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客运站停车场区设计
车辆停驶方式示意图
• •
三、旅客下站区: 客运站一般在停车场内靠近停车场进口处结合站房设置进站车辆停靠区,一、二级客
运站还应设置下车站台,供到站旅客停靠下车。下车站台应与站房或发车站台相结合,
设置单独的出站口通向站前广场,并应与行包提取厅有紧密的联系,利于引导人流迅
速疏散出站或转车。不应允许人流在停车场内逗留,出站人流不应与进站车流形成交 叉。
停车场的最大容量按同期发车量的8倍计算,单车占用面积按客车投影面积的3.5倍计算,即: 停车场面积=28.0×发车位数×客车投影面积。
•
四、停车场防火疏散
•
• • • • • • •
一旦发生火灾时,客运站中不仅需要疏散旅客,还要尽快疏散站场中的客车。一般客
车在进站前都加满油料,客运站停车场停放车辆较为密集,且客车多为大、中型车, 疏散较慢,防火、疏散设计必须严格遵照有关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停车场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停车数量不超过50辆的停车场可设一个疏散出 口。《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还增加了以下要求:汽车疏散口应在不同方向设置, 且应直通城市道路,以保证车辆能迅速疏散。为了停车场内车辆能整齐存放,避免混 乱,停车场内车辆宜分组布置,每组不超过50辆,且组间应保持不小于6m的防火间距。 停车场宜设置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消防器材间。
(1)地面停车场:这是我国客运站停车场大多采用的方式,这种停车场设计布局简洁, 建造周期短,但是停车场面积大,一般约占整个站场的70%—80%,有的比例甚至达 到85%—90%。当前城市用地极为紧张,停车场占地如此之大,为节约建站投资,寻 求其它停车方式,从而降低投资造价,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2)多层停车库和地下停车库:汽车客运站可以考虑设计多层停车库和地下停车库, 由于停放的车辆都是大型客车,一般柱网不应小于12米,如车长达12米时,柱网不应 小于15米。导致这种停车方式交通通道面积较大,再加上柱大梁大,车库基建投资较 大。但是地下停车库可以在地面空间相当狭窄的条件下提供大量的停车位,既占地少、 车位多,又可将广场地面恢复后成为城市绿地等,改善城市环境。本溪客运站采用的 就是地下停车场的方式,大大节约了地面的用地。 (3)站场分设:站场分设指的是停车场与客运站房不在一处设置,主要是由于城市用 地紧张,没有足够的用地提供大量的停车面积所设置的方式。客运站内除有效发车位 之外,一般至少应设相当于该站总有效发车位停车面积的停车场面积,供调度灵活调 用车辆。停车场与客运站房之间的交通应便捷,站场之间应能采用现代通讯手段,满 足随时从停车场调车进站的要求。 本书仅讲述地面停车方式停车场的设计方法。
• 四、汽车车型和基本尺寸:
客车的基本尺寸
•
•
第三节车行通道
停车场内的行车路线必须明确,尽量采用单
向行驶,并应设置明显的标志。为保证客 车在停车场内出入、通行、停放的安全与顺畅, 其停车位的尺寸、通道的设置必须满
足有关参数的要求,特别是机动车的回转轨迹、
通道的线型及宽度等。 • 1.通道的宽度:停车场停车所需通道的宽度
汽车客运站停车场区设计
第一节:停车场设计概述 第二节:车辆停放区 第三节:车型通道 第四节:停车场出入口
第一节:停车场设计概述
• • • • 一:停车场类型 二:停车场设计原则 三:停车场功能组成 四:停车场防火疏散
•
一、停车场的类型
•
•
停车场是汽车客运站占地最大的一个部分,当前我国的汽车客运站停车场的类型主要 有地面停车场、多层停车库或地下停车库、站场分设的停车场等。
•
• • • •
(1)符合城市规划与交通管理的要求;
(2)分区明确、流线组织顺畅,交通标志清晰; (3)出入口应避开城市主要干道及其交叉口,并应右转进出停车场; (4)满足停车场自身的技术要求; (5)综合考虑场内的各种工程及附属设施;
• •
三、停车场功能组成 场基地的平面布局按使用功能,主要有车辆停放区、车行通道、出入口、辅助设施区 (车辆清洗及维修保养)和绿化等部分,广义上也包括发车位(发车位已在客运站主 要用房章节有所描述,此处不再论述)。
• 倒车进顺车出(如b图)是车辆驶入停车场内后首先停止于停车位前的通道上,再后退 进入车位,车头正对通道。该方式虽不易就位,停车费时,但由于其发车迅速、便利, 对于汽车客运站这种需要出车顺利的停车场非常适用。同时该方式所需通道最为节省, 平均单位停车场面积最小,为我国客运站停车场布置中最常见的车辆停放方式。 • 顺车进倒车出(如a图)是车辆直接驶入停车位,入位迅速,大量车辆同时入场停车时 不易造成混乱和通道堵塞,车辆也容易排列整齐。后退发车较为不便,出车较费时间, 出车时的视线也受到两侧停放车辆的限制,在要求迅速驶出或出车高峰时很不利。 • 顺车进顺车出方式(如c图)中停车发车都很方便,但所需占地面积较大,一般无特殊 要求不宜采用。
•
•
•
• • • • • • •
二、停车场设计的原则 汽车停车场的设计,必须适用、经济,并符合运行安全、技术先进和环境保护方面的 特定要求。除了满足车辆出入的安全要求外,还需满足油气的防火、防灾要求,并应 尽量减少车辆尾气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既可以节省运行的 成本,又可以使车辆安全迅速地停泊和启动,使停车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能大大提 高。 客运站停车场的应满足以下设计原则:
第二节:车辆停放区
• • • • 一:车辆的停放方式 二:车辆的停驶方式 三:旅客下站区 四:汽车车型和基本尺寸
• •
一、车辆的停放方式: 停车场内的停车方式应以占地面积小、疏散方便、保证安全为原则。停放方式主要有
•
• •
三种,即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和倾斜式停车。在场地宽阔完整的情况下,一般多
混合停车示意图
停车区和发车位的相对位置,要求按照车辆进出运行路线布置,车辆流线要简捷顺畅,各 行其道,避免交叉。停车场内车辆宜分组停放,每组停车数量不宜超过50辆,车辆停放的横 向净距不应小于0.80m。尽可能做到每辆车都能单独进出,互不干扰。
• • • • •
二、车辆的停驶方式 车辆进出停车场的停驶方式有三种,即: (1).倒车进顺车出; (2).顺车进倒车出; (3).顺车进顺车出;
采用垂直式停车方式,用地较为经济。当通道不能满足垂直时停车要求时,也可随地 形平行或倾斜停放,倾斜角度可分为30。、45。、60。多种。此种方式用地不经济,
•
•
排列不易整齐,但停车带宽度较小。平行式与倾斜式停车方式一般较少采用。应根据
地形状况等场地具体条件选用,也可采用几种方式混合停车。
三种停车示意图
,与车辆的型号及停驶方式有关,一般来
说,车型越大所需通道越宽,而顺车进倒车出时 所需通道的宽度较大,倒车进顺车出 时所需通道的宽度较小,图为汽车通道计算。
•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 60-99) 中对汽车客运站停车场中的通道做了如 下规定: (1).发车位和停车区前的出车通道净 宽不应小于12m;
•
• • • •
d图
e图
• 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如下规定:
车 辆 类 型
铰接车 3.00 10.50 7.00
• 第四节 停车场出入口
• 出入口是停车场与外部道路取得联系的接入点,是车辆出入停车场的必经之处。其数 量、宽度取决于停车场的停车泊位数及场地条件,一、二级站由于班次较多,进出站 车辆较频繁,停车场的汽车疏散口不应少于两个,宜分别设置出口和入口,并应保持 净距大于10米的要求;三、四级站适宜分别设置进出站口,在基地面积、地形等受限 制,停车数量不超过50辆时,则可设一条通道作进出车之用,汽车进出站口的宽度不应 小于4米。停车场出入口的宽度一般不小于7米,如出口和入口不得已合用时,其进出 通道的宽度应为双车道,宜采用9~10米的宽度。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还应符合行 车视距的要求,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其通视距离一般不小于 50米,并设置交通标志。 出入口向内经通道,应能方便地通达停车泊位,满足车辆一次进出车的要求。出入 口对外与城市道路之间既要联系方便,也应尽量减少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干扰。为了避 免与城市交通有过多的交叉,停车场的出入口不宜设在主干道上,出站口可设在次干 道和支路上右转弯处。进出站口的位置还应符合以下几点: (1). 汽车进出站口应与旅客主要出入口或行人通道应设不小于5米的安全距离,并应有 隔离措施; (2). 汽车进站口、出站口距公园、学校、托幼建筑及人员密集场所的主要出入口距离 不小于20米; (3). 汽车进出站口应设置引道,并满足驾驶员行车安全视距,汽车进出站口宜设同步 的声光信号。 (4). 为了避免与城市转角处过多的机动车流短距离内相遇,汽车客运站进出入口应距 离城市干道红线交点70m以外(如图d所示),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 道、引桥和地铁出入口)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米,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米 (如图e所示)。
• •
• (2).停车场的进、出站通道,单车道 净宽不应小于4m,双车道净宽不应小 于6m,因地形高差通道为坡道时,双 车道则不应小于7m; • (3).通向洗车设施及检修台前的通道 应保持不小于10m的直道。
汽车通道计算
• • • • •
2.汽车的回转轨迹与回转半径: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它的前后轮及车体前后突出部分 的回转轨迹将随着转弯半径的变化而变化。汽车的最小回转半径是为了使汽车在停车 场内转弯时,汽车车体不与道边的墙、柱、车辆等发生擦撞所需弯道的最小宽度。停 车场设计时,空间相对局促,为节省建筑空间,宜采用最经济尺度布置通道及停车位, 应当按照下列公式进行汽车回转轨迹的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