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
2010级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012700)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1.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2.学制:三年,修满不少于170学分,采用2+1教学模式。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徳、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实事1.(1(2(3(4(52.(1(2(3)机械零件的加工;
(4)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能力。
(5)农业机械的使用、管理、维护和维修能力。
3.素质结构
(1)热爱本职工作,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熟悉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美丽的心灵。
五、毕业标准
1.学生修满不少于170学分。
2.所修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的成绩全部合格。
3.必须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4.实习成绩合格。
六、课程设置
(一)文化基础课
1.法律基础知识: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法律基本知识、树立法
2.
3.培养适
4.
5.
6.
专业课打好基础。
7.英语: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语法、词汇和适当的课文,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达到拼读基本正确,拼写基本熟练。
掌握一定数量词汇,正确理解句子和文章。
熟练运用词典,能够阅读和翻译简易科技文章的能力。
8.物理: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讲授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的内容,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使用仪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9.计算机应用基础:在讲授计算机的结构和一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Windows 系统,多种计算机语言及网络知识,通过上机操作,初步掌握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
10.体育与气质训练:以田径、体操和球类等体育项目为主,进行教学和训练,结合讶授体育卫生知识,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争取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二)专业基础课
12.机械制图:主要讲授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及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绘制比较复杂的机械零件图和简单的装配图的技能。
13.机械基础:主要讲授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基本知识、铸、锻、焊、机加工、钳工工艺等知识,培养学生正确识别材料的能力。
主要讲授光滑圆柱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与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链、螺纹和齿轮公差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
14.
15.
16.
17.
18.
19.机械加工技术:掌握砂型铸造的方法、了解的机加工原理和方法、熟悉机加工工艺的制定及常见的定位方法。
20.农机运用:主要讲授农业机组运用原理,农业机械化生产工艺,拖拉机汽车试运转、技术维护保养、检测技术、综合性故障分析、油料等内容。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机车技术状态的分析鉴定能力。
21.农业机械:结合本区特点讲授耕、耙、播、收、植保、排灌以及畜牧机械加工等农业机械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维护知识。
22.企业管理:主要讲授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对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市场经济与企业改革、技术经济分析等内容作必要的介绍。
(四)选修课
23.心理健康与美育教育: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基本知识,掌握心理自我调适基本方法,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为将来学习、工作、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同时具备基本的美学知识,使学生对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
24.农机安全监理:主要讲授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及农业机械的操作规程,交通规则,以及国家对农业机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25.农机新技术:以现代检测技术为主,主要讲授现代科技在农机行业的应用,使学生了解与车辆有关的检测标准、运行安全技术指标,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对拖拉机、汽车进行检测和分析。
26.
八、教学进程、课时及学分分配表
九、实践教学安排及要求
实践教学共安排2360个学时,分为军训、公益劳动、实验、实训、实习五个方面。
(一)军训:安排在第一学期,40学时,1学分。
(二)公益劳动:安排在第1-4学期共100学时,共4个学分。
其中每学期25学时,1个学分。
要求学生参加学校安排的公益劳动,培养劳动观念和优良的工作作风。
(三)实验:课程实验与课程理论教学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学会使用常规仪器、仪表和设备,加
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具备一定的测试分析能力。
实验内容除验证性项目外,还应有一定的设计开发性项目。
(四)实训:
1.基础实践:
(1)计算机应用基础
通过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数据库、Word、Excel、PowerPoint等基本操作方法。
具备继续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考核记入平时成绩。
(64学时,2学分)
(2)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36
(3
(4
2学分)(5
(64学时,4
2.
1.在培养规格方面
(1)强调学生必须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2)明确指出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是面向面向相关的企业、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机械化方面的管理工作及产品的设计、制造、运用、鉴定等技术工作。
2.在能力开发上
将学生的能力开发分为“基本素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3.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
(1)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按照能力开发模块,每个模块由相应的课程组成,完成相应的能力培养要求。
(2)在思想教育上强调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和就业观的培养,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树立产品质量第一的思想,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在基础课程设置上,注重时代性、开放性、科学性、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4)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强调实用性、专业性、先进性,突出中职特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高为特点,重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