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诗宋词之即事即景抒怀诗

唐诗宋词之即事即景抒怀诗

唐诗宋词之即景即事抒怀诗鉴赏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什么是即景、即事抒怀诗
【学习重难点】:
掌握即景、即事抒怀的鉴赏方法
【预习案】:
一、即景、即事抒怀诗的概念
即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与借景抒情诗先有“情”,后有“景”,诗人是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怀诗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了“景”的触动而起的。

作者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即事抒怀诗。

内容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二、即景、即事抒怀诗的鉴赏方法
1.咏怀诗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遇到这类作品,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

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3.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

三 人生感怀诗常用手法
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以景结情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 虚与实是相对的 有者为实 无者为虚 有据为实 假托为虚 客观为实 主观为虚 具体为实 隐者为虚 有行为实 徒言为虚 当前为实 未来是虚,已知为实 未知为虚等等
四 人生感怀诗的主要情感
1、怀才不遇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2、爱国情怀不得重用 如陆游《书愤》•
3、伤春惜春、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
雨疏风骤)》和黄庭坚的《清平乐》•4、贬官谪居的怨恨 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5、告慰平生的喜悦 追求豁达人生境界 杜甫《春夜喜雨》•6、洁身自好 不与当权者合作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7、伤春悲秋。

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探究案】: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如下问题:
1、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李凝是一个隐士
【思考】
(1)“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它们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是以动衬静。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答: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生活情趣
2、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
思考:这首诗作者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歌中间两句叙事言情,语言质朴、感情强烈
诗歌首尾两句写景,暗淡凄凉、,郁结痛惜、悲愤之情。

“惊坐起”使用细节,体现震惊之巨,如同身受。

艺术特色:情景交融、形神俱肖、含蓄不尽
二.当堂练习
1.比较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

(6分)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

(3分)
杜诗:
周诗: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

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3分)
答:(1)杜诗:①春雨来得及时;②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周诗:①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②春雨水量可观。

(2)杜诗要点:①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②借住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③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④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⑤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
周诗要点:①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②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③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
2、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

2.“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

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后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

2.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4.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

此联
与首联、颈联相配全,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三.课堂小结
即景即事抒怀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情与景的关系1、以乐衬乐
2、以哀衬哀
3、以乐衬哀
4、以哀衬乐
衬托
1.以动衬静
2.以虚衬实
3.以景衬情
4.以乙衬甲
【拓展案】
描写:
1、动静结合
例:“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白描与细节
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例:“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

例4: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虚实结合
例:《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