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燃料的利用》案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燃料燃烧》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前面学习的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的知识以及质量守恒定律都对本节知识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帮助学生理解化石燃料因为具有可燃性,热值大,蕴藏量丰富是世界目前的主要能源。
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但也要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因为蕴藏量有限所以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将化石燃料燃烧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故要对化石燃料进行综合利用并开发新能源。
能够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社会责任感和开发新能源的社会使命感。
这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介绍什么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本节内容学科间的联系比较广泛,注意在教学时加强物理、地理、生物等学科与化学的相互渗透,帮助学生从化学角度来全面、正确的认识化石燃料。
为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学生学习以直接兴趣为主,所以在讲这节内容是要运用大量具体、生动的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料。
学生已树立起事物具有两面性,即对立又统一的思想,所以能了解化石燃料在给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污染。
能深刻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和意义。
学生在掌握了燃烧、质量守恒定律、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及来源的基础上有利于本节内容的学习,一般能独立分析所学内容。
由于知识是以介绍、了解为主,所以学生对这节内容兴趣不大。
九(2)班学生还有一个特点:不自信,教师一个问题下去不管学生会不会他们都不愿意张嘴回答问题,逼得急了,也只有三三两两的声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2)了解世界目前的环境污染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懂得从热值、便捷、环保角度选择燃料;
(3)认识对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过程与方法
(1) 从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和燃烧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2)通过从多角度综合考虑燃料的优缺点,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3)对化石燃料的产生、分布进行一定的认识,认识化石燃料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化石燃料的角度认识化学对整个社会发展、文明进步起的巨大作用,体会化学的积极作用;
(2)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化石燃料使用年限的计算,了解化石燃料的终有用完的一天,从而树立起节约能源的意识和开发新能源的迫切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使学生树立起节约能源的意识;
2.能综合分析比较常用燃料的优缺点;
3.通过对化石燃料燃烧造成污染的学习了解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教学难点: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五、动机策略
综合上述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学生的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本课的动机策略在四种动机策略整体推进的同时,以注意策略为主。
教学效果:
1. 通过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地参与、热烈的讨论,笔者感受到他们增强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对生活和自然界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和探究欲得到了保持和增强。
在讨论交流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一些平
时课上不响的学生也主动的加入到讨论中来,学习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最后在下课前齐声宣读誓言,通过学生们严肃的表情和郑重的声音看出学生意识到他们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开始关注能源的使用状况,树立起节约能源的意识和开发新能源的迫切感。
2.本节课获常州市戚墅堰区理化生评优课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