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十课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十课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 时间: ) 政治 侵略: 反抗: 经济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 侵略: 反抗:
阶级
思想
社会 生活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 )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 )
政治
侵略:两次鸦片战争,中 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反抗:爱国官兵反抗,太 平天国运动
夫进化之于竞争相缘者也,竞争绝则进化 亦将与之俱绝……中国政治之所以不进化, 曰惟共主一统故;中国学术所以不进化,曰 惟宗师一统故。 ——1902年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 变迁之大势》 1905年革命党的机关刊物《民报》指出: “自严氏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 而中国民气为之一变。”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社会达尔文主义为 什么能够对近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2、政党政治的发展
(二)美国共和制的完善 1、联邦政体的完善
维护统一的战争:1861年美国内战。 修宪:废除了奴隶制,肯定了联邦法律的 至上性。 政党政治:成为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
(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立 法 权
众议院:普选
参议院:间接选举
国民 议会
行 政 权
总统:参众两院组成的议 会选举产生,军队统帅, 任命部长 内阁:总统的命令须经各 部部长副署
1、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加剧。 2、各派别利用其作为思想 武器。
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 以互助为原则。社会国家者,互 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 用也。人类顺此原则则昌,不顺 此原则则亡。 ——1919年孙中 山《建国方略》
五、19世纪以来的
文学 艺术
1、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借对理想美好的憧憬 来揭露现实。 现实主义文学:真实再现现实问题。 批判现实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
(2011.海南)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 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 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 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 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 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阶级 思想
社会生
近代西方工业化与近代中国 工业化的差异
西方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领导 力量 资金 来源 工业化 次序 发展 历程
二、欧美代议制的扩展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1、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背景:工业革命的深入,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 量壮大。 内容:扩大新兴资产阶级的议席 影响: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消极:工人和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限制。
向 议 会 负 责
1875年宪法是共和派与保皇派相互妥 协的产物,表现为总统与内阁受议会 制约。
(2010.海南)从1870年到1940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 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 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 原因在于( )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2009.课标)表一所反映的19世纪后 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2014.江苏)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 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 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 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 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 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 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现代主义文学:用反传统反理性的手 法来反映社会问题。
(2016.课标)近代以来具有代表 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 出近代以来
2、艺术
背景 浪漫主义美术 人们对启蒙思想家宣扬 的“理性王国”失望,开 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 的黑暗使人民产生对社 会现实的不满 19世纪后期,社会经济 发展,科学技术进步 特点 注重情感表现 特点强调色彩的作 用 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成果 法国:德拉克洛瓦 《自由引导人民》 法国:米勒《拾穗 者》 俄国:列宾《伏尔 加河上的纤夫》 法国:莫奈《日出 印象》 荷兰:凡高《向日 葵》 西班牙:毕加索 《格尔尼卡》,控 诉了德国法西斯的 罪行。
结合两次工业革命发明创造的史实, 梳理出两次工业革命解决了社会发 展的迫切问题。
提高劳动生产率: 解决能源问题: 解决动力问题: 解决交通问题: 合成新材料:
(2010.江苏)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 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 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 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 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2009.课标)在英国,1811年从 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劳动力占 劳动力总数的1/3,1931年占1/4, 1951年降至1/5以下。出现这种现 象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化进程加速 B.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C.对外移民的增加 D.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2016.课标)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 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 年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 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 生的重要原因是 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从整体史观:两次工业革命的 ______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 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从文明史观:工业革命是人类 由____向____的转折点。 从近代化史观:工业革命推动 了政治的_____,经济的______, 思想文化的_____。
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归纳出 两次工业革命共同的影响。
生产力: 经济结构: 社会结构: 世界市场: 亚非拉国家:
(2009.全国)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 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 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 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 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 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 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
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掀起瓜 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抗:义和团运动,戊戌 变法,辛亥革命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 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 业救国,学习西方发展至 制度层面
经济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 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产生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学习 西方停留在器物层面 衣食住行风俗观念近代化
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的 史实,梳理出两次工业革命出现的 不同。
政治: 市场: 资本: 劳动力: 技术: 能源:
(2012.安徽)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 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 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 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 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 区。”其主要观点是( )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从社会史观:工业革命产生了 社会问题:城市化问题、生活 保障、医疗、教育等问题。
也叫城镇化,是由以农业为主的 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 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的转变。
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从生态史观:工业革命造成了 自然环境的恶化和对资源的过 渡消耗。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不 密 切 密 切
密 切 第三次科 技革命
相对论
信息时代
2015.课标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 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 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 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 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 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 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经济条件
工业 革命 引起 的深 刻变 化 资本主义 生产发展
生产的社 会化
资本主义的 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 私有制
社会关系 的变革
社会分 裂为两 大对立 阶级
经 济 危 机
工 人 处 境 恶 化
工人运动的 兴起与发展
四、物理学、生物学 的进步
1、物理学发展与三次工业革命的 关系
3、电影与电视(19世纪以来)
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影响了各国 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 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 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 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 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 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 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
2、达尔文生物进化论1871年 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现实主义美术
印象画派
捕捉光和色之下的 世界万物
现代主义美术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 反传统和反理性, 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 重视艺术家内心的 的创伤;工业化的快节 自我感受和自我表 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 现,流露出艺术家 人们不再满足传统的艺 愤怒、悲观等复杂 术表现形式;科学技术 心理。 拓宽了艺术家的视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