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吴金根《可能性》教学实录与赏析苏教版六年级的《可能性》是新课标中新增的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的范畴。
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主要让学生经历在单个随机事件中出现的可能现象,学会通过简单的列举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理解其中的等可能性现象。
并通过可能性分析判别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初步理解可能性大小不能确定某一次事件的结果,适时渗透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辨证关系。
特级教师吴金根在执教该课时,创设有效学习情境,优效数学活动,让学生穿梭在思维的丛林中,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师:很高兴来这里上课,今天我带来了礼物(出示两本不同的本子)。
我想要给一个男同学,一个女同学,如果要公正地没有意见地给他(她),你有什么好办法?生1:我认为给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
师:你的建议很好!生2:我认为可以用抽签来决定。
师:你喜欢碰运气,这也是一种方法。
课前,老师给每人发了一个号码。
这里有两个盒子(出示教具),一个放着男生的号码,一个放着女生的号码。
现在,你们用抽签来决定给谁,是吧?学生举手抽签,教师指名回答。
师:我带来的两本本子价格不一样,一本是我校新校落成时的纪念本,一本是商店里卖的。
还有什么办法来决定谁选礼物?谁先选呢?生3:可以采用石头、剪子、布。
生4:要看课堂上的表现,谁的表现好,等会儿让他先选。
师(微笑着):那么,谁来评价呢?生5:由老师来评价。
师:不对,应该由你们来评价。
【赏析】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学习内容只有切入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激发学生数学探究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智慧。
课始,吴老师巧妙创设借班上课给学生赠送礼物的教学情景,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明确生活中任何幸运和偶然的背后都是有科学规律支配的。
同时,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下,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智慧地还给了学生。
二、引导探究,触发思维师:我的手中有一枚硬币,我们用猜左右的方法来决定由谁先选礼物公平吗?生1:公平。
因为猜硬币的话,或者猜对,或者猜错。
生2:硬币可能在左手,可能在右手,只有两种可能。
师:可能性是多少?生:是二分之一师:为什么是二分之一?生3:猜对或者猜错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都是二分之一。
师:看来,用二分之一可以表示这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板书:)师:(出示一个空袋子)如果摸到红球算男生赢,摸到绿球算女生赢。
谁赢谁先选。
这样决定公平吗?可以先交流一下。
学生自主交流。
师:假如袋子里都装两个绿球。
谁赢?生1:都是女生赢。
男生不可能赢。
师:这时,摸一次,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是()。
师:如果袋子里装了两个绿球,再放入一个红球,公平吗?生2:还是不公平。
师:能说说为什么吗?生2:因为绿球比红球多。
所以,男生还是输的。
师:假如摸一次,现在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是()呢?生3: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是三分之二,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三分之一。
师:我想不通,为什么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是三分之二,而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只有三分之一?生4:因为两种颜色的球个数不一样。
生5:三个球中,红球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所以摸到红球的可能性也是三分之一。
而绿球的个数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所以摸到绿球的可能性也是三分之二。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袋子里装2个绿球和1个红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三分之一,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是三分之二。
师:继续研究。
假如摸一次,每个球都有可能摸到,每个球摸到的可能性是多少呢?(三分之一)红球只有一次。
所以,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而绿球有2个,就有(2)个,也就是()。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换一个角度进行思考。
师:如果要公平。
那么,红球和绿球的个数必须(相等)。
请大家相互说说。
生6:红球和绿球相等的话,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是()。
师:现在有4个球,摸到每个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红球有2个,那么,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个,也就是()。
绿球有2个,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是几个?2个就是()。
还可以怎么思考?出示:一共有四个球,红球有2个,占总个数的几分之几?所以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也就是(),绿球有2个,占总个数的几分之几?所以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也就是()。
学生自由说。
最后,教师指名交流。
【赏析】: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在此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和节奏:从两个都用绿球、到两个绿球和一个红球、再到红球和绿球的个数相等,利用学生对可能性大小的直观经验,通过感性的课件,机智地引导,触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每一种条件下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促进学生理性地思考。
同时,教师不满足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而是通过不断质疑,有序地开放,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来研究,生成以学生学习发展为本的教学机智,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三、迁移延伸,深化思维师:像现在,口袋里再放一个球(2个红球,2个绿球、1个蓝球),公平吗?生:公平,因为红球与绿球的个数还是相等的。
师:假如摸一次,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摸到绿球的可能性呢?生1: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五分之二,摸到绿球的可能性也是五分之二。
师:为什么同样是2个红球,摸到的可能性刚才是二分之一,现在是五分之二?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2:口袋里有5个球,摸到每个球的可能性都是五分之一,红球有2个,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2个五分之一,就是五分之二。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生3:一共有5个球,红球有2个,占总个数的五分之二,任意摸一个,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五分之二。
一共有5个球,绿球有2个,占总个数的五分之二,任意摸一个,摸到绿球的可能性也是五分之二。
师:那么,蓝球有没有影响?生4:没有影响。
因为红球和绿球都是2个。
师:看来生活中有一些事件,有的是不可能发生的,有的是可能发生的,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赏析】:此环节教师以变式训练为呈现形式,故意设置思维障碍,进行了有效的迁移延伸。
从球的总个数的变化(原来4个,现在变成了5个),而绿球和红球的个数仍相等看似不变的背后,及时追问“为什么同样是2个红球,摸到的可能性刚才是二分之一,现在是五分之二?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巧妙地把球踢给了学生,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小组交流,积极探索,更透彻地理解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实质,思维得到了深化。
四、拓展练习,提升思维师:出示6张牌,3张红桃,3张黑桃(依次是A、1、2),思考:⑴把牌洗一下反扣在桌上,从中任意摸一张。
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②摸到3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③摸到红桃的可能性与摸到黑桃的可能性相同吗?可能性各是多少?生观察图示,同桌交流,反馈。
师:现在再加入3张方格,3张梅花(依次是A、1、2),问题同上。
学生回答后,教师又问:现在摸到3的可能性为什么是十二分之三,不是十五分之三呢?生1:因为一共有12张牌,有4张3,占总数的十二分之三。
所以,摸到3的可能性是十二分之三。
师:刚才有位同学说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十二分之六,你认为对吗?生2:不对,应该是十二分之三(即四分之一)。
师:如果要得到十二分之六,该怎么办呢?生3:可以问:摸一次,摸到红色的牌的可能性是多少?师:还可以怎么问?生4:摸一次,摸到黑色的牌的可能性是多少?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12张牌,摸到红桃与摸到黑桃的可能性都是十二分之三,即四分之一。
再来考考你,出示四幅图(四个口袋里依次放着3黄1蓝、3红1黄1绿、3绿2黄、2黄2红):分别在每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学生抢答:任意摸一次,摸到黄球的可能性依次是四分之三、五分之一、五分之二、二分之一。
师:看来,大家学得不错,再看这一题:智力大转盘(教材第95页练一练):指针转动后,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停在黄色或蓝色区域呢?学生回答后,师提问:假如用这个转盘转动80次,预测一下,指针大概会有多少次停在红色区域?大概会有多少次停在黄色区域?大概会有多少次停在蓝色区域?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通过计算,得出假如用这个转盘转动80次,指针大概会有10次停在红色区域,有30次停在黄色区域?有40次停在蓝色区域。
师:是否指针转80次,一定有10次停在红色区域,30次停在黄色区域,40次停在蓝色区域?生5:不一定,只是有可能。
师:如下图,有三个小正方体。
红色的六个面分别写着1、2、3、4、5、6。
蓝色的两个面写1、两个面写2、两个面写3。
绿色的一个面写1、两个个面写2,三个面写3。
⑴抛红色正方体,落下后每个数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抛绿色正方体呢?⑵抛蓝色正方体,落下后“1”朝上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2”和“3”朝上的可能性呢?学生口答略。
师: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全课结束。
【赏析】:真正的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各种信息不断碰撞的教学,各种矛盾解决的教学,各种问题研究的教学。
练习环节,教师整合素材,富有层次地设计了摸牌、智力大转盘等游戏练习,注重训练学生思维容量的高度与深度,让学生穿梭在思维的从林中。
摸牌游戏,由易及难。
而同样的四个口袋,由于总数在变化、黄球个数在变化,因此,任意摸一次,摸到黄球的可能性也就完全不同。
快乐大转盘,让学生知道了事件发生的可能与一定的辩证关系。
抛小正方体的练习,信息更繁杂,需要学生细心观察、辨析比较……教师由浅入深地呈现,有序地展开,追求充满灵性的教学对话,既尊重了学生可贵的研究精神,又提升了数学思维,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着学习数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