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五年利率
• (1)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息按 借贷双方事先确定的利率计算,利率不随市场上 货币资金供求状况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固 定利率便于计算成本,但它有一定的风险。 • (2)浮动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借贷双 方共同约定,利息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进行相应调 整的利率。浮动利率可以减少市场风险,但不便 于计算成本。较长期的借贷和国际金融市场多用 浮动利率。
3、马克思认为,利润率决定利息率,从而使利率在 决定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 • (1)随着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平均利润率 有下降趋势,但由于存在如社会财富及收入相对于社会 资金需求的增长速度、信用制度的发达程度等等,可能 会加速或抵消这种变化趋势;
• (2)平均利润率虽有下降趋势,但这是一个非常缓慢 的过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马克思对利息本质的看法
• 1、利息直接来源于利润。借贷资本家把货币作 为资本贷出去后,由职能资本家使用并生产出利 润。生产或流通过程结束后,职能资本家归还所 借资本,并把利润的一部分支付给借贷资本家, 作为使用借贷资本的报酬。 • 2、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贷出者 和借入者双方都是把同一货币额作为资本支付, 但它只有在后者手中才执行资本的职能。同一货 币额作为资本对双方来说取得了双重的存在,这 不不会使利润增加一倍。它只所以能对双方都作 为资本来执行职能,只是由于利润的分割。
564.47
513.16 466.51 424.10 6759.02
甲乙两方案的现值比较结论:
从上分析可以看出:
乙方案较甲方案,投资成本可以节约 (7879.51-6759.02=1120.49元。
所以,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采用乙方案就 比较科学、合理。
• •
•
•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1、马克思认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 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而利润是剩余价值转化形式。利率的变化范围在 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平均利润率构成了利率的 最高极限。 2、马克思认为,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利率的 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平均利润率与利率之 间正比关系; 二是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比 例。
• 庞巴维克:利息是未来财富对现 在财富的时间贴水。 • • 柏姆-巴维克(Eugen Böhm-Bawerk,18511914),亦译庞巴维克。奥地利 经济学家。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说 的全面发展者,著作有《资本与 利息论》
• 欧文.费雪:利息是由供给方自愿延迟 的消费倾向和投资机会或资本的边际 生产率两因素共同决定的。 • 欧文· 费雪:美国经济学家、数学家, 经济计量学的先驱者之一,美国第一 位数理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主 要贡献:货币理论原则 • 1930年出版了代表作《利息理论》, 在1932年出版了《繁荣与萧条》,在 1933年出版了《大萧条的债务通货紧 缩理论》,在1935年出版了《百分之 百的货币》。
三年利率 14 12 10 8 6 4 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16 14 12 10 8 6 4 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流动性陷阱”: 当利率下降到某一水平时,市场就会产生未来
•
利率上升的预期,这样,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达到无 穷大,这时,无论中央银行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相 应的投机需求所吸收,从而使利率不能继续下降而
• (3)由于利率的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 结果,因而使利率的决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无法由任 何规律决定。相反,传统习惯、法律规定、竞争等因素, 在利率的确定上都可以直接或间接起作用。
二、西方经济学者的利率决定理论 • 西方的利率决定理论全部着眼于利率变动 取决于供求对比关系。由于分析问题的角 度不同,观点也有所不同。 • 其演变过程:
本利之和 本金 1 利率) (
n
三、终值和现值
– 通过利息率我们可以算出现在的一笔资金在未来是多 少钱,也可以算出未来的一笔资金等于今天多少钱。 这就是终值和现值。一般用复利计算。 – 现值和终值有很广泛的运用领域。银行贷款、保险 精算、财务管理、工程预算等等。
(一)终值 终值:指任何一笔货币金额,都可以根据利率计 算出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某一个金额(即本利 和)。 单利终值S=P(1+nr) 复利终值S=P(1+r)n (二)现值 现值:指在未来某一时点的一定货币金额,按利率 计算出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金额。 • 单利现值P=S/(1+nr) 复利现值P=S/(1+r)n
•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 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著作主 要有《赋税论》,1649年获牛津大学医 学博士学位 ,是“政治经济学之父”。
• 约翰.洛克:利息是因贷款人承担了风险而获得 的报酬。 • 达德利.承诺思:利息不过是资本的租金。 • 约瑟夫.马西:利息是借者为获得资本使用价值 而付出的代价。
• (3)官方利率是指国家政府或货币管理当局
(通常为中央银行)所决定的利率; • (4)市场利率是指借贷双方在金融市场上通过 竞争所形成的利率。
二、利息的计算
(1)单利:不论期限长短,只按本金计算利息,利 息不再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期限 本利之和=本金(1+利率×期限)
(2)复利:计算利息时按照一定的期限将利息加入 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算,统称“利滚利”。 利息=本利之和-本金
一是利息从何而来;
二是利息体现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二、利息的本质 利息的本质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利息从何而来; 二是利息体现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利息的本质
通 胀 补 偿
违 约 风 险 补 偿
流 动 性 补 偿
时 间 补 偿
(一)西方经济学者对利息本质的看法
• 威廉.配第: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 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
• 凯恩斯:利息是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
• 1936年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 像许多伟大的金融家一样,凯恩斯在大事上十分大 胆,敢于冒险使用大量资金以支持一个论点。但小 事上,他非常保守。一次,凯恩斯和一个朋友在阿 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度假,他们让一群当地小孩 为他们擦皮鞋。凯恩斯付的钱太少,气得小孩们向 他们扔石头。他的朋友建议他多给点钱了事,而凯 恩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回答道: “我不会贬抑货币的价值。”
• 于是,利率就成为一个尺度:如果投资回报率低 于利率,则不需要投资;如果扣除利息后的利润 与投资的比甚低,则经营效益不高。
• (二)收益的资本化:是商品经济的规律 • 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 比倒过来算出多大的资本金额。
收益=本金×利率
本金=收益/利率
土地价格的计算案例
第二节
投资方案比较的应用
• 例如;现有一项工程需10年建成。有甲、乙两方 案:甲---第一年初需投入5000万,以后9年每年 年初追加投资500万元,共需投资9500万元;乙 ---每年年初平均投入1000万元,共需1亿元。
• 从投资总额看,甲少于乙
• 从投资资金占用时间看,就比较模糊:第1年的 投入甲大于乙,但第2年以后的投入乙又大于甲。 到底哪种更好? • 如用现值的观念则可帮助解决此疑问。
4
5 6
500
500 500
375.66
341.51 310.46
4
5 6
1000
1000 1000
751.31
683.01 620.92
7
8 9 10 合计
500
500 500 500 9500
282.24
256.58 233.25 212.04 7879.51
7
8 9 10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0
IS理论图表分析: I表示投资;S表示储蓄
(二)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Ms)是外生变量,由 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因此,货币供给独立于利率 的变动。 • 货币需求(L)则是内生变量,取决于公众的流 动性偏好。公众的流动性偏好的动机包括交易动 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 防动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无 关。投机动机形成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比(见 下图)
IS理论
新古典利率 理论 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IS-LM分析方法
古 典 利 率 理
流动性偏好利 率理论
可贷资金模型
• (一)IS理论: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 古典的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决定于投资与 储蓄的均衡点。 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 递增函数。投资函数与储蓄函数共同决定 了一个均衡的利率水平。 当储蓄大于投资时,促使利率下降;当 储蓄小于投资时,促使利率上升。只有储 蓄者愿意提供的资金与投资者愿意借入的 资金相等时,利率才会达到均衡水平。
3、利润不过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 利润和剩余价值在实质上是同一物;所不 同的是,剩余价值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 利润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剩余价值 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 式。利息对利润的分割就是对剩余价值的 分割。
三、利息的收益性
• (一)利息被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
利息 报酬 利润的一部分 利息 企业收入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利息与利息率
利息 利息与利率的计算 利率的决定 利率的作用
第一节 一、利息的概念 利息:
利
息
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或 债权人向债务人收取)的报酬。 可以理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