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公共权力异化原因探析
公共权力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权力的主要象征,也是国家行使一切职能的根本前提。
然而现实中公共权力有时会偏离公共利益的这些价值目标,发生公共权力异化。
关于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本文认为: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公共权力异化是公共权力实施者的自利本性和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从伦理学的视角看,公共权力实施者和公共组织的角色认知错位使公共权力发生异化;从公共治理的视角看,公民权力意识薄弱和公民社会发展滞后给公共权力异化留下了空间。
标签:多维视角;公共权力异化;原因
1 经济学视角下的公共权力异化
1.1 公共权力实施者的自利本性
公共权力之所以会发生异化与公共权力实施者的利己本性是分不开的。
公共权力的实施者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理应为公共利益服务,维护公民的根本利益,社会的公平、效率。
然而,利益是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首要考虑和希望解决的问题,作为公共权力实施者也不例外。
从交换的角度看,人类的每一个成员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他人的帮助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即使在最早的原始社会也不例外。
但是,如果仅仅依靠他人的慷慨和恩惠来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不帮助他人,肯定是不可行的。
为此,人们为了获得他人更多的帮助,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更大空间的满足,即实现利己的目的,必须为他人提供他人所需要的东西,并通过交换来获得他人所提供的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
公共权力作为支配着社会资源的一支重要力量,主宰着更多的社会稀缺资源,为此公共权力实施者在做公共决策的时候,受到自利本性的驱使和交换的需要,从而导致公共利益受到私人利益的非法侵占,致使公共权力的目标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公共权力异化。
1.2 公共权力实施者与公共权力所有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一个人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知道的会比另外一个人多,这种所谓的相关知识的差别就是信息不对称。
垄断性是公共权力的属性之一,由于公共权力具有垄断性,导致权力所有者和权力使用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
现实中人们没有能力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成本来管理所有的事情,于是人民通过中介来具体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政府就应然而生了。
委托代理使的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信息的不对称,进而影响公共决策。
于是就会有人用公共权力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同时又相互竞争,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人民、组织与组织之间利益的博弈。
2 伦理学视角下的公共权力异化
2.1 公共行政人员自我角色认知的错位
作为自然人,现实中的每一个人总是处于一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关系之中,因此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作为公共权力实施者的行政人员也不例外。
行政人员初了具有普通人的共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履行公共行政职能时更要注重自己的特殊性,即特定的伦理意识和伦理活动,做到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
在现实中,行政人员却经常混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角色,表现出有悖于公共伦理而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或态度。
树立正确的行政伦理观,必须加强行政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构建行政人内心的思想道德防线,可以起到预防权力异化的效果。
2.2 公共组织组织角色认知的错位
市场存在失灵的时候,政府也有面临失灵的困境。
政府组织在公共领域中的扮演着调配公共物品的重要角色。
公平与效率是政府应当追求的价值目标。
然而在现实当中,政府这一公共组织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独揽公共权力对各种稀缺资源进行垄断性的配置,以致在没有完全市场化的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权力寻租和权力腐败的行为,其中土地的违规违法利用就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集中表现。
在社会生活领域,由于帕金森定律的存在和权力本身的扩张性使得政府变成了所谓的“全能国家”,社会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这使得各个公共组织变成一个个利益群体,互相之间为了自身利益而博弈。
,严重违背了政府存在的根本价值,损害了人民的切身利益。
3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公共权力异化
3.1 公民社会发展滞后
9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日益壮大,成为继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
没有健全和发达的公民社会,没有公民的积极参与,公共权力就会发生异化。
因此,公民社会的发育状况直接影响着公共权力运行的价值所在。
然而受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影响,我国的公民社会与西方国家相比具有一些新特点。
例如,受政府主导,法律上没有相关的保障,公共参与性没有充分体现等。
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社会条件,为此我们应该宽容并注重培育比较成熟的公民社会,并将公民社会建设成为推动民主政治的积极力量。
3.2 公民权利意识薄弱
公民权利意识是维系公民社会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适度张力,是促进国家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的润滑剂。
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可以有效抵制国家权力的肆意膨胀、滥用和异化。
由于我们过去习惯了领袖崇拜和过分的依赖领导干部的决策,认为只要领导干部决策好了,大家照办就行了,总把希望寄托在领导身上,久而久之,领导干部的权力欲望膨胀,官僚主义作风盛行,再加上中国目前的农村人口还占绝大多数,文盲半文盲还很多,他们的权力意识几乎为零。
他们找不到正确的参与渠道,也没有正确的行使自己的权利。
自随着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和社会法制的不断完善,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公共权力的运行结果才会是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