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主题班会
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主题班会
典型艾滋病期
1、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 2、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 3、发生各种恶性肿瘤
第二部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内容提要: 1、性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注射
纹身
血液传播3
器官移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共用剃须刀
穿耳
共 用 牙刷
母婴传播
感染艾滋病的母亲,在妊娠期间、分娩过程中或 产后哺乳将艾滋病传染给下一代。
艾滋病的致病原因
人类天生具有免疫功能,当细菌、病毒等侵入人 体时,在免疫功能正常运作下,就算生病了也能 治愈。然而,HIV所攻击的正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 枢细胞—T4淋巴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能力, 不能与那些对生命有威胁的病原体战斗,从而使 人体发生多种极为少见的、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 瘤,最终导致感染者死亡。
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 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 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 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 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
艾滋病虽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个人来讲是 可以预防。作为中学生来说主要预防措施是:
(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3)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 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4)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纹 身、纹眉、针灸或手术; (6)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 (7)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 刀;
在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母亲传给下一代的几率是 15%-50%。
在进行干预的情况下,其感染几率最低可降到2% 以下。
1988年 :全球共讨,征服有期 1989年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
让我们相互关照 1990年 :妇女和艾滋病 1991年 :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 1992年 :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 1993年 :时不我待,行动起来 1994年 :家庭与艾滋病 1995年 :共享权益,同担责任 1996年 :一个世界,一个希望 1997年 :艾滋病与儿童 1998年 :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 1999年 :倾听、学习、尊重
2000年 :男士责无旁贷
2001年 :你我同参与
2002年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3年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4年 :关注妇女,抗击艾滋
2005年 :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
2006年 :12月1日是第19个世界艾滋病 日
2007年 :12月1日是第20个世界艾滋病 日
2008年 :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2009年 :普遍可及和人权 2010年 :普遍可及和人权
EXIT
第五部分-----艾滋病的预防及治疗
内容提要: 1、艾滋病的预防 2、艾滋病的治疗
艾滋病是能够预防的:
首先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 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其次,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 弱,很容易被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 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 生活接触传播。
主题班会
预防艾滋病知识
课题
一、艾滋病的认识
四、世界艾滋病日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五、艾滋病的预防
三、我国艾滋病病例 六、不会传染艾滋病的途径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 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 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 染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逐 渐破坏人体的正常免疫系统,使人 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随着 人体免疫力的降低,人会越来越频 繁地感染上各种致病微生物,而且 感染的程度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最终会因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 后导致死亡。
第六部分----不会传染艾滋病 的途径
观看图片
不会传播艾滋病的途径
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
“艾滋”是它的英文缩写“AIDS” 的音译。
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 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 毒"(英文缩写HIV), 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 体的免疫系统,使人 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 的感染和肿瘤,最终 导致死亡。
艾滋病的特点
1、艾滋病是传染病 2、潜伏期(无症状期)长、临床表现多样化、 3、传播途径多样化 4、艾滋病的传播与人们的行为密切相关 5、抗病毒治疗可以延长病人存活期但不能根治 6、歧视现象普遍存在 7、人群普遍易感 8、危害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