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传播学》试卷二及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卷二及答案

《教育传播学》期终考试题(B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

每小题1分,共20分)1.传播学“五个W”公式的创始人是 ( )A .卡尔·霍夫兰B .拉扎斯菲尔德C .哈罗德·拉斯韦尔D .施拉姆2.传播过程中,在接收端将符号转换为信息叫做 ( )A .信源编码B .信道编码C .信道译码D .信宿译码3.教育传播学属于 ( )A .横断学科B .综合学科C .交叉学科D .单一学科4.符号学的先驱是 ( )A .皮尔士B .索绪尔C .怀特D .连尼科夫5.教育传播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 ( )A .教育者的讲授B .受教育者的学习C .发展教育事业D .促进社会进步6.学生上下课的铃声属于 ( )A .音型B .非语言符号声C .自然音响D .事物音响7.提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这一观点是 ( )A .马歇尔·麦克鲁汉B .哈罗德·英尼斯C .欧文·戈夫曼D .威尔伯·施拉姆8.下列不属于多伊奇为评价模式提出的判断标准的是 ( )A .模式的创见性B .模式的简明性C .模式的现实性D .模式的推断性9.香农研究电报通信时提出了通讯系统的传播模式的专著是 ( )A .《传播模式论》B .《通讯的数学理论》C .《大众传播学诸论》D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论》10.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 ( )A .双向沟通B .多向传递C .单向流动D .循环往复11.老师描述圆时,往往用手比划圆形,这种动作属于()A.象征性动作B.解说性动作C.调节性动作D.适应性动作12.狄斯塔尔现象的形式化表述是()A.2>1+1 B.2<1+1C.1+1>2 D.1+1<213.“填鸭式”讲课所形成的教育传播系统是()A.开环结构B.闭环结构C.二步结构D.交叉结构14.媒介的“高清晰度”是指()A.字迹清晰B.声音清楚C.信息的明确度高D.画面清晰15.在麦克鲁汉眼中,下面属冷媒介的是()A.照片B.报纸C.印刷品D.电视16.下列不属于德国学者纽曼提出的大众传播三特性的是()A.累积性B.深度性C.普遍性D.和谐性17.有声电影被用于教育是在()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18.施拉姆对传播功能的概括中不包括()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社会功能19.传播学主要研究的是()A.自然传播B.动物传播C.人类传播D.机器传播20.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A.信源的可信性B.媒介的权威性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D.容的说服力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错选、多选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属于传播基本条件的是()A.传播者B.受播者C.信息D.环境E.通道2.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是()A.闭环模式B.开环模式C.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D.远距离媒体教学传播模式E.个人自主利用媒体自学的教学传播模式3.拉斯韦尔将传播学的研究容分为()A.控制分析B.容分析C.媒介分析D.对象分析E.效果分析4.传播效果的“子弹论”又称为()A.魔弹论B.两极传播论C.靶子论D.刺激-反应论E.皮下注射论5.罗杰斯在《创新推广》中提出的采用新事物的阶段是()A.获知B.说服C.决定D.实施E.确定三、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打“√”,认为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1.拉斯韦尔是传播学科的创始人。

()2.教育传播学属于交叉学科中边缘学科。

()3.经验之塔理论是戴尔1946年在《视听教学法》中提出的。

()4.教育传播理论研究在其重优化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对比研究。

()5.教育传播主要是指教育信息的传递或教育信息系统运行。

()6.即便是一个人,也可能会有传播行为产生。

()7.狭义信息度量的条件是只考虑信息的语义,排除信息的形式。

()8.测谎仪是根据非语言符号的多维性原理设计的。

()9.某种程度上,教师是教育传播中的“把关人”。

()10.采用-扩散论在本质上属于强效果论。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2.画出贝罗的传播过程模式图,并作适当的解释说明。

3.简述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

4. 简述信息来源原理,并举例说明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谈谈你所理解的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2.试述麦克鲁汉媒介理论的主要观点,并作适当评价。

六、材料分析题(16分)得分评卷人材料:传播学上对传播的分类有所谓的二分法和四分法:前者把传播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后者则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也有人把人类的社会传播活动分为五个类型:人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对传播类型的界定中是没有教育传播的。

那么,该如何定位教育传播在传播中地位?《教育传播学》期终考试题(B)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C 2.D 3.C 4.A 5.B 6.D 7.A 8.D 9.B 10.C11.B 12.A 13.A 14.C 15.D 16.B 17.A 18.C 19.C 20.D二、多项选择题(错选、多选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ABCE 2.CDE 3.ABCDE 4.ACDE 5.ABCDE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

答案要点: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信息量大、质量高,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2分);传播媒体多样化、多媒化(2分);传播方式,除口耳相传、读写训练外,又有了人机对话(1分);传播中使用的感官,是视、听觉并用(1分)。

2.画出贝罗的传播过程模式图,并作适当的解释说明。

其中模式图为4分,适当的解释说明为2分。

3.简述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

答案要点: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信息体,他载有前人已获取的知识和经验信息,通过教学活动,教师把这些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2分)(2)客观事物。

客观事物是重要的教育信息来源,学生通过与其接触和感知,能获得第一手的真实的感知信息;(2分)(3)教学信息体。

是事物信息的载体,包括符号信息载体和机器信息载体,是教学信息的重要来源。

(2分)4.简述信息来源原理,并举例说明。

有权威、有信誉的人说的话,容易为对方所接受。

说话的人是谁,资料的来源是什么,会影响传播的效果。

(2分)如果信息的来源是受播者的亲朋好友,或者在受播者心目中是与自己不相上下的人,受播者却是乐意接受这些人传播的影响。

(2分)恰当的解释说明(2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谈谈你所理解的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要点: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有:(1)教育传播系统的研究,恰当的解释说明(1分)。

(2)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研究,恰当的解释说明(2分)。

(3)教育传播容的研究,恰当的解释说明(1分)。

(4)教育传播符号的研究,恰当的解释说明(1分)。

(5)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研究,恰当的解释说明(1分)。

(6)教育传播中传者和受者研究,恰当的解释说明(1分)。

(7)教育传播环境的研究,恰当的解释说明(1分)。

(8)教育传播效果的研究,恰当的解释说明(1分)。

(9)教育传播的应用研究,恰当的解释说明(1分)。

2.试述麦克鲁汉媒介理论的主要观点,并作适当评价。

答案要点:麦克鲁汉媒体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有:(1)媒体是人体的延伸(1.5分)。

(2)媒体就是信息(1.5分)。

(3)媒体有“冷”、“热”之分(1.5分)。

(4)媒体是导致社会变动的最强大动力(1.5分)。

麦克鲁汉的媒体理论,有许多合理的成分,也有不足之处。

他提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媒体就是信息”的观点,被人们引用最多,影响甚大。

他强调媒体本身的重要性,主研究媒体时,把它与人的感官、心理联系起来考虑,把它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去考察。

他的这些看法,对于我们研究和认识媒体是有积极意义的(2分)。

麦克鲁汉媒体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过分强调了媒体的作用,把它看成是促进社会改变的决定力量。

从而使自己走进了“技术决定论”者的队伍。

他的“冷”、“热”媒体理论,也是缺乏科学性的(2分)。

六、分析题(16分)如何定位教育传播在传播中地位?答案要点:画出具体的分类图(4分)。

材料中所给出的关于传播类型的界定,主要是从传播的手段、传播的规模以及传播的性质等不同的角度分类的,然而教育传播主要是因为传播的信息是教育信息,所研究的是教育信息系统,因此以上的分类方法中也就没有了教育传播。

(6分)如果从传播信息的类型来划分,就有了政治传播、经济传播、文化传播等,而教育传播是文化传播的一个分支。

(6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