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017年修订版

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017年修订版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1 总论 (6)
1.1 项目概况 (6)
1.2 项目提出的背景 (6)
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7)
1.3.1某某社会经济概况 (7)
1.3.2 某某北岸湖滨带存在问题分析 (7)
(1)生态破坏严重 (7)
(2)湖滨污染严重 (8)
(3)面源污染严重 (8)
1.3.3某某湿地恢复与建设的意义 (8)
(3)项目的建设是北岸片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9)
1.3.4项目分析(SWOT) (10)
1.4.1本项目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3)
1.4.2本项目已有的工作基础和应用效果 (14)
1.4.3湖滨湿地的研究进展 (15)
1.4.4 生态湿地的恢复技术 (17)
1.4.5 人工湿地的研究现状 (18)
1.4.6本项目湿地公园定位 (20)
1.5责任单位介绍: (21)
1.6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2)
1.7计划目标 (22)
1.7.1总体目标:项目计划投资60508.73万元,建设2340亩城市湿地公园。

. 22
1.7.2 工程目标 (23)
1.7.3 工程建设目标 (23)
1.7.4 出水水质目标 (23)
2项目概况 (23)
2.1地理(或地块)位置介绍 (23)
2.2 某某概况 (24)
2.2.1 某某自然概况 (24)
2.2.2 某某社会经济概况 (25)
2.2.3 某某水污染概况 (25)
2.2.4 某某湖滨区概况 (26)
2.3 项目区现状 (27)
2.3.1 自然及经济概况 (27)
2.3.2 项目区水环境概况 (27)
2.3.3 项目区防浪堤状况 (28)
2.4建设规模与目标 (29)
2.5周围环境与设施 (29)
2.6 本项目与其它工程的关系 (29)
2.6.1 与城市污水处理厂间的关系 (29)
2.6.2 与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的关系 (30)
2.6.3 与内源污染控制工程的关系 (30)
3项目开发内容及指标 (31)
3.1工程建设目标 (31)
3.2工程设计规模 (31)
3.3湿地公园水质净化区项目的工艺路线 (31)
3.4湿地方案设计 (32)
3.5拟采用湿地技术的成熟性和可靠性 (34)
3.6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比较方案 (34)
3.7湿地公园游赏区 (37)
3.8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区 (37)
4湿地公园生态规划 (38)
4.1 规划目标 (38)
4.2 景观控制 (39)
4.3 功能分区 (40)
4.4 植物配置 (41)
4.5 施工注意事项 (42)
5湿地配套设施建设内容 (43)
6项目进度安排 (45)
7 湿地公园建设投资估算及其来源 (47)
项目投资情况:总投资60508.73万元。

(47)
其中:水质净化区6853.68万元;游赏区38674.80万元;生态恢复区14980.25万元。

(47)
7.1 水质净化区投资估算 (47)
(4)其他费用 (48)
(5)总造价 (48)
(6)价差预备费 (49)
(7)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49)
7.2 湿地公园游赏区投资估算 (51)
(4)其他费用 (53)
(5)总造价 (53)
(6)价差预备费 (53)
(7)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53)
7.3 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区投资估算 (56)
(4)其他费用 (57)
(5)总造价 (58)
(6)价差预备费 (58)
(7)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58)
7.4 资金来源 (60)
8 效益分析 (62)
8.1 环境效益初步分析 (62)
8.2 生态效益分析 (62)
8.3 社会效益分析 (63)
9 项目风险分析 (64)
9.5生态湿地维护:2340亩生态湿地公园的维护和管理费用对项目的可持续性提出较高的要求。

(64)
10 结论 (65)
1 总论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某某市西亮塘湿地公园建设
责任单位:某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某某北岸官渡区西亮塘
项目投资:总投资60508.73万元。

其中:水质净化区6853.68万元;游赏区38674.80万元;生态恢复区14980.25万元。

实施时间:2017年4月-2019年4月
1.2 项目提出的背景
湖滨湿地作为陆地与湖泊水体之间的生态交错带,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滨湿地既是湖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场所,也是湖泊自净作用有效的区域,同时也是控制污染入湖的最后一道屏障。

《某某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和《环某某生态保护规划》,都将湖滨生态带工程建设作为某某保护与生态恢复的重要建设工程项目。

《环某某生态保护规划》构筑包括环湖截污、环湖道路、污水处理工程和湖滨生态带建设在内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体系,是未来某某保护与生态恢复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某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某某污染治理工作,通过各方面多年不懈的共同努力,在某某流域经济迅速增长、人口增加和污染负荷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基本遏制住了某某水质迅速恶化的势头,某某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然而,目前实施的低投入、低产出的发展和保护模式面临着众多的矛盾冲突,迫切需要探索环湖生态保护的新模式,加快某某治理的进程,改善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使某某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1.3.1某某社会经济概况
某某市主城区是某某流域居民最密集,人为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是全省全市经济、文化、商贸活动的中心。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调查统计,流域总人口308.4万人(包含居住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根据2000年某某市土地局《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某某流域土地总面积为2920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212175公顷,占总面积的72.66%;建设用地34200公顷,占11.71%;未利用地45625公顷,占15.63%。

1.3.2 某某北岸湖滨带存在问题分析
湖滨带湿地是处于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具有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植被特征的生态系统,它在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截留和降解入湖污染物质,改善入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某某近几十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 对湖滨带湿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围湖造田等使湖滨带湿地发生严重的退化,最终导致了湿地生态环境破坏、自然景观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丧失等多种生态灾难。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生态破坏严重
湖滨土地过度开发、围海造田和大规模防浪堤的修建破坏了湖滨生态环境,导致湖滨生态系统极为脆弱。

从七十年代到现在,某某东岸建设了很多防浪堤,能被开垦为耕地或鱼塘的湖滨带均已被利用,除此外部分湖滨带已成为永久性的旅游设施或建筑用地。

这些开发活动和防浪堤的建设严重破坏了某某湿地系统,导致原有动植物的生境的丧失,沿岸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造成湖滨区水生与湿生植物由深水区、浅水区向近岸带、陆地逐步萎缩,生物物种急剧减少,湖泊生态环境极度脆弱,湖滨区生物多样性的衰退进一步破坏了湖滨带的生态功能,致使湖滨带缺乏应有的生态防护。

除某某西岸外,全湖大多数区域都有防浪堤,防浪堤将某某水体与湿地系
统隔开,破坏了原有动植物的生境,造成湖滨区水生与湿生植物由深水区、浅水区向湿地、陆地逐步消亡。

(2)湖滨污染严重
湖滨带本来是湖泊拦截污染物的最后屏障,由于失去天然湿地、人口密集、单位面积耕地化肥用量过大、城市点源截流剩余污染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水污染等的直接入湖等原因,使目前的某某湖滨带不仅丧失了净化水质的功能,反而还成了污染某某水体的严重区域之一。

(3)面源污染严重
某某北岸以蔬菜和花卉生产为主,农业发达,人口密度集中,面源污染是该地区的主要污染源。

城市面源终极截污率仅能达到50%,农村面源终极截污率仅能达到30%;目前农村面污染源治理仍是缺口,对沿湖村镇的生活污染没有相关治理控制对策,农村生活污水、绝大多数生产性固体有机废弃物直接排放,最终进入某某水生态环境,成为某某水体的长年持续性污染源之一。

1.3.3某某湿地恢复与建设的意义
(1)湖滨湿地是构建完整湖滨生态带的需要
湖滨带在湖泊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湖滨带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滨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抗旱、控制土壤侵蚀、净化入湖水质、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和生存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改善湖滨景观,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湿地特殊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湿生植物具有生长迅速、抗逆性强等特点,这种生物所特有的吸收和分解营养物的自然过程,保证了物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有效利用,防止了物质的过分局部积累所形成的污染。

缺少完整的湖滨湿地系统的某某,要有效克服富营养化的局势将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湖滨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与建设对于减缓某某污染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是某某北岸湖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