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
小学下册四年级科学练卷
班别。
姓名。
学号:
第一单元:身边的植物
1.XXX和银杏都是高大的乔木,它们有明显且坚硬的主干。
2.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具有独立的主干,能明显区
分其树干和树冠。
3.XXX的叶子两面网状脉均很明显,银杏的叶子像扇子。
4.灌木的特征是植株通常比较矮小,枝条丛生,没有明显
的主干。
5.月季、茉莉、桂花、杜鹃、黄榕、大红花、假连翘和九
里香都是灌木。
6.酢浆草和狗尾草属于草本植物。
它们的植株比较低矮,
通常具有质地柔软的草质茎。
7.叶下珠、非洲蟛蜞菊、蔓花生、黄鹌菜也属于草本植物。
8.藤本植物长着细长的藤,自身不能直立生长,而要缠绕
在其他物体上,或借助卷须、吸盘等攀附在其他物体上生长。
9.葡萄和爬墙虎是常见的绿化植物,葡萄藤常常攀缘在架
子上生长,而爬墙虎则攀缘在墙上生长。
10.豌豆、牵牛花和茑萝也属于藤本植物。
11.睡莲和荷花是比较常见的水生植物,它们有特殊的通
气组织,如莲藕的气孔和叶柄上的导管等中空组织,叶面积通常比较大,有较丰富的叶脉组织,根系发育较弱。
第二单元:动物的需求
1.动物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摄取食物,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2.在自然界中,各种动物对事物的需求不同,它们摄取食
物的方式也不同。
3.动物从食物中能获得动物生存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素:蛋
白质、糖类、脂肪、水分和无机盐。
4.由于生长、运动和维持体温等生理需求,动物需要不断
地摄取食物,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5.动物的生存依赖于食物,但食物的来源和种类并不相同。
6.根据动物的食性(就是吃什么)来分类:(1)植食性
动物:有的动物只以植物为食,它们是植食性动物;(2)肉
食性动物:有的动物主要以其他动物为食,它们是肉食性动物;(3)杂食性动物:还有的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其他动物,它们
是杂食性动物。
7.动物摄取食物后,会在体内消化并吸收营养物质。
未被
吸收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被排出体外。
8.动物的体内有专门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器官。
9.青蛙是两栖动物,它们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10.食物经过消化器官的顺序:口腔→食道→胃→小肠→
大肠。
11、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而消化腺则包括肝脏等器官。
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食物,有用的物质被吸收,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后被排出体外。
12、动物的消化系统是专门用来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器官。
它的主要机能是将食物分解并从中摄取营养物质。
13、不同的动物摄取水分的方式各不相同。
有些动物直接从湖泊、河流等水体中饮水,而有些则从食物中获取水分。
无论如何,动物都需要摄入足够的水分才能维持生存。
14、水是被动物直接吸收而无需消化的。
它是动物体内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
15、所有的动物都需要呼吸,包括鱼类。
16、鱼类通过鳃来从水中获取氧气,因为水中溶解了氧气。
17、不论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还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它们都需要通过肺来呼吸,从空气中获取氧气。
18、动物通过呼吸来获取氧气,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19、空气进入肺中的路径是:空气→鼻腔→气管→肺。
20、动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通过血液输送到各个组织和细胞,以满足身体的各种生理需求。
血液的流动由心脏提供动力。
22、动物通过身体的移动和活动来寻找食物、繁殖后代、逃避敌害等,以维持生存。
23、动物的运动是通过运动器官来实现的。
24、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各不相同,它们的运动器官也有所不同。
有些动物有翅膀,可以在空中飞翔;有些动物有鳍或蹼,可以在水中游动;而有些动物则有足,可以在陆地上行走、跳跃或奔跑。
25、鱼类在水中游动时,需要保持身体的直立和平衡,控制游动的方向,并通过动力推动自身运动。
26、鱼类的不同鳍部具有不同的作用,如背鳍可以帮助鱼类保持平衡,尾鳍可以提供推进力。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
6、转动是指物体以某一点或某一直线为轴心作圆周运动,例如风车和风扇。
7、滚动是指转动的物体沿着运动方向移动,例如滚动的球。
8、摆动是指物体来回摇摆的运动,例如秋千。
9、振动是指物体往复运动的运动形式,例如敲打鼓面。
10、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可以准确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11、人们使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也不同。
12、小车在启动、加速和转弯等情况下,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13、给小车系上重物会增加拉力,而增加或减少垫圈可以改变拉力的大小。
14、小车行驶的方向与橡皮筋缠绕的方向相反,橡皮筋往后缠绕时小车前进,往前缠绕时小车后退。
15、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弹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反之,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弹力越小,小车行驶得越近。
16、古人利用风力为帆船提供动力。
17、风力的大小和风帆的朝向会影响风帆小车的运动情况。
18、在实验时要注意用电安全,不要将手指伸进扇叶中。
19、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0、测力计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力的单位是XXX,可以用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1、通过使用测力计拉动物体,使物体沿水平方向保持相同速度运动,可以测量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2、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详见P59.
23、物体间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间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物体越重,运动时的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运动时的摩擦力越小。
24、研究反思详见P61.
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1、太阳是一颗能够发光发热的星体,它照耀着地球,给地球带来光和热。
2、太阳一天中的运行方向是东南西,一天中太阳的高度也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从低到高再到低。
3、更多有关太阳的知识详见P64.
4、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是变化的,我们通常使用观测仪来测量太阳的方向和高度角来描述其位置。
5、观测仪放在阳光下,太阳的方向是竿影的反方向。
将观测仪竖立,将顶端与地面竿影的末端相连,直线与地面所成的夹角就是太阳的高度角。
6、太阳从东方升起,再从西方落下,太阳与地面的夹角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大或变小。
7、太阳钟或日晷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面上的刻度表示一天中的时刻。
8、古代东西方都发明了一种基于相同原理的天文仪器——日晷。
中国最早关于日晷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的《隋书·文志》。
9、地球是一个球体,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陆地上有不同的地形,如丘陵、山地、高原、平原和盆地等。
山地:海拔较高,坡度陡峭,起伏大。
丘陵:坡度和缓,山顶浑圆,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平原:海拔较低,宽广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边缘陡峭,地面平坦开阔。
盆地:四周被山地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10、地球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物质和结构。
科学家根据地震波数据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在6-40千米之间。
地幔厚约2900多千米,温度大约在1000℃到3000℃之间。
在地幔的某些部分,岩石已经像蜜糖一样熔化。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厚约6400千米,温度约为4700℃。
11、我们平常看到的月光是来自于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使用天文望远镜是进一步观测月球的最佳方法。
12、月球每天的视运动规律是从东方升起,再从西方落下。
13、月相变化规律是从XXX、蛾眉月、上弦月、满月到
下弦月。
14、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导致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导致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光照射到的亮面形状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月相变化。
16、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发现月球表面遍布一种四周凸起、中部低凹的“坑”,称为“月坑”,也叫做环形山。
据观测,月球上的环形山数量惊人,多达余个。
17、科学家对环形山的形成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陨石撞击形成,另一种是火山爆发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