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一种常用的高分辨率显微镜,它利用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来获取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成份信息。

下面将详细介绍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

1. 电子束的生成
扫描电镜使用的电子束是通过电子枪产生的。

电子枪中的热阴极会发射出高速
电子,经过加速电场的作用加速至一定能量。

电子束经过聚焦系统的调节,使其成为一个细小的束流。

2. 样品的制备
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之前,样品需要进行特殊的制备。

通常情况下,样品需要
被切割成适当的尺寸,并进行表面处理,如金属镀膜或者碳镀膜,以提高电子的导电性和信号的强度。

3. 样品的扫描
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在扫描电镜的样品台上,并调整样品的位置和倾斜角度。

当电子束照射到样品表面时,与样品相互作用的电子与样品表面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多种信号。

4. 信号的检测和处理
扫描电镜通过检测样品表面反射、散射或者发射的不同信号来获得样品的表面
形貌和成份信息。

常见的信号包括二次电子信号(SE)和反射电子信号(BSE)。

- 二次电子信号(SE)是由电子束与样品表面原子或者份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这些信号被采集并转化为电子图象,用于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和表面细节。

- 反射电子信号(BSE)是由电子束与样品表面原子核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这些信号被采集并转化为电子图象,用于观察样品的成份分布情况。

5. 图象的生成和观察
扫描电镜通过扫描样品表面的方式,逐点地获取样品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子图象。

这些图象可以通过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时的位置信息来重建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成份分布。

6. 图象的分析和处理
得到的电子图象可以通过图象处理软件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例如,可以进行图象增强、滤波、测量和定量分析等操作,以获得更详细的样品信息。

扫描电镜具有高分辨率、大深度和高放大倍数的优势,能够观察到微观尺度下的样品细节,并获得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成份信息。

它在材料科学、生物学、纳米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