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说。
可是,在那种环境下,又有多少人,能那样坦然说出呢?在生与死的抉择中,苟晓超毫不犹豫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将那带来无尽黑暗、无尽痛苦的死亡留给自己。
就因为这十个字,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让我看到了这位年轻教师在抉择时坚定的眼神;更让我看到了一句话的力量!一句话的力量是强大的。
想想自己,竟然一直没有发现,其实我每天都被包围在无数个“一句话”中,这种力量也在不停地围绕着我:在家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妈妈总会跑来安慰我:“别难过,下次努力!”在学校,遇到难题时,同学的一句:“别担心,我来教你!”在邻里之间,当我苦于不会处理某些事物时,有经验的老者会微笑告诉我:“别烦恼,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可以这样做……”原来一句话的力量一直在我身边,只是我不曾发现而已。
一句话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就好象是困难中给你的鼓励;黑暗中的一丝光明;迷失了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一句话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超越物质,甚至可以超越生死,使人性在一句话的力量下不断得到提升!简评:这是一篇对材料理解和运用都成功的考场作文。
整篇作文体现了材料作文写成议论文要体现的“引、意、联、结”的写法。
文章的开头引用材料并谈感受,由此提出论点:一句话的力量并不是微乎其微的,它的力量可以很大很大,甚至,超越生死。
接着联系社会生活和自身经历进行论证,证明“一句话”的巨大力量。
结尾归纳,进一步强调论点。
全篇行文自然,语言朴实而有说服力。
中考材料作文的新特点和应对方法材料作文作为上世纪中叶的一种极为火爆的作文考试形式,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后,似乎有渐渐淡出考场作文的趋势,但是,近年来,随着话题作文的某些弊端的出现,材料作文这朵中考试卷上的小花又渐渐有了含苞欲放的迹象,甚至还有再成为考试热点的可能。
就拿笔者搜集到的2006年全国近50个省、市的中考作文文题来说,我们发现先后有河北(含课改区)、山东菏泽市、山东枣庄市、山东潍坊市课改区、重庆市课改区、安徽课改区、江苏苏州市、江苏镇江市、湖北黄冈市、湖北天门市、湖北仙桃市、贵州六盘水市等省、市都考了材料作文。
虽然相对于话题作文来说还不是很多,但与前几年相比,无论是地区的分布还是数量上均有了一定幅度上的提高。
那么,作为材料作文有哪些新的特点,我想对材料作文的特点作如下概括。
一、材料作文读写并存,一题多查。
这种作文形式既要考生去认真读材料,同时又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把握进行写作。
我觉得这种作文形式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考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理解以及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所以我想材料作文形式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
二、材料作文具有内容的多向性、体裁的灵活性、思维的诱发性、写法的多样性。
正由于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也就直接避免了话题作文出现的某种猜题押题的作文弊端。
既然材料作文有这样的特点,那么我们如何去应对材料作文的写作呢?首先,要认真读懂材料,把握住材料的主旨。
不论材料的形式如何,它总有一个主旨,正确理解这个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之一。
不妨以2005年河北省的中考作文为例,当上台做题的同学将最后一道题的答案写错时,台下多数同学大声叫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是这么多同学都没看见前面四道题都答对了吗?显然不是。
看来,“多数同学”的着眼点都在“错”题上。
老师的话发人深省。
你怎样去理解老师的话成了理解所给材料的关键,也是写好这篇材料作文的前提。
其次,要适当使用材料,既不能避开原材料,另辟蹊径,信马由缰,又不能死死抠住原材料不放,永远放不开手脚。
倘若我们写成议论性文体,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使用材料:1.从材料中引发观点。
2.概括材料并把材料作为论据。
3.把材料作为拟题的依据。
4.可把材料作为文章的结论。
倘若我们写成记叙性文体,则更应当先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选定好写作的角度,把握好材料的倾向,然后由此引发联想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再选用自己最拿手的文体去完成这篇文章。
像河北省的中考满分作文《小柳树·小枣树》就是一篇能够很好地把握住材料主旨的记叙文(童话)。
再次,要准确地理解材料,防止出现错误认识,甚至一些偏激的认识。
也就是说,我们在完成材料作文时,尤其是在写成议论文时,一定要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道德、精神、情操、美德等多个方面作必要的思考,做到观点正确、论证有力、有理有据,努力克服偏激、片面的观点,从而表明自己对事物、对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以理服人。
第四,要按要求写作。
材料作文一般都是由材料和要求两个部分所组成。
审题时不仅要吃透材料,还必须看清具体要求,严格按照试题的“指令”进行写作,切忌不看要求就匆匆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