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20课 古代诗歌五首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20课 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20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作 【1注.幽释州】:古十二玉 先州驱,射之陈者洪一子。人,昂诗。现的(他6今代6是1北表-唐7京作0诗2市为)革,字。《新伯幽感的 州台:即燕国遇时》期3燕8首昭,王旨所在建抨的击黄时金弊台,抒 者 。修建黄金台写用情于怀招。纳他贤是才一,个因具燕有昭政王治 将黄金置于其见上解而和得政名治,才其能师的郭文隗人为。例他 介 ,成为当时燕敢昭言王,用对黄武金后台朝招的纳不而少来弊的政, 第一位贤才。常 则常 天提 所出 重批 视评 ,意 并见曾,一不度为因武逆 2.悠悠:渺远的党样株子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
•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这首诗,是古今一致公认的名篇
诗人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 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 不逢辰”的哀叹。“前不见古人”一句五个字 ,但却包括了燕昭王在内的许多古代贤王,他 们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大约怎么也不会任用 像武攸宜这样的无能之人;至于作者自己,如 有像燕昭王这样的统治者,才能一定会得到施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泰山位于山东中部, 古称东岳,又称岱岳, 是五岳之首,自古有 许多吟咏泰山的诗作, 而以杜甫的《望岳》 最为著名,因为被刻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逐句品读
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
望 岳 甫 杜
走近作者
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 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 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 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 奉为「诗圣」。
写 作 背 景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 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年 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 (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 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 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 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 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写乍一远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兴奋和惊叹仰慕 之情。
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用语言来形容山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借齐鲁 大地的辽阔来烘托泰山的参天高耸。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
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 形象。前句虚写,泰山的美 一言难尽,不如写造物主对 其情有独钟。后句实写, “割”字用得好,突出了泰
自远至近,从朝至暮; 情感饱满。
语言精警,
想诗 这 感人 首 情怎 诗 ?样 表
的达 思了
诗人热情地赞颂了泰 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 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 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
登石 飞 来 峰王
安
写作背景
•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 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 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 ,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 初涉宦海之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
是其誓言,也是诗人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可见其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远望
虚
近望
实
细望
俯望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临绝顶, 一览众山小。
艺术特色
高兴、惊讶、仰慕 烘托泰山的参天高耸
描写山之神奇秀美 描写山之高大巍峨
内心激荡 眼界开阔 全诗主旨:相信自己终能攀上人生顶峰 的豪情壮志。
“后不见来者”, 后代的贤君也将会有 的,但人的生命是如 此短暂,自己又怎么 能见得着呢!前代的 贤王见不着,后代的 贤君等不到,空有治 国安民的理想,终一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
诗人怀才不遇、壮 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 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 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
艺术特色:
一、直抒胸臆,破空而来,感情的潮水澎湃而出,震撼人心,具有苍凉悲壮的阳刚 之气。
一二句:时间:俯仰古今,时间绵长。 前--后;古人--来者。两用“不见”相 连,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 三四句:空间:宇宙寥阔与绵长,个人却渺 小与短暂,更何况生不逢时,于是伤感无限, 二、社涕会意泪识、交宇横宙意。识。
课堂小结
登幽州台歌——总结
• 陈子昂压卷之作。 • 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
悲凉的意境。 •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
颔联中近望泰山之景,其中“钟”“割” 两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① “钟”采用拟人修辞,生动
形象描绘出泰山的神奇秀丽;
② “割”采用夸张修辞,突出
强调了泰山的高大巍峨。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喜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这两句是写细望。表达心情的激荡和
眼界的空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写 作 背 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 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 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 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 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 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 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 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 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 篇。
讲授新课
登幽州台歌——古诗译文
• 意译
• 直译
• 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贤人的踪影,回头看 •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看也不见一个效仿古贤的今人。想到那 •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 •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
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
人生无奈,
面沾湿了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