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篇 第三章 肺部感染性疾病
第二篇 第三章 肺部感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全身症状明显 胸片: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 为多见,有的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 血清学检查:冷凝集实验、支原体IgM抗体测定、核酸 杂交及PCR技术
病原体培养
3.侵袭性肺曲霉病 (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宿主及高危因素 肺部症状和体征
1.抗菌药物治疗
首选:青霉素G
对青霉素过敏、耐青霉素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者选用
喹诺酮类、头孢噻肟三代头孢、万古霉素等
疗程:通常14天,或退热后3天停药或由静脉用药改
为口服,维持数日
2.支持疗法
卧床休息 补充热量、水分、蛋白质及维生素等
3.并发症的处理
若体温降而复升或3天内仍不下降者,可能有细菌 耐药、肺炎球菌的肺外感染、混合感染、药物热或
痰培养及血培养:可以确定病原体
PCR和荧光标记抗体检测
X线检查
右中叶肺炎 正位片
右中叶肺炎 右侧位片
诊 断
症状 体征 血常规 胸片
病原学
鉴别诊断
1.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2.肺炎支原体肺炎 3.侵袭性肺曲霉病 4.肺结核 5.肺癌
1.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2.肺炎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l pneumonia)
↓
支气管肺炎 大体病理标本
3、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
以肺间质为主的炎症 多由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卡氏肺囊虫引 起 累及支气管壁和支气管周围,有肺泡壁增生及间质 水肿 X线显示为一侧或双侧肺下部的不规则条索状密度 增高阴影
→
间质性肺炎 病理切片
预 防
避免诱发因素 注射纯化的荚膜抗原疫苗,保护期1~5年
【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病原体
SARS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常用消毒剂和固定剂中即可失去感染性 56℃以上90分钟即可杀死病毒
发病机制和病理
SARS病毒通过短距离飞沫、气溶胶或接触污染 的物品传播
革兰阴性杆菌(20%),其中最常见的是肺炎克雷伯杆菌
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 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占全部院内感染的第3位 革兰染色阴性杆菌(50%):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 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属等 肺炎球菌(30%) 金黄色葡萄球菌(10%) 免疫受损宿主(ICH)
(三)患病环境分类 按发生环境可分为: 1、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cquired pneumonia, CAP) 2、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cquired pneumonia, HAP)
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 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肺炎球菌(40%)
3、急性肺脓肿
4、肺血栓栓塞症 5、非感染性肺部浸润
(二)评估严重程度
1、病史 2、体征
3、实验室和影像学异常
4、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三)确定病原体
1、痰 2、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
3、防污染样本毛刷
4、支气管肺泡灌洗 5、经皮细针抽吸 6、血和胸腔积液培养
胸部CT:结节影、晕轮征、新月征 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找曲霉菌或培养阳性 痰或BALF曲霉半乳甘露聚糖(GM)测定
侵袭性肺曲霉病CT表现的演变
↑ ↑
↑
↑
↑
图1 d0
图 2 d3
图3 d10
肺泡内大量的曲霉菌丝
↑
4.肺结核
结核中毒症状:低热、乏力等 痰找抗酸杆菌阳性 胸片
治 疗
抗病毒治疗 一般治疗 激素治疗 机械通气 并发症治疗
复习思考题
1、肺炎按其获得环境可分为哪两类?其临床特 点和治疗原则分别是什么? 2、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3、常见细菌性肺炎胸部X线和CT片如何进行鉴别 诊断?
大体病理标本
↓ →
↓
右中叶肺炎正侧位片
右中叶肺炎 CT片肺窗
右中叶肺炎 CT片纵隔窗
2、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
即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炎症经支气 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肺泡
多继发于其他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
X线显示沿肺纹理分布的融合性斑点状阴影
病因和发病机制
是否发生肺炎决定于两个因素:
病原体 宿主因素
分 类
(一)解剖分类
1、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
即肺泡性肺炎:炎症经肺泡→肺泡间孔(Cohn孔)→肺泡→ 肺段→肺叶 以肺泡腔病变为主 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 X线显示节段性片状密度增高影
↑
←
←
大叶性肺炎
肺部体征 早期-患侧胸廓呼吸动度减小,呼吸音减低 中期-肺实变体征:语颤增强,叩诊浊音,病理性支气管 呼吸音 后期-湿啰音 累及胸膜时有胸膜摩擦音 其它体征
并发症 1、感染性休克 2、胸膜炎、胸腔积液、脓胸 3、肺脓肿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升高,N>80%,并有核左移或中毒颗粒 痰涂片:革兰染色阳性及荚膜染色阳性
肺炎球菌属革兰阳性球菌 上呼吸道免疫防御功能受损、慢性心肺疾患、免疫缺陷者→ 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在肺泡内繁殖 该菌的致病力是荚膜对组织的侵袭作用 病变可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 易累积胸膜引起渗出性胸膜炎
肺炎链球菌电镜图片
→
肺炎链球菌显微镜图片
→
病理
分期
充血水肿期 红色肝样变期 灰色肝样变期 溶解消散期
并存其它疾病 怀疑脓胸患者,应积极排脓引流
4.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补充血容量: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盐溶液等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多巴胺、阿拉明等,维持收缩压>90 mmHg,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控制感染:对病因不明的重症感染患者,宜选用强而广谱的 抗菌素,待病原菌明确之后,再作调整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病情危重、全身毒血症重者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 处理心衰
1、细菌性肺炎
最常见,占肺炎的80%
(1)常见致病菌
需氧革兰染色阳性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需氧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等
厌氧杆菌
(2)病原菌分布规律的变化
近20年来病原菌的分布规律正在发生变化
肺炎球菌的比例下降 革兰阴性杆菌的比例增加: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 等 新的病原菌肺炎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军团菌等 非致病菌成为机会致病菌 真菌发病率增加 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变化的原因:环境发生改变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三章
肺部感染性疾病
熊维宁
学时数:3学时
讲授目的和要求
掌握肺炎的分类和诊断程序 重点掌握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了解其它病原体所致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断
第一节 肺炎概述
肺炎(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WHO资料显示肺炎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2位死亡原因, 在我国则居第5位
发病机制未明
病理改变主要显示弥漫性肺泡损伤和炎症细胞 浸润
临床表现
潜伏期2~10天 起病急骤,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常大于 38℃,严重时可有气促、呼吸窘迫 肺部体征不明显,可闻及少许湿啰音,严重时 有肺实变体征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实验室检查
WBC计数正常或下降
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血小板可下降
干酪性肺炎 X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正位片
↑
右侧包裹性 积液
5.肺 癌
多无急性感染中毒症状 血白细胞计数通常不高 胸片
右下肺癌 X线正位片
↑
治 疗
1.抗菌药物治疗
2.支持治疗
3.并发症的处理 4.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Alexander Fleming (1881-1955)
1928年,于伦敦圣玛丽医院
2、胸部影像学检查
X线典型的改变为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 多发性,双侧性
双下肺多见
胸部CT表现为磨玻璃影、碎石路样改变
SARS胸部X线表现演变过程
SARS胸部CT表现
↓
3、病原学检查
病毒分离 聚合酶链反应(PCR) 检测特异性IgM、IgG抗体
诊 断
对于有SARS流行病学依据,有症状,有肺部X 线影像改变,并能排除其他疾病诊断者,可以 作出SARS临床诊断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若分泌物中SARS冠状病 毒RNA检测阳性,或血清抗体阳转,或抗体滴 度4倍及以上增高,则可作出确定诊断
病变消散后,肺组织结构无破坏,不留纤维斑痕
少数病例由于机体反应性差,纤维蛋白吸收不完全而成 为机化性肺炎
正常肺组织
病理切片
大叶性肺炎
病理切片
(灰色肝样变期)
→
临床表现 (一)症状
常有受凉、劳累等诱因
大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起病多急骤 典型症状:寒战、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五联征)
(二)体征
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