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策略与方法》课题申请评审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策略与方法》课题申请评审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策略与方法》课题申请评审表
选题缘由: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使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积极地带着情绪色彩和向往心里进行探索。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对此,国内外都有极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和资料。

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对此就明确阐述过,他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我们国内的教育心理研究也对此进行过不懈的探索。

当然,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素质和思想行为习惯各有不同,因而研究的水平和发展趋势也各有千秋。

目前我校学生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

由于文化基础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厌学情绪比较普遍。

学生对个人前途缺乏信心,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尤为迫切。

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教学中,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小学,学生此种现象较为普遍,不改变这一现状,教学质量就受到较大影响。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的策略与方法》这一课题。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合理配置教学活动中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研究设想:1、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工作责任心及专题理论的学习;
2、不断构建课堂内外实践研究与网络化研究的平台;
3、争取经费支持,外出培训与学习;
4、加强对实验班学生的深入研究与调查,有效调控研究方向;
5、邀请课题组指导工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策略与方法》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选题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限2000字内)
一、选择本课题的主要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
好习惯。

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这就为农村小学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在明确了学习动机,巩固和强化学习兴趣后,才能保持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在自觉勤奋、积极投入的前提下,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能力。

对于老师而言,新课标要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才能达到新课程的要求,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基础。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符合农村小学课堂有效教学效果的策略,以指导整个教学工作。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及操作策略研究。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育参与热情,锻炼研究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帮助教师在“同伴互动”和“专业引领”中,获得专业发展和支持,进一步形成既有研究热情,又有研究方向的氛围。

推动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走向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轨道。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全校学生。

2、基本内容: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探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途径与策略。

四、研究假设
1、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工作责任心及专题理论的学习;
2、不断构建课堂内外实践研究与网络化研究的平台;
3、争取经费支持,外出培训与学习;
4、加强对实验班学生的深入研究与调查,有效调控研究方向;
5、邀请专家领导来课题组指导工作。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课题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课堂为现场,以语文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性、实践性、探索性研究。

探索符合自己实际的语文教学新走向。

1、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

目的是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认识,解决学生对语文不在乎的认识问题。

2、努力探索一条扎实、有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语文教学新路。

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规律和原则的要求,开展对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模式,教学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的研究与实验,激发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学习积极性。

研究方法以校本教研为主,并根据内容采取有效的科研方法。

如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等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个案例反思、分析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六、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需要得到市教科院等上级部门的指导,在研究的过程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对研究方案作适当调整,使研究渐趋科学。

2、文献研究法。

主要是搜集有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研究资料,搜集类似课题研究的最新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作借鉴和参考。

3、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现状,为实施兴趣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策略,作好准备。

4、个案研究法。

通过若干个个案研究﹐进行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5、比较研究法。

可以进行纵向比,也可进行横向比。

在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七、实施步骤
课题分三个阶段: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800字内,本页不够可加页)
一、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研究时间
受学校委托,我为本次课题研究人。

对于这次的实验研究,我充满了信心,鼓足了干劲,全力以赴研究工作。

语文一线教学实践经历,让我更有科研的经验基础,加之本人教学态度数十年如一日,严谨认真,勤奋钻研,潜心投入,善于探究,乐于奉献,曾多次参加过由县、市到省级,乃至全国的教学研讨培训会,有一定的研修知识与素养;从教学业绩上说,学校也大力支持课题研究工作,相信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定能如期完成此课题。

二、研究的保障措施
(1)有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和理论作为课题的指导原则。

(2)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3)有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

(4)适时表彰奖励实验研究中成绩突出的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