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国诗两首语文教案

爱国诗两首语文教案

爱国诗两首语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关键诗句的理解.
2.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诗的主旨.
教学难点:
1.象征的表现手法.
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2.讨论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随着诗中
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简介:
艾青(__ _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等,成名作为>.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_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_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
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第四步:推荐2 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第七步:背诵全诗.
五.分析全诗
1.点出土地情结.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着,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2.倾吐土地情结.〝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无比温柔的黎明〞是作者所歌唱的对象,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庄严郑重的选择.
3.升华土地情结.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情结,已使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表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适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沉重的省略号,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一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
鸣.liu_
六.问题探究: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回答: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2.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回答:〝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回答: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3.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回答:〝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4.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回答: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5.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6.本诗的抒情色彩浓烈,诗人为何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达到这种抒情效果?回答: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7.〝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应该〞前面为什么着一〝也〞字?〝嘶哑〞一词换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为什么?回答:〝也〞一词表明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主动请战于民族解放运动中.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
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所以不能换.
8.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回答: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诗意层层递进.
9.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谈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回答: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_.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文中两个省略号和破折号所起的作用.
回答:第一个省略号,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余意未尽,情深绵绵.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
七.写作特色:
1.意象丰富(象征手法)
2.抒情方式巧妙
八.中心归纳:
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创造了一系列鲜明意象,抒发了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
九.板书设计:
比喻.对比.象征.直抒胸臆
十.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练习一.二.三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忆
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入.
二.朗读全诗
1,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
2.朗读指导.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真挚
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学生评点.
4.指名读席幕容的>,师生共同评点.
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三.品味课文
1.找出第一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
用〝_____美,美在_____〞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
可能的以下说法:
〝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发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文章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
2.师随机点拨,小结.
从语言上来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选择的意象美,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以及〝乡愁是〞这一句式体现了音乐美,而〝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又充满变化美.
3.品味词句的方法品味席幕容的>
4.迁移
综观这两首诗,都不自觉地用了〝乡愁是〞这一句式,每一首诗中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第二首诗中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是没有年轮的树.
(请学生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如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语文教案范文素材凯勒小时因病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在家庭教师萨利文老师的帮助下走进了知识的大门.知
>语文教案模板新的学期到来啦,这一学期,老师和同学们将一起学习更多的课文.收获更丰富的知识.一
>语文教案范文模板新的学期到来啦,这一学期,老师和同学们将一起学习更多的课文.收获更丰富的知识.一
>语文教案素材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_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