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注意:请同学们把答案写到答题卡上,交卷指交答题卡!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绯.红(fēi)诘.责(jí)叱咄.(duō) 深恶.痛绝(wù)B、轩邈.(miǎo) 禁锢.(gù)愚.钝(yū)诚惶.诚恐(huáng)C、不逊.(xùn)黝.黑(yǒu)炽.热(chì)颔.首低眉(hàn)D、缥.碧(piǎo) 搓.捻(cuō)觅.食(nì)期期艾艾..(à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粗制滥造正经危坐头晕目炫剽悍B、冥思暇想甜言密语鞠躬尽瘁矍铄C、长吁短叹眼花僚乱迫不急待斑斓D、黯然失色明知故犯喧宾夺主窥伺3、填入下面句子空缺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
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A、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B、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C、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4、在下面语段横线上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在一定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条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会被修改和发展成新的科学知识。
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是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期变质”,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上一层楼。
A、如果从而并非而B、如果从而不仅而且C、虽然但是不仅而且D、虽然但是并非而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我们提高了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
C、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
D、他的语文成绩不断提高,是因为加强了体育锻炼。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7.古诗文背诵。
(11分)(1),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3)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4)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和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诗句“,”表明了他要以死明志的决心。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甘愿为他人献身的崇高、无私精神的句子是:,。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在意境塑造及情感表达上相似的诗句是:,。
8、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
(2分)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9、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说出对应的人物或作品。
(2分)示例:潇湘馆、丫环紫鹃、葬花、《红楼梦》。
人物:林黛玉①赤兔马、单刀赴会、败走麦城、《三国演义》。
人物:②海难、荒岛、“星期五”。
英国历险小说主人公:二、综合性学习(8分)10、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得最紧密的人。
当我们思乡想家的时候,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母亲是我们最坚实的感情依托。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融入这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中,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1)你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2分)(2)班上举行“献给母亲的歌”的主题晚会,你会唱一首什么歌曲。
(2分)(3)请写一句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或诗句。
(2分)(4)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如果让你为母亲选一束花,你应该选什么花?(2分)三、阅读理解(35分)(一)送东阳马生序(15分)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录毕走送之走:(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3)腰.白玉之环腰:(4)媵人持汤.沃灌汤: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13.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3分)14、通过本文的阅读,你如何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2分)15、请写出关于苦读、勤学的名人事例两个。
(2分)16、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写自己緼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分)(二)(11分)①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量的开采利用水资源加上水资源的被污染,水的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之一。
本世纪以来,全世界水的消耗量比人口的增长快了两倍,到2025年地球上每个居民所享有的水资源量将比目前减少二分之一,全人类下世纪初便将面临“全面的严重水荒”。
联合国的有关专家甚至预言,21世纪的最大问题不是石油,而是水资源。
如果我们还不善待生命之源、珍惜节约水资源,那就极有可能应验这样一句振聋发聩之言:“你最后见到的一滴水,就是你自己的眼泪。
”②我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淡水占有量仅为8%,人均占有水资源为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被列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
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由此受到影响。
由于缺水,大量耕地草场废置,土地沙漠化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惊人速度扩展,总面积已达1.7万平方公里。
由于缺水,地下水严重开采,一些地区的地面沉降,河湖干枯。
按照国家建设部规定地面水水源必须在三类以上才能作为水厂的取水水源标准,但目前我国有78%的城市水源不符合标准,缺水已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紧迫问题。
③濒江临海、以水而兴的上海,水资源状况同样也不容乐观。
尽管水资源的总量较为充沛,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十分有限,可使用的淡水仅占地表水资源的20%,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人均的40%,世界人均的10%。
作为全市的80%饮用水水源的黄浦江因水环境日趋恶化,更加重了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影响到上海的生活环境和城市形象。
据一项水质检测资料显示,目前市区日均废污排放量达550万吨,一年高达20亿吨,比全年平均降水产生的径流量还多,导致黄浦江及其支流的水质逐渐下降,再加上咸潮的入侵更使得黄浦江下游污水上溯,对城区的水厂取水口造成威胁,由于地表水的严重污染,已使原本水源较为充沛的上海成为水质型的缺水城市。
上海已与北京、雅加达、特拉维夫、洛杉矶和休斯顿一起,被联合国的有关专家列为下一世纪饮用水严重缺乏的城市。
④目前我国城市水资源量满足不了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城市水资源普遍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树立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社会风气。
17.第①段“水的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之一”,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2分)答:18.“你最后见到的一滴水,就是你自己的眼泪。
”这句话有哪两层意思?(2分)19.第②段“我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淡水占有量仅为8%。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20.第③段“水资源的总量较为充沛”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十分有限”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答:21.造成上海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是什么?(2分)(三)父爱的高度(9分)吴宏博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
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影、碟机之类玩意在乡下压根就没见过,更不用说是享用了。
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是壮观。
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
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带着我摸黑去赶热闹。
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在身边一撑,就远远的站在人群后边。
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
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我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蛋子,笑着说:“嗨!嗨!‘水漫金山’了。
”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
春节回家,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
我对父亲说:“爸,我去看电影了!”父亲说:“去就去嘛,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你不去?”“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找个位置站定。
过了不大一会儿,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有你的位置好”,一边托着孩子骑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
不知怎么搞的,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
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寻找的结果吗?想起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
独自回家。
敲门。
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上衣来开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看吗?”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在了他那单薄的身上。
‖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就累弯了腰,老了。
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里有把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