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市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规划

成都市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规划

成都市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规划一、成都市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形势(一)矿产资源特点成都市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8类45种,其中有一定资源量的矿种有20种,矿床、矿点99处。

具有以下特点:部分矿种比较优势突出。

主要有天然气、建材非金属矿产、芒硝矿等,这类矿产占整个矿业产值80%以上。

金属矿产种类少,规模小,品位不高。

大多不具规模开采价值,金属矿产资源严重不足。

成都市所需的铁矿、锰矿石、有色金属矿、稀土精矿等原材料消费量大,几乎全部依靠省内外调剂。

矿产资源地域分布较广。

成都市的天然非金属建筑原材料、饮用天然矿泉水等矿产主要分布于平原区和浅丘地区;金属矿产相对集中于彭州、都江堰和崇州山区;天然气和优质煤等能源矿产主要分布于彭州、都江堰、大邑、崇州、邛崃、蒲江、龙泉驿等地。

主要矿种的开发条件较好。

天然气、饮用天然矿泉水、芒硝矿等均易开采;资源利用率高;矿产地距离城市较近,水、电及其它基础设施条件完备,开采利用的经济效益高。

金属矿种中铜矿面临资源枯竭,其余矿种开采难度大,有的开采后对环境的破坏较大。

(二)矿产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现状1、矿产资源勘查现状成都市的地质调查始于20世纪20-30年代的盐卤调查。

新中国成立后50-60年代是成都市矿产资源勘查的高潮期,主要的煤炭、化工、金属矿产和建材矿产资源就是那个时期发现的,但系统的地质调查则是50年代开始的石油普查和70-80年代进行的区域地质调查,对成都市全境地质矿产背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和评价。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开发利用的主要矿种80年代以来成都市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到了长足进展,一大批重要矿山企业相继建立。

至2001年底,全市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天然气、硫铁矿、芒硝、化肥用蛇纹岩、石膏、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砖瓦用页岩、膨润土、砖瓦用粘土、饰面用蛇纹岩、饮用天然矿泉水、医疗热矿泉水等16种。

(2)矿业经济概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001年底,全市矿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64亿元。

其中固体矿产产值6.54亿元;天然气产值4.06亿元;液体矿产(饮用天然矿泉水和医疗热矿泉水)产值0.04亿元。

矿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值的1.96%。

据2001年统计,与矿业相关的规模以上的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火电及煤气等相关产业产值约149.97亿元,占当年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的21.16%,其中:能源矿种,包括煤、天然气,产值占全市矿业产值的58.47%,位列第一;建筑用原材料矿种,包括砖瓦用页岩、砖瓦用粘土、建筑石材等,产值占全市矿业产值的30%,位列第二;化工原料矿种之芒硝矿,其产值占全市矿业产值10.9%,产品主要供出口。

3、矿山生态环境现状解放以前,我市以分散零星采矿为主,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解放以后,全市建设了一批大中型国有矿山,由于开采手段和技术较落后,对局部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985—1995年间,国家放开了矿产资源开采准入条件后,矿山企业急剧增加,1995年全市有各类矿山企业1300余个,乱采滥挖、无证开采现象较为严重,每年新增矿山生态环境变差或恶化面积十余平方公里,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很大。

经过1997—1999年和2001年矿业秩序和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治理整顿,矿山企业有所减少,年新增矿山生态环境变差或恶化面积大幅下降,但每年仍新增约6平方公里。

4、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矿产资源勘查滞后。

一是成都市地质矿产工作成果资料比较陈旧,已有二十余年未及时更新,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二是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中对金属矿产和传统的非金属矿产比较重视,而对新型非金属建筑原材料等矿产的调查相对薄弱;三是公益性地质勘查投入不足,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起步较晚,尤其是民间资金投入商业勘查领域的很少。

(2)开发利用粗放,综合效益不佳。

一是集约度不高,多数矿山企业属小型企业,有的尚属作坊式生产;二是部分矿产采、选工艺技术落后;三是依靠科技进步的步伐缓慢,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四是开发利用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

(3)由于体制和管理的因素,有的优势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有的则处于无序开发状态,政府调控资源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4)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根据最近对全市526个持证矿山的调查,共破坏土地1114.5公顷,每年排放废水废液近700万立方米,累计积存尾矿固体废弃物520万吨,诱发较大地质灾害3处。

全市矿山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是开发强度高、矿山数量多的矿种,如煤炭、页岩、石灰石等,主要集中在西部龙门山与平原交界的丘陵低山区、东部龙泉山丘陵区。

(三)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预测1、矿业经济面临的新形势21世纪头10年,成都市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对能源和原材料矿产的需求量将会持续扩大。

成都市对外地矿产品的需求:一是大量工业用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热电厂用煤,仍需从省内外调入;二是成都玻璃厂、成都钢铁厂、化工厂、稀土材料厂、有色冶炼厂等所需的玻璃硅砂、铁矿石、有色金属矿、稀土精矿等亦需从省内外调入。

鉴于上述情况,我市一方面要按照《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要求,加大天然气勘查开发力度,积极勘查开发优质煤;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建设勘查开发建筑原材料矿产和其他非金属矿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要树立“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观念,建立全方位开放的矿业格局,对资源丰富的芒硝矿,要积极引进资金、技术,调整产品方向,开发新产品,扩大国际国内市场份额,提高矿业效益。

对本市短缺的矿产品可通过参股、投资、异地开发等方式,建立多种形式的供应渠道,以保证外地资源对我市的供给。

2.成都市矿产资源供需形势(1)矿产资源供需形势根据成都市“十五”计划以及相关部门的发展规划,充分考虑矿业发展新形势下矿产品的需求特点,对成都市2005年矿产品产量和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对2010年需求作了预估,据此对矿产资源和矿产品供需形势作出如下分析判断:有保证的矿种天然气、芒硝矿、熔剂用白云岩、砖瓦用页岩、饮用天然矿泉水等。

●有基本保证的矿种煤炭、水泥用灰岩。

●不能保证的矿种水泥配料用粘土质矿产。

水泥配料用粘土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程度甚低,需加大地质勘查投入,发现新的矿产地和增加探明储量。

(2)矿产品供需预测根据有关资料预测,2005年有关矿产品的产量和需求比较结果如下:●产量能够满足要求或外销的矿产品是:民用天然气、芒硝(元明粉外销)、砖瓦用页岩、天然饮用矿泉水。

●产需基本平衡的矿产品是:煤(民用部分)、水泥原料。

●我市基本没有、缺口很大、需要省内外调剂的矿产品是:石油、热电及工业用煤、工业及化工用天然气、铁矿、玻璃硅砂、轻稀土精矿等。

此外,本市有关企业所需化工、有色金属矿产品亦全部由省内外调剂。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紧密围绕成都市大力推进“三个转变”,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为主题,以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作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努力实现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实现“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节约高效”的总的要求,努力实现矿产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为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

(二)基本原则1、以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为依据,并与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以及其他相关规划相衔接。

与国家、省和本市相关法律法规相一致,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2、坚持把“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作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导思想。

在四川经济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认真落实《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所确定的有关成都市的目标、任务,发挥成都市的区位、资源、科技、资金优势,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宏观调控,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效率,保障主要矿产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

3、坚持把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作为重点,实事求是,突出特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围绕四川省,尤其是成都市经济结构调整的主线,结合成都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区域布局,对与成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天然气、优质煤、天然非金属建筑原材料矿产以及产品出口的芒硝矿等优势矿种的开发利用作出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

4、坚持把科技进步和体制改革作为动力。

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引导、鼓励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优化矿产品结构、采选冶结构和矿山规模结构。

在矿产资源占有一定地位和比重的区(市)、县,做大做强一批各具特色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矿产资源开发基地,为县域经济发展作贡献。

5、坚持把积极参与国内资源领域的合作与竞争作为重要契机。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发,改善矿业投资环境,广泛吸引省内外、国内外资金、技术,开发本市优势和主要矿产资源以及储量小,但市场紧缺、经济效益好的矿种,提高资源利用率。

引导、鼓励本市矿山企业、地勘单位走出大门,到省外、国外勘查开发省内短缺资源。

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逐步建立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体系。

6、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成都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其他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发展矿业经济中应充分考虑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与资源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全市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提高矿产资源的可供性,保障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重点矿产品的需求;调整、优化矿产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改善矿山生态环境,逐步形成与我市经济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资源开发新格局,实现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2、2010年远景目标(1)至2010年,力争实现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高度开放、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与矿山建设同步运行的新型矿业初步形成。

矿业经济稳步发展。

(2)公益性地质矿产工作以区域环境调查评价为主,矿产勘查工作主要以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为支撑。

主要矿产的可供性、综合利用水平在2005年的基础上有进一步提高。

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初步建立安全、稳定的矿产资源供应体系,为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所需的资源基础提供持续、可靠的保障。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更趋合理,小型矿山企业数量再减少20%;资源利用效率在2005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综合利用的矿山达到矿山总数的60%;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进一步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60%以上,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