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天津滨海新区简介 (2)二、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 (2)三、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动力 (3)1 经济增长因素 (3)2 国际贸易因素 (3)3 投资发展因素 (3)4 产业结构因素 (3)四、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对北京地区的带动效应 (4)1 对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4)2 对北京工业的发展 (4)3 对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4)4 对北京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影响 (4)五、滨海新区所面临的机遇 (4)六、天津滨海新区海陆串联“一带一路” (6)七、滨海新区面临的挑战 (6)1 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中心城市的载体功能和集聚辐射效应有待进一步提高 (6)2 特昧经济区域政篡优势退化 (6)3 奎融机构单一,姐炽屡次低。
(6)4 融蛋形式单一,多形式扭融资渠道有待建立.完善。
(6)八、滨海新区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7)1积极构筑现代高端产业体系 (7)2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7)3借力“一带一路”滨海新区共襄海洋经济盛举 (7)参考文献 (8)本文结合一带一路的伟大历史机遇,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动力、发展现状、滨海新区的发展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带动效应、滨海新区发展面临优势进行分析,高度概括滨海新区面临的挑战,进一步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提出和谐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天津滨海新区简介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天津市下辖的副省级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滨海新区在2005年开始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新区。
二、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滨海新区发源于天津市的城市经济,是在全市经济发展基础上建立和成长起来的,与具有600年发展历史的天津市经济之间可以归结为一个城市经济与其所在整体区域经济的关系。
这一关系决定了天津市要支持滨海新区的发展,而滨海新区的发展要回馈于天津市总体发展。
在滨海新区为天津市经济做贡献的同时,天津市也为滨海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各项保障。
一方面,天津市;另一方面,天津市也作为滨海新区的一个消费市场为滨海新区的更好的进行生产和创新创造条件;同时天津市是滨海新区产业链的重要工程环节,为滨海新区各产业的结构性调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滨海新区与天津市在城市经济与其所在区域经济的关系下,应进行明确的区域分工,相互支持、服务和带动,实现整体性发展。
其二是联动伙伴关系。
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不仅仅是滨海新区自身发展的历史机遇,同样也为天津市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从经济总量看。
2011滨海新区前三季度,新区生产总值达到4415.16亿元,同比增长23.7%。
其中,第一产业6.53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3122.76亿元,增长27.2%,第三产业1285.87亿元,增长15.9%。
全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620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3.8%左右,比年初设定的20%增速高3.8个百分点。
从投资角度看。
2011年1月至11月,滨海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投资总额达到3360.3亿元,增长33%,超过地区GDP和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速。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343.75亿元,增长33.4%。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0亿元,增长32%。
从产业看,三次产业投资较上年均不同幅度增长。
1月至11月,第三产业投资居首,投资2139.7亿元,增长36.6%。
其中的房地产开发投资454.43亿元,增速高达60.2%。
其次为第二产业投资1202.9亿元,增长26.3%,其中工业投资1046.08亿元,增长24.5%;第一产业投资18.21亿元,是上年投资的 1.3倍。
从消费角度看。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92亿元,增长26%。
从进出口贸易看。
1月至11月,滨海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645.68亿美元,增长29.5%。
其中,进口总值393.5亿元,增长35.6%,出口总值252.18亿元,增长21.1%。
进口增速超过出口增速4.5个百分点。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00亿美元,增长26%。
三、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动力1 经济增长因素从经济发展状况来看,1994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仅112.4亿元,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2008年滨海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2.24亿元。
这十余年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增长要素已经开始从以资本、劳动力和制度为主逐渐转向以制度、技术创新和投资要素为主。
2 国际贸易因素根据国际贸易理论,从微观上来说,国际原油价格和汇率因素是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对于天津滨海新区而言,国际原油价格对天津港保税区进出口贸易总额影响最大,汇率影响次之,而地区人均GDP影响最小。
这与改革开放后的天津滨海新区贸易格局有关。
3 投资发展因素国内投资在一定时期内对滨海新区经济发展仍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而在利用外资方面,滨海新区则呈现出总量大、增长迅速的特点,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来源国主要是亚洲以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投资方式有外商独资化的倾向。
国内外投资对促进今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 产业结构因素从各个产业所占比重来看,天津滨海新区以第二产业为主,占总产值的60%~70%;第一产业在新区成立初期原本所占比重就相当小,并且近年来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一直在30%左右徘徊,甚至所占比重略微有所下降。
由此可见,作为我国未来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国际物流中心,新区必须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为第二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转变第一产业粗放的经营方式,采用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等先进生产模式生产。
四、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对北京地区的带动效应自从成立以来,天津滨海新区飞速发展,逐渐成为京津冀乃至全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滨海新区的迅速崛起,必然会对北京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作为国家的首都,北京要在理性看待滨海新区发展对其造成的影响,并且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 对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未来北京要“大力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培育低消耗、低投入、高产业关联度和高附加值的行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
”因此,对于北京而言,滨海新区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第二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实际上是为北京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2 对北京工业的发展在滨海新区的发展过程中,第二产业的迅速壮大是地区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推动力。
对于北京来说,滨海新区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对北京的工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压力。
3 对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与北京相比,第三产业,特别是信息软件、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是滨海新区发展的软肋,这也为北京参与滨海新区的开发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4 对北京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影响北京是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最为集中的城市,直以来都是京津冀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和研发中心。
滨海新区的发展主要是靠制造业的规模扩张拉动的,未来制造业的更新改造和技术升级的需要量很大,因此滨海新区的持续快速发展,可以加快北京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技成果传播和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有利于巩固北京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中心的地位。
五、滨海新区所面临的机遇滨海新区与天津市在城市经济与其所在区域经济的关系下,应进行明确的区域分工,相互支持、服务和带动,实现整体性发展。
其二是联动伙伴关系。
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不仅仅是滨海新区自身发展的历史机遇,同样也为天津市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政策优势:2008年8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从深化体制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推进社会领域改革、改革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十方面大力支持滨海新区发展。
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地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和欧亚大陆桥的东起点,是中国与蒙古共和国签约的出海口岸,也是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可利用的出海口,拥有“三北”辽阔的辐射空间。
交通优势:滨海新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是连接海内外、辐射“三北”的重要枢纽。
同时拥有跻身世界20强深水大港的天津港,是中西部重要的海上大通道。
滨海国际机场是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和北方航空货运中心。
资源优势:在滨海地区有1199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建设的荒地、滩涂和少量低产农田。
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98亿吨,其中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亿吨、天然气近2000亿立方米。
工业基础优势:滨海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开采与加工基地。
电子信息业名列全国前茅。
海洋化工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世界知名、全国领先。
石油套管产量跻身世界四强。
体制创新优势:滨海新区拥有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等一批功能经济区,已经建立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政府管理体制和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一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通晓现代管理的外向型人才。
发展潜力巨大:滨海新区有121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盐碱荒地,油气和地热资源丰富。
已探明渤海海域石油资源储量98亿吨,天然气1937亿立方米,年可开采地热2000万立方米。
六、天津滨海新区海陆串联“一带一路”不久前,天津自贸试验区首条直通欧洲的货运班列开通,为连接中国北方和欧洲腹地增添了安全快捷的陆上货运通道。
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预计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万亿元,实现三年年均增长13%,成为国内首个GDP过万亿元的国家级新区。
近几年来,滨海新区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海陆双拼”优势。
今年6月底,京津冀地区首个海铁联运的综合性集装箱铁路枢纽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正式开通运营,目前已发送国内集装箱班列155列,12000标准箱。
天津港通过铁路网直接串联起二连浩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满洲里四个过境口岸。
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运营后,一批制度创新举措落地实施,政策优势叠加也令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热情高涨。
滨海新区的这些举措,促进了生产要素在辽阔“丝路”上的流动,为推动沿线国家及地区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七、滨海新区面临的挑战1 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中心城市的载体功能和集聚辐射效应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外资企业规模大民营企业发展滞后。
导致内生企业发展不充分.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品牌少,个体私营经济仅占经济总量的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