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BROTHER打印机维护简介

BROTHER打印机维护简介


10
判断: 判断:根据原理和故障现象判断其大致的故障部位 检测: 检测 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 1、单机自检(77报告、09报告、打印设置页) 报告、 报告 打印设置页) 报告、 、单机自检( 报告 2、联机打印(打印 测试页) 、联机打印(打印WINDOWS测试页) 测试页 进一步检查: 进一步检查: 1、LCD或LED报错信息,82错误代码 报错信息, 错误代码 、 或 报错信息 2、耗材的真假 、
2
维修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工作,需要: 维修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工作,需要:
1、扎实的理论知识, 扎实的理论知识, 丰富的实践经验及不断的积累、提高, 2、丰富的实践经验及不断的积累、提高, 具有刻苦钻研、勤于思考的精神。 3、具有刻苦钻研、勤于思考的精神。
3
由于机器内电路板都采用了许多集成 电路, 电路,给维修工作增加了难度和技术 含量。所以在维修时, 含量。所以在维修时,一定要正确掌 握检查和判断故障的思路和方法。不 能盲目拆解和更换部件,以免扩大故 障和多个无效件。
15
由于激光机是多种技术的结合体, 由于激光机是多种技术的结合体,自身工作环境 较为恶劣,一些部位工作电压很高, 较为恶劣,一些部位工作电压很高,有些部件容易老 氧化,造成部件损坏或烧坏, 化、氧化,造成部件损坏或烧坏,使用时间较久内部 积尘较多的激光机尤为多见。 积尘较多的激光机尤为多见。这些都可以造成机器的 软故障,部件接触不良也能造成工作时好时坏, 软故障,部件接触不良也能造成工作时好时坏,所以 震动法在维修过程中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震动法在维修过程中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29
故障判断
横向黑道
1 、若间隔94mm,硒鼓表面沾污或 若间隔94mm, 94mm,硒鼓表面沾污或 划伤 2 、若间隔54mm(fax2880) 若间隔54mm fax2880) 54mm( /78mm(fax8370) /78mm(fax8370),加热滚沾污 若间隔17mm fax2880) 17mm( 3、若间隔17mm(fax2880)/39mm fax8370),显影辊损坏。 ),显影辊损坏 (fax8370),显影辊损坏。
23
软硬件问题判断 3. WINDOWS打印检测: 打印检测: 打印检测 中打印一些简单的纯文字文档, 在WINDOWS中打印一些简单的纯文字文档,看看是 中打印一些简单的纯文字文档 否有乱码或错误出现。 否有乱码或错误出现。
24
软硬件问题判断 结论: 结论: 1、如果仍有乱码出现, 则有可能并口、USB口出现故障。 、如果仍有乱码出现, 则有可能并口、 口出现故障。 口出现故障 可通过更换电脑及电缆线来定位故障所在。 可通过更换电脑及电缆线来定位故障所在。 2、如果没有发现乱码,断定机器硬件没有问题, 、如果没有发现乱码,断定机器硬件没有问题, 其他的打印不正常就是软件造成的。 其他的打印不正常就是软件造成的。
17
软硬件故障判断
18
软硬件故障判断
区分软硬件故障有三步骤: 区分软硬件故障有三步骤: 1、单机自检 2、联机检测 3、应用软件检测
19
软硬件问题判断
1. 单机自检: 单机自检: 可以通过打印帮助菜单、 报告 报告、 报告自检。 报告自检 可以通过打印帮助菜单、77报告、09报告自检。
20
软硬件问题判断 结论: 结论: 若打印出的自检样张清晰无误,表明机器硬件基本没 若打印出的自检样张清晰无误,表明机器硬件基本没 机器硬件 有问题,但因为还未与主机、电话线相连, 有问题,但因为还未与主机、电话线相连, 故不能断定 机器并口、 口或网口是否工作正常, 扫描、 机器并口、USB口或网口是否工作正常,CIS/CCD扫描、 口或网口是否工作正常 扫描 传真是否正常。 传真是否正常。
8
观察:是一种直观易行的方法。 观察 是一种直观易行的方法。 是一种直观易行的方法 首先观察机器的使用环境、打印介质、 首先观察机器的使用环境、打印介质、耗材是否符 合标准,必要时打开机盖观察有无部件松动、损坏, 合标准,必要时打开机盖观察有无部件松动、损坏,并 查看机器内部的污染情况是否严重。 查看机器内部的污染情况是否严重。凡是能观察到的部 位都进行检查,并用手配合触摸部件有无松动、 位都进行检查,并用手配合触摸部件有无松动、温度过 高或烧焦现象。 高或烧焦现象。
9
然后合上机盖接通电源,看机器能否通过自检, 然后合上机盖接通电源,看机器能否通过自检, LCD或LED显示是否正常。如果报错,或机内有异味散 显示是否正常。 或 显示是否正常 如果报错, 发出来,应立即关闭电源以防故障扩大, 发出来,应立即关闭电源以防故障扩大,并进行下一步 的全面检查。 的全面检查。 如果是打印效果出现问题,可通过观察打印样张, 如果是打印效果出现问题,可通过观察打印样张, 参考维修手册分析判断故障原因。 参考维修手册分析判断故障原因。
34
维护模式功能码
01、91——EEPROM参数初始化。尽量使用 。 、 参数初始化。 参数初始化 尽量使用91。 05——扫描补偿。打印正常,但扫描过深或过浅,操作此步骤。 扫描补偿。打印正常,但扫描过深或过浅,操作此步骤。 扫描补偿 32——传感器操作检测。 传感器操作检测。 传感器操作检测 74——EEPROM定制。更换了主板,必须输入定制码。按下启 定制。更换了主板,必须输入定制码。 定制 动键后储存设置并返回。 动键后储存设置并返回。 82——设备故障码显示。参考维修手册操作。但也有误报,最 设备故障码显示。参考维修手册操作。但也有误报, 设备故障码显示 好先做一次91初始化 一般能消除有些故障, 初始化, 好先做一次 初始化,一般能消除有些故障,若不行再按照手 册指导维修。 册指导维修。
21
软硬件问题判断 2. 联机检测: 机检测: 断开机器及电脑电源,正确连接好打印电缆, 断开机器及电脑电源,正确连接好打印电缆,开启电 源。 待机器处于准备好的状态后,从主机发送打印测 待机器处于准备好的状态后,从主机发送打印测 试页命令 命令, 试页命令,此时注意观察机器液晶屏是否显示 并检查打印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 “receving data” ,并检查打印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
22
软硬件问题判断 结论: 结论: 1、如果不打印或者打印结果不正确, 1、如果不打印或者打印结果不正确, 不打印或者打印结果不正确 电脑并口或USB口及电缆线是否有问题。 是否有问题。 此时应首先检查电脑并口或 口 电缆线是否有问题 此时应首先检查电脑并口或 2、若能确定电脑并口或USB口及电缆线均无问题, 、若能确定电脑并口或 口及电缆线均无问题, 口及电缆线均无问题 机器又处于正常等待状态, 机器又处于正常等待状态, 则基本可以断定机器并口或 机器并口或USB口出了故障。 则基本可以断定机器并口或 口出了故障。
4
维修的步骤
1,了解情况
–了解故障发生前后的详细情况,进行初步的判断 了解故障发生前后的详细情况, –用户的故障与技术标准是否有冲突
2,复现故障
–用户所报修故障现象是否存在,并对所见现象进 用户所报修故障现象是否存在,
行初步的判断, 行初步的判断,确定下一步的操作
–是否还有其它故障存在
5
维修的步骤
30
故障判断
纵向白道
1,激光窗口沾污 2,硒鼓损坏 处理办法: 处理办法: 清洁激光窗或更换 硒鼓
31
故障判断
打印重印
1,定影单元加热辊沾污 2,消影单元坏或毛刷脏 3,高压板故障
32
故障判断
打印有底灰
1、硒鼓寿命到期 、 2、墨粉耗尽或显影端子损坏 、 3、其他原因 、 排除耗材的原因, 排除耗材的原因,则有可能 是打印机内部高压触点等部 件故障。 件故障。
11
12
13
分割法: 激光机是集激光、电子、光学、机械于一体 分割法 激光机是集激光、电子、光学、 的设备,通过分析故障现象,采取“分割” 的设备,通过分析故障现象,采取“分割”的手段进 行故障的判断与维修。如果是发生在光学或机械部分, 行故障的判断与维修。如果是发生在光学或机械部分, 就可以排除其他部分,集中精力于故障发生的部分。 就可以排除其他部分,集中精力于故障发生的部分。 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分割法。 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分割法。
33
维护模式功能码
秒钟内, 在2秒钟内,顺序按下功能、*、2、8、6、4键,液晶屏显示 秒钟内 顺序按下功能、 、 、 、 、 键 表示已进入维护模式。 “MAINTENANCE”,表示已进入维护模式。连续按下两次 键 表示已进入维护模式 连续按下两次9键 退出——工程师操作 退出 工程师操作 顺序按下“功能” 顺序按下“功能”、“接收模式”、0键,用数字键输入功能 接收模式” 键 ),按下 码(10,11,12,82,或91),按下“停止”退出。——用户 , , , , ),按下“停止”退出。 用户 操作
维修思路
1
维修的基本原则
• 从简单的事情做起 – 简单的事儿——观察 简单的事儿—— ——观察 – 简单的环境——故障隔离 简单的环境—— ——故障隔离 •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要“先想后做”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 先想后做” – 怎样做,从何处入手,再实际做 怎样做,从何处入手, – 先查阅资料,后着手维修 先查阅资料, – 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判断的依据,不懂的要问 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判断的依据, • 大多数维修都应“先软后硬” 大多数维修都应“先软后硬” • 维修中要分清主次,即抓主要矛盾 维修中要分清主次,
16
替代法:用新的部件代替机器中的某个部件, 替代法:用新的部件代替机器中的某个部件,这是平时 在维修中用得较多的方法。有时在维修过程中, 在维修中用得较多的方法。有时在维修过程中,对一时 难以准确判定哪个部件是否损坏, 难以准确判定哪个部件是否损坏,手头上又没有专用的 检测仪器,此时,可以分析故障大致可能发生的部位, 检测仪器,此时,可以分析故障大致可能发生的部位, 采用新的部件暂时替换, 采用新的部件暂时替换,并以替代后的效果判断是否有 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