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 12.古诗二首·小池 教案

小学语文 12.古诗二首·小池 教案

5.正音并讲解难点字流、翘舌音柔
6.认读生词
7.在句子中认生字
想象,背诵池上
书空,说池字写法。
举手读
齐读
2.独立填写导学单第一部分
3.小组交流分享导学单内容,
4.开火车读,男女赛读
5.指认生字
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带入诗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运用各种方法识字的熟练度。能够又快有准确的识字记字。
教学设计
课题
12.古诗二首·小池
课时
1
教材分析
《小池》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写一首著名七言绝句,描绘了初夏时节泉水细流、光影柔和的景象和蜻蜓立于含苞未放的小荷之上的画面。全诗写法自然,笔调清新活泼,从小处着眼,描摹出生动细致的美景。
《小池》是一首格律诗,124句末字为韵字,可以拖长读。其中“细、角、立”三个字是入声字,按照平长仄短入声促的原则要读的促而有力。
出示图片,体会诗句。
去掉几个字,再读。
吟诵诗句。
1.学生带着手势诵读,并自由练习
2.回答问题,积极思考
3.从读中体会美
4.熟读成诵,尝试背诵
学生刚开始接触吟诵,手势能够帮助学生读好古诗的韵律。
中心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古诗,可以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
熟读成诵
对吟诵产生兴趣









你喜欢这首诗吗?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喜欢?
请你读一读。
你想为你喜欢的这句诗,画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那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几个生字的写法吧!
1.完成导学单第二部分填写
2.同桌交流,互相检查
3.小老师带领同学书空
总结:
这堂课学完,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1.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
2.用语言描绘诗意
1.填写导学单,观察字形
2.根据书写规则,拆部件
回忆总结收获
小组内交流让学生敢于开口分享,也培养了学生倾听的习惯。在听和讲中熟悉生字
在词语中、陌生句子中认出生字。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生字,培养学生运用生字的能力









读诗品韵
1.出示《小池》范读
2.师范读,学生逐句跟读
Q:读了这首诗,
你觉得作者喜欢小池吗?
(你有什么发现?
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写到了哪些景物?)
所学生字为六个上下结构,一个左右结构,都可以用拆部件的方法识记。适合已经初步掌握识字方法的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泉、流”等七个生字,巩固识字方法,强化学生记字能力。
2.能正确书写“爱、尖、角”四个汉字,巩固笔顺规则。
3.能正确流利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重点难点
识字记字
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韵味。
课前准备
教师
1.设计导学单
2.制作ppt、范读微课
学生
预习课文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先学初来自学反馈
1.导入
构建情景,背诵池上
导入小池
板书课题:小池
请学生试读
范读
2.检查预习,发导学单
3.教师巡堂检查,相机指导,记录情况
4.出示小组讨论的分工要求
板书设计
小池
爱 尖 角
— | — — ! | —— | — | | |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 — — | — — ! — | — — ! |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用语言、诵读表现学生对古诗“美”的理解。
考察学生对诗意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更清晰的“看到”古诗中的画面。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汉字、快速记忆字形的能力。
培养学生把写规则和实践写字结合在一起的思维方式。
作业布置
1.为《小池》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诗配一副插画,并且把诗句写在上面。
2.背诵《小池》,将《小池》唱给爸爸妈妈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