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概论》课程教学规范

《美术概论》课程教学规范

福建省新华技术学校德化教学点《美术概论》课程教案任课老师:宋丽霞教学班级:计算机动漫设计、广告设计第一部分教学基本要求“美术概论”课程属于美术学专业理论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能力与美术学术理论表达能力。

要求在教师的启示与引领下开动思维,记忆与理解并重。

一、本质论1、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要求:(1)识记与理解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

(2)识记与理解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

(3)识记与理解从美术本体——形式解释美术。

2、美术的社会本质要求:(1)识记与理解美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2)识记与理解美术与社会生活。

(3)识记与理解美术与社会生产。

3、美术的认识本质要求:(1)识记与理解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2)识记与理解美术的视觉形象性。

(3)识记与理解美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4、美术的审美本质要求:(1)识记与理解美术与美。

(2)识记与理解美术的审美本质。

(3)识记与理解美术的审美特征。

5、美术的历史本质要求:(1)识记与理解美术的历史性存在方式。

(2)识记与理解美术与时代精神。

(3)识记与理解美术的历史进展。

二、创作论1、创作主体——美术家要求:(1)记与理解美术家与社会。

(2)记与理解美术家的主体性。

(3)识记与理解美术家的修养。

2、创作活动要求:(1)识记与理解美术的创作过程。

(2)识记与理解美术创作的心理活动。

(3)识记与理解美术创作的思维活动。

(4)识记与理解美术的创作方法。

3、创作成果——美术作品要求:(1)识记与理解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

(2)识记与理解美术作品的相关属性。

(3)识记与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三、接受论1、美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要求:(1)识记与理解美术接受与美术的本质。

(2)识记与理解美术接受与美术作品。

(3)识记与理解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2、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要求:(1)识记与理解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美术世界。

(2)识记与理解美术接受的社会环节。

(3)识记与理解美术接受与美术批评。

3、美术接受的内在过程要求:(1)识记与理解美术接受的准备阶段。

(2)识记与理解美术接受的初级阶段。

(3)识记与理解美术接受的高级阶段。

4、美术的审美教育要求:(1)识记与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识记与理解美术的审美教育。

(3)识记与理解美术审美教育的意义。

第二部分教学大纲总学时数 36学时(不包括期末考试)第一章本质论(共15课时)内容概要:1、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1)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2)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3)从美术本体——形式解释美术2、美术的社会本质(1)美术在社会中的位置(2)美术与社会生活(3)识记与理解美术与社会生产3、美术的认识本质(1)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2)美术的视觉形象性(3)美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4、美术的审美本质(1)美术与美(2)美术的审美本质(3)美术的审美特征5、美术的历史本质(1)美术的历史性存在方式(2)美术与时代精神(3)美术的历史进展学时安排: 1、2、3、4、5,15课时第二章创作论(共9课时)内容概要:1、创作主体——美术家(1)美术家与社会(2)美术家的主体性(3)美术家的修养2、创作活动(1)美术的创作过程(2)美术创作的心理活动(3)美术创作的思维活动(4)美术的创作方法3、创作成果——美术作品(1)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2)美术作品的相关属性(3)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学时安排: 1、2、3,9课时第三章接受论(共12课时)内容概要:1、美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1)美术接受与美术的本质(2)美术接受与美术作品(3)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2、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1)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美术世界(2)美术接受的社会环节(3)美术接受与美术批评3、美术接受的内在过程(1)美术接受的准备阶段(2)美术接受的初级阶段(3)美术接受的高级阶段4、美术的审美教育(1)美术的社会功能(2)美术的审美教育(3)美术审美教育的意义学时安排: 1、2、3、4,9课时第三部分教学实施细则第一部分课程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主讲教师在授课中应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使学生对于主要的内容清晰、深刻的印象,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并注意启发学生的艺术感受与思维。

第一章本质论1、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重点、难点:从美术本体——形式解释美术要求教师举例说明。

2、美术的社会本质重点:美术在社会中的位置要求学生理解美术在社会中的位置具体怎么样,举例说明。

难点:美术与社会生产为什么说美术是一种社会生产。

要求教师举例说明。

3、美术的认识本质重点: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特有的方式,什么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

要求教师举例说明。

难点:美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什么是真实性,美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具体包含那些情况。

要求教师举例说明。

4、美术的审美本质重点:美术与美着力讲解什么是美。

要求教师举例说明。

难点:美术的审美本质美术的审美本质怎样具体体现在世界中。

要求教师举例说明。

5、美术的历史本质重点、难点:美术的历史性存在方式举例说明美术的历史性存在方式。

要求教师举例说明。

第二章创作论1、创作主体——美术家重点、难点:美术家的主体性美术家的主体性怎样体现,在何时、何地、何状态下体现。

要求教师举例说明。

难点:美术家的修养美术家的修养在何时、何地、何状态下体现。

要求教师举例说明。

2、创作活动重点、难点:美术创作的心理活动举例说明怎样把握美术创作的心理活动。

要求教师举例说明。

难点:美术创作的思维活动什么是美术创作的思维活动,怎样把握。

要求教师举例说明。

3、创作成果——美术作品重点:美术作品的相关属性要求学生识记美术作品的相关属性。

要求教师举例说明。

难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举例说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第三章接受论1、美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难点:美术接受与美术的本质举例说明美术接受与美术的本质有何关系,怎样把握美术接受与美术的本质的关系。

重点、难点: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举例说明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2、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重点、难点:美术接受与美术批评要求理解美术接受与美术批评之间有何重大联系,要求教师举例说明。

3、美术接受的内在过程重点、难点:美术接受的高级阶段那些情况可以属于美术接受的高级阶段。

要求教师举例说明。

4、美术的审美教育重点:美术的审美教育美术的审美教育包含那些内容。

要求教师举例说明。

难点:美术审美教育的意义举例说明美术审美教育的意义,要求学生在艺术实践中身体力行。

第二部分作业次数、类型、要求、作业量、批改要求一、作业要求1、每章结束后,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布置复习思考题(论文),并规定收缴时间。

2、重点内容要布置相关练习,并拟订题目。

二、作业批改要求1、教师对学生课堂作业要做到全批全改,并仔细做好讲评工作。

2、教师对学生课后理论作业要做到重点讲评。

3、一般复习思考题,教师主要检查作业的数量。

4、论文作业,教师主要检查作业的数量与质量。

5、学生平时课堂考勤表现和作业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

三、作业次数、作业量、类型、要求第一章本质论作业次数:2次作业类型及要求:文字论述写作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作业量:二次,第一次问答(课堂或课后),字数不少于500字。

第二次论文(课后),字数不少于1000字第二章创作论作业次数:2次作业类型及要求:文字论述写作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作业量:二次,第一次问答(课堂或课后),字数不少于500字。

第二次论文(课后),字数不少于1000字第三章接受论作业次数:1次作业类型及要求:文字论述写作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作业量:一次论文(课后),字数不少于1000字说明:具体题目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基础和教学的实际确定。

第三部分实现教学目标的措施、办法一、“美术概论”课程的主讲教师应为受学院聘请的任课教师,其中副教授与讲师应占绝大多数,助教在担任主讲教师教授本科学生之前的担任过两年教学工作,并经过试讲及教研室有关主讲教师评议认可后才能受聘为主讲教师。

二、“美术概论”课程的主讲教师须按“美术概论”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内容与学时安排进行教学。

三、主讲教师每次上课必须有教案并认真备课。

四、教学辅导是美术系专业的重要环节,教学辅导课的目的是复习、巩固、提高、实践理论课讲授的内容和技法,并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辅导课中主讲教师应当尽职尽责地为学生解惑答疑,并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向学生补充传授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教学辅导的课时安排,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而定。

五、对于“美术概论”课程必须使用一些辅助的电化教学设备等,主讲教师应当提前联系和准备好,如有使用计算机辅助完成的作业内容,主讲教师必须安排学生按时完成,并做好辅导工作。

六、每学期初由教研室安排教学教案检查,并由教师集体讨论确定有关教学事宜。

七、每学期由教研室安排进行听课。

八、考试办法:本门课程期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由主讲教师依据平时作业确定,占期终成绩的百分之三十。

考试必须闭卷,学生最后的试卷考试得分为本门课程的期末成绩,占期终成绩的百分之七十。

九、教书育人要求、措施:1、教师应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如发现学生学习有所松懈,平时作业马虎或常缺交、缺课等情况时应及时指出或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并与各系教学秘书或班主任及时联系并说明情况。

3、关心差生,帮助他们分析学习差的原因,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改进学习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