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归纳及命名 - 副本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归纳及命名 - 副本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归纳及复习一、取代反应1.概念:有机物分子里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2.能发生取代反应的官能团有:醇羟基(-OH )、卤原子(-X )、羧基(-COOH )、酯基(-COO -)、肽键(-CONH -)等。

(1)烷烃卤代条件:光照,卤素为纯卤素,如氯气,溴蒸气(不能是溴水) 产物:卤代烃(R-X ) + 卤化氢(HX ) (2)苯及苯的同系物卤代条件:催化剂(Fe ),纯卤素:苯环上的氢被取代 光照;纯卤素:苯环侧链上的氢被取代(3)卤代烃水解条件:NaOH 水溶液。

其中水是反应物,NaOH 能促进水解平衡向右移动C 2H 5-Br + H -OH −−−→−∆/NaOH C 2H 5OH + HBr ; 生成的HBr 能与NaOH 继续反应:NaOH+HBr →NaBr+H 2O两个方程式综合起来,也可以写成:C 2H 5-Br + NaOH −→−∆C 2H 5OH + NaBr (4)醇:成醚:CH 3CH 2-OH+H-O-CH 2CH 3−−−−→−C140/浓硫酸CH 3CH 2-O-CH 2CH 3+H 2O 卤化:CH 3CH 2—OH +H —Br −→−∆CH 3CH 2Br + H 2O (5)酚:卤代、硝化(6)羧酸酯化:条件:浓硫酸;加热R-COO-H + H-O-R ′−−−→−∆/浓硫酸R-COO-R ′+ H 2O (7)酯水解条件:酸性水解或碱性水解;碱性水解生成了盐,要通过酸化变成酸溶液,然后经过蒸馏得到有机酸。

CH 3COOC 2H 5+H 2O −−−→−∆/浓硫酸CH 3COOH +C 2H 5OH ;RCOOR ′+NaOH −→−∆RCOONa +R ′OH 3.能发生取代反应的有机物种类如下图所示:二、加成反应1.能发生加成反应的官能团:双键、三键、苯环、羰基(醛、酮)等。

(1)C=C 与H 2、X 2、HX 、H 2O : (2)C ≡C 与H 2、X 2、HX 、H 2O : (3)苯与H 2(4)醛、酮与氢气加成: (5)油脂氢化:2.加成反应有两个特点:①反应发生在不饱和的键上,不饱和键中不稳定的共价键断裂,然后不饱和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以共价键结合。

②加成反应后生成物只有一种(不同于取代反应)。

说明:1.羧基和酯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2.醛、酮的羰基只能与H 2发生加成反应。

3.共轭二烯有两种不同的加成形式。

三、消去反应1.概念:有机物在适当的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HX 等),生成不饱和(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

如:实验室制乙烯。

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物质:醇、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官能团有:醇羟基、卤素原子。

(1)卤代烃消去HX在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中,碱是反应物,醇是提供反应环境的溶剂,同时反应物中的碱能与HBr 发生反应,使反应不断向生成乙烯的方向移动。

对于2-溴丁烷来说,发生消去反应时,生成含取代基较多的烯烃,这样的烯烃对称性好,分子比较稳定。

也就是说主要从含氢原子较少的碳原子上消去氢原子。

在醇的消去反应中,浓硫酸既起催化剂的作用,又起脱水剂的作用,也能促进反应不断的向生成乙烯的方向进行。

CH 2 H BrNaOH 醇溶液CH 2 CH 2+ HBrCH 2(2)醇消去H 2O :CH 3CH 2OH −−−−→−C170/浓硫酸CH 2=CH 2↑+H 2O 3.反应机理:相邻消去发生消去反应,必须是与羟基或卤素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上必须有氢原子,否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如CH 3OH ,没有邻位碳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饱和化合物通过消去反应,生成不饱和的化合物,腾出空位子,再通过加成反应,引入所需要的官能团。

四、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是指小分子互相作用生成高分子的反应。

聚合反应包括加聚和缩聚反应。

1.加聚反应:由不饱和的单体加成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反应是通过单体的自聚或共聚完成的。

加聚反应的复习可通过类比、概括,层层深入,寻求反应规律的方法复习。

发生加聚反应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 加聚反应的实质是:加成反应。

加聚反应的反应机理是:碳碳双键断裂后,小分子彼此拉起手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Ⅰ.单烯烃的加聚(1)乙烯的加聚:(2)氯乙烯的加聚: (3)丙烯的加聚: (4)2-丁烯的加聚:小结:烯烃加聚的基本规律:Ⅱ.二烯烃的加聚二烯烃单体自聚时,单体的两个双键同时打开,单体之间直接连接形成含有一个新双键的链节而成为高分子化合物。

2.缩聚反应:有机物单体间通过失去水分子或其它小分子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缩聚反应。

该类反应的单体一般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官能团。

醇羟基和羧基酯化而缩聚(1)二元羧酸和二元醇的缩聚,如合成聚酯纤维:(2)醇酸的酯化缩聚:此类反应若单体为一种,则通式为: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则通式为: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1.氧化反应:有机物分子里“加氧”或“去氢”的反应。

能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和官能团:烯(碳碳双键)、醇、酚、苯的同系物、含醛基的物质等。

常见的氧化反应:⑴醇的氧化醇→醛⑵醛的氧化醛→酸醇可以被催化氧化(即去氢氧化)。

其氧化机理可以表示如下:也可以表示成:2Cu+O22CuO由此可以看出,醇被氧化的过程中,Cu是起催化剂的作用,氧化的关键是与羟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必须要有氢原子,如果与羟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则不能被氧化。

即:(此反应不能发生)(R1、R2、R3代表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与羟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两个氢原子即羟基在主链链端的碳原子上,则被催化氧化为醛;如果与羟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只有一个氢原子即羟基在中间碳上,则被催化氧化为酮。

例如:(R 、R 1、R 2代表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⑶有机物的燃烧氧化、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强氧化剂氧化。

⑷醛类及其含醛基的有机物与新制Cu (OH )2悬浊液、银氨溶液的反应2.常见的氧化剂有氧气、酸性高锰酸钾、二氧化锰、臭氧、银氨溶液和新制Cu (OH )2悬浊液⑴能被酸性KMnO 4氧化的:烯、炔、二烯、油脂(含C==C 的)苯的同系物、酚、醛、葡萄糖等。

①烯烃的氧化a.在稀、冷KMnO4(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生成邻二醇b.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继续氧化,双键位置发生断裂, 得到酮和羧酸的混合物,如:②炔烃与氧化剂(KMnO 4或O 3)反应,产物均为羧酸或CO 2⑵能被银氨溶液或新制备的Cu(OH)2悬浊液氧化的:醛类、甲酸及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

醛的氧化:由于醛的羰基碳上有一个氢原子,所以醛比酮容易氧化,使用弱的氧化剂都能使醛氧化。

利用两者氧化性能的区别,可以很迅速的鉴别醛或酮:a 费林试剂(Fehling):以酒石酸盐为络合剂的碱性氢氧化铜溶液(绿色),能与醛作用,铜被还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反应 不含氢原子的醛在浓碱存在下可以发生歧化反应,即两个分子醛相互作用,其中一分子醛还原成醇,一个氧化成酸:⑶臭氧化反应: CHR=CR 'R "+O3→RCH=O+R’C=OR”CH 3CH 2C=CHCH 3CH 3CH 3CH 2CCH 3O CH 3COOH RCHOAg(NH 3)2RCOONH 4O 2NH 3HCOONa HCH 2OH2. 还原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脱去氧原子的反应常见的还原反应有:烯、炔、苯及其同系物、醛、酮、酚、油脂等的催化加氢。

在催化剂(Ni 、Cu 、Pt 、Pd 等)存在下,烯烃与氢加成得到烷烃;醛、酮与氢气加成得到醇,产率高。

(分子中其它不饱和键,如-NO2、-CN 、C=C 、 C ≡C 等同时被还原) 这种反应称为催化加氢。

例如:六、中和反应、裂化反应及其它反应1.醇、酚、酸分别与Na 、NaOH 、Na 2CO 3、NaHCO 3的反应;显色反应等。

(酚、羧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等发生中和反应)。

2.要注意醇、酚和羧酸中羟基性质的比较:(注:画√表示可以发生反应)利用上述关系可以确定某些有机物的结构。

3. 裂化反应① 裂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把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沸点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将不能用作轻质燃料的常减压馏分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等轻质燃料和副产品气体等,从而提高汽油的质量和产量。

② 裂化可分为热裂化和催化裂化两类。

热裂化和催化裂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质量较高的汽油,由于催化裂化可避免热裂化中炭化结焦,已有取代热裂化的趋势。

裂解 :裂解即是在无氧时,在较高温度下,高级烷烃分解的过程。

裂解的目的主要为了获得乙烯、丙烯、丁二烯、丁烯、乙炔等。

裂解反应需要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CH 3CH=CH 2H 2Pt / CCH 3CH 2CH 3H 24.显色反应:主要掌握FeCl3遇苯酚显紫色;浓硝酸遇含苯环的蛋白质显黄色(黄蛋白实验);碘水遇淀粉显蓝色。

七、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1.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羧酸和醇的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是:“酸脱羟基醇脱氢”,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跟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结合成酯。

这种反应的机理可通过同位素原子示踪法进行测定。

2.酯化反应的类型:Ⅰ.一元羧酸和一元醇生成链状小分子酯的酯化反应,如:II.二元羧酸(或醇)和一元醇(或酸)的酯化反应二元羧酸和一元醇按物质的量1∶1反应二元羧酸和一元醇按物质的量1∶2反应III.二元羧酸和二元醇的酯化反应(1)生成小分子链状酯,如:(2)生成环状酯(3)生成聚酯,如:IV.羟基酸的酯化反应(1)分子间反应生成小分子链状酯,如:(2)分子间反应生成环状酯,如:(3)分子内酯化反应生成内酯(同一分子中的-COOH 和-OH 脱水而形成的酯),如:V .无机酸和醇酯化生成酯,例如:综上所述,酯的种类有:小分子链状酯、环酯、聚酯、内酯、硝酸酯、酚酯。

【总结】有机反应基本类型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1.分子组成符合C n H2n(n≥3)的类别异构体:烯烃和环烷烃;2.分子组成符合C n H2n-2(n≥4)的类别异构体:炔烃和二烯烃;3..分子组成符合C n 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醇和醚;4.分子组成符合C n H2n 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醛和酮;5.分子组成符合C n H2n O2(n≥2)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羧酸和酯;6.分子组成符合C n 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醚7.分子组成符合C n H2n+2O2N(n≥2)的类别异构体: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1.CH:C2H2和C6H62.CH2:烯烃和环烷烃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举一例:丙炔(C3H4)与丙苯(C9H12)有机化合物的水解有机化合物的水解是有机物分子中的某种原子或原子团被水分子的氢原子或氢氧原子团代换的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