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
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乙]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妆。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节选自韩愈《祭十二郎文》)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B.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C.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D.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妣,文中指已经去世的母亲,也可以称先母、先慈。
在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文中的“先大母”指已经去世的祖母。
B.“归宁”一词起源很早,在《诗经》中就有“归宁父母”的记载。
“归宁”指回家省亲,多指在外的游子回家看望父母。
C.“亭、台、楼、阁、轩、榭”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几种类型,其中“轩”指的是有窗的长廊或小屋,多为高而敞的建筑,但体量不大。
D.“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甲文中,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的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
另外,作者还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静物,达到“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B.甲文的语言委婉含蓄,不加藻饰。
作者不大张声势,不故作惊人之笔,甚至也不采用色彩强烈的词藻来作恣意的渲染,但平淡的文字道出了人间真情。
叠词的运用也为文章增添了形象性和音乐美。
C.在乙文中,作者把抒情、叙事、议论结合在一起,从家常之事入手,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D.乙文一反传统祭文的固定模式,形式上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
这种自由化的写作形式,使作者如同与死者对话,边诉边泣,吞吐呜咽,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2)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5.“悲”是《项脊轩志》和《祭十二郎文》两篇文章表达的共同情感,试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分析,在两篇文章中作者各自表达了哪几种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节选自《孝经·开宗明义章》)材料二: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
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三: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造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项脊轩志》)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涂对一处得1分,超过三处不得分。
子A曰B夫C孝D德E之F本G也H教I之J所K由L生M也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敏”指聪明,与《论语》中的“敏于事而慎于言”的“敏”含义不同。
B.“涕”指眼泪,与《氓》“不见复关,泣涕涟涟”的“涕”字含义相同。
C.“庖”指厨房,与《庖丁解牛》中“良庖岁更刀”的“庖”字含义相同。
D.“顾”指回头看、观看,与成语“三顾茅庐”中的“顾”字含义不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先王的至德要道是“孝”,“孝”立足于家庭,面向社会。
B.司马谈在临死之际告诫司马迁要继承祖业,肩负起“太史”的职责。
C.庭院设置院墙后,东犬西吠,鸡栖于厅,可见家族分裂,走向没落。
D.大母带着象笏来探望归有光,希望借此激励他用功读书,光宗耀祖。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10.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平?”请结合材料,概括司马迁无颜祭扫父母坟墓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乙)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追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疱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婵也,乳二世,先妣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拔擢”意为提拔、擢升,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还有“迁”,“左迁”指降职贬官。
B.“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提出异议的一种文体,《出师表》即诸葛亮写给刘禅的建议。
C.“先妣”指已故的母亲,成语“如丧考妣”中的“考妣”意思为已经去世了的父亲和母亲。
D.“宣德”是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年号,“元丰七年”“乾隆三十九年”等均使用年号纪年。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但以刘日薄西山娘以指叩门扉曰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室西连于中闺C.报养刘之日短也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D.客逾疱而宴呱呱而泣13.下列对两篇选文相关内容的概括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陈述作者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折中办法,即先尽孝道、后报国恩,以期说动晋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