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姓名:吴志明出生年月:1964年01月特称: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职称:教授学位:博士属性:专职学术经历:1983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
1988年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
1993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固体电子学系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
2008美国华盛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1993年以来在电子科技大学任教至今。
2001年晋升为教授,2003年评为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红外与传感技术,光电材料与器件、敏感材料与传感器、电子薄膜与集成技术等,负责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部、省重点科研项目10余项,已通过部、省级鉴定(或验收)10项。
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国家“863计划”网评专家。
近年来在其相关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主要有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成都市科技进步奖2项。
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I,EI检索70余篇次。
博士招生专业硕士招生专业080300光学工程080300光学工程02方向:激光与光电工程03方向:红外与传感技术09方向:光电能源技术10方向:传感网技术02方向:激光与光电工程03方向:红外与传感技术09方向:光电能源技术10方向:传感网技术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5方向:SOC/SIP系统芯片技术07方向: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01方向: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06方向:纳米电子材料07方向:敏感与智能材料导师代码:11269 导师姓名:李世彬出生年月:1977年03月职称:副教授学位:博士属性:专职电子邮件:shibinli@学术经历: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光电薄膜特性及光电子器件,从事博士后研究器件的研究内容为高介电常数材料与电子元器件,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生长及光电器件的应用。
个人简介:分别于2000年与2004年在吉林大学材料学院获得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8年在电子科大机电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8年至2011年先后在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 of Kentucky美)和阿肯色大学(University of Arkansas美)电子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至今为止,发表和录用论文39篇,其中SCI检索30于篇,EI检索3篇。
博士招生专业硕士招生专业080300光学工程03方向:红外与传感技术08方向:光电测控与仪器09方向:光电能源技术导师代码:11162导师姓名:黎威志出生年月:1978年08月职称:副教授学位:博士属性:专职电子邮件:leewz@学术经历:个人简介:博士招生专业硕士招生专业080300光学工程03方向:红外与传感技术04方向:平板显示与系统07方向:微纳光子学导师姓名:欧中华性别:男出生年月:1978年08月特称:职称:副教授属性:专职电子邮件:ozh@学术经历:1997年-2001年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子技术系(光电信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2009年,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光学工程专业,分别于2004年与2009年获工学硕士、博士学位。
2001年至今,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任教。
个人简介:博士招生专业硕士招生专业080300光学工程03方向:红外与传感技术08方向:光电测控与仪器10方向:传感网技术导师代码:11102导师姓名:赵嘉学性别:男出生年月:1967年11月职称:研究员学位:博士属性:专职电子邮件:zhaojiaxue@学术经历:1990年7月毕业于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真空技术及设备专业,获本科工学学士。
2007年6月获得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2006年12月获得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职称资格。
1990年7月~2010年11月在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工作,2010年12月调入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工作。
个人简介:工作以来主要从事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真空应用技术开发、薄膜工艺研发、真空应用设备工程设计等方面的业务和管理性工作,参与、承担过数项科研与民品开发项目。
在《薄膜科学与技术》、《真空》、《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真空科学与技术》等杂志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篇。
博士招生专业硕士招生专业080300光学工程03方向:红外与传感技术06方向:真空电子学09方向:光电能源技术导师代码:11068导师姓名:杨健君出生年月:1974年09月特称:职称:副教授学位:博士属性:专职学术经历: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讲师, 2009年晋升为副教授。
个人简介:发表论文共2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2部,。
其中研究生教材1本。
授权专利5项。
目前承担项目共1项。
科研经费共100多万元,年均20万元。
博士招生专业硕士招生专业080300光学工程03方向:红外与传感技术04方向:平板显示与系统08方向:光电测控与仪器导师代码:11040导师姓名:王军性别:男出生年月:1980年06月特称:职称:副教授学位:博士属性:专职学术经历:1998-2002年电子科技大学获得物理电子技术学士学位; 2002-2008年电子科技大学硕博连读获得光学工程博士学位; 2009年获得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晋升副教授职称。
个人简介:2002年本科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技术方向,2008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探测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微细加工工艺相关方向的研究。
近年主持和参与了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重点基金、总装预研项目等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迄今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Semi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Luminescence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被SCI/EI检索10余篇,参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
目前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
博士招生专业硕士招生专业080300光学工程03方向:红外与传感技术04方向:平板显示与系统07方向:微纳光子学10方向:传感网技术导师代码:11039导师姓名:刘霖性别:男出生年月:1979年05月职称:副教授学位:博士属性:专职电子邮件:juanxiul@学术经历:2001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就职于深圳华为移动通信事业部,任WCDMA业务部经理; 2006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2009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0年,获评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
个人简介:生于重庆长寿县城关镇; 2003年至2009年,师从于现代光电测控及仪器实验室负责人、单片集成电路与模块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国家重点实验室光与微波单片集成(OMMIC)方向学术带头人叶玉堂教授,长期潜心于测控仪器、物理光学及算法分析技术研究,先后获得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硕士及博士学位,并留校执教,先后获电子科大优秀本科论文、四川省优秀硕士论文,获聘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
为《红外与微光》研究生教材及《集成光学》教材执笔作者;已在美国电子学会刊物Mic. and Opt. Tec. Lett. 和国内重要学会刊物《科学通报》、《电子学报》、《物理学报》、《光学学报》、《通信学报》、《宇航学报》、《中国激光》、《半导体学报》、《应用科学学报》、《仪器仪表学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10篇,EI收录近30余篇; 以负责人和主研身份,完成分别由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总装备部、电科院、省科技厅、粤港关键领域重点项目以及企业等资助的科研课题10余项,现正负责课题3项,科研经费超过1200万元。
博士招生专业硕士招生专业080300光学工程02方向:激光与光电工程03方向:红外与传感技术08方向:光电测控与仪器导师姓名:郭小伟性别:男出生年月:1975年11月特称:职称:副教授属性:专职电子邮件:gxw@学术经历:2007年在四川大学纳光子技术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2007-至今在电子科技大学任教;2009年晋升副教授; 2010-2011年在美国麻省理工(MIT)做访问学者。
个人简介:主要从事微纳加工技术﹑集成光学、微波光子学﹑传感技术﹑以及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研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总装等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博士招生专业硕士招生专业080300光学工程01方向:光通信与集成光学03方向:红外与传感技术07方向:微纳光子学导师代码:10839导师姓名:李剑峰出生年月:1982年05月特称:职称:副教授学位:博士属性:专职学术经历:1999.9-2003.6就读于四川大学应用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同时获软件工程第二专业学位;2003.9-2008.6由四川大学和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瞬态光学与光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培养攻读光学工程博士学位;其中2004.7-2005.12在北京智通机器人有限公司担任光电工程师;2008.7开始在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同年12月被聘为副教授。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将于2011年5月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光子中心从事一年的访问研究。
个人简介:科研方面主要从事机器人视觉和数字图像处理﹑光纤激光技术﹑激光相干合成技术与光纤传感技术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加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总装备部预研、新品等一系列科研项目。
现为IEEE会员,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27篇(SCI检索17篇,EI检索25篇)。
并为《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Optics Communications》、《Chinese Optics Letters》、《Sensors》、《光学学报》、《中国激光》等国内外权威刊物审稿人。
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
教学方面主要承担本科生学位基础课《物理光学》的教学工作。
博士招生专业硕士招生专业080300光学工程01方向:光通信与集成光学02方向:激光与光电工程03方向:红外与传感技术导师姓名:张利勋性别:男出生年月:1968年01月职称:副研究员属性:专职电子邮件:zlx@学术经历:97年3月应用数学硕士毕业,开拓和奠定了高阶算子群及发展方程理论;留校5系至2000年6月从事应用电子技术科研及教学,2000年9月至今从事光学工程科研及教学;科研项目15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1篇,以第一署名人申请发明专利35项,涉及集成光学、光通信、光传感、光子晶体、光个人简介:科研项目15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1篇,以第一署名人申请发明专利35项,涉及集成光学、光通信、光传感、光子晶体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