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部大开发中的甘肃水资源问题

西部大开发中的甘肃水资源问题

西部大开发中的甘肃水资源问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总的认为,甘肃省过去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成绩很大,确实起了历史性的变化,在西部大开发中,省委总的思路很好,干部群众的热情很高,各级领导的决心很大,使我们深受鼓舞。

在省政协座谈会上,政协委员坦率地提出了转变观念的问题,认为西部地区的同志要转变观念,东部地区的同志也要转变观念并反映在全国政协会议分组会议上,东部有些同志,对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有疑虑,认识有差距。

我认为,认识有差距是合乎规律的,是不足为奇的。

因为在一个大事业开始时,认识上总是会有差距的,有的是对情况了解不同,有的呢,对情况了解虽同,但认识的角度不同。

问题在于怎样听取和接纳各方面的意见,取得共识,推进工作。

例如在对水资源的问题上,东部地区一些同志和西部地区一些同志,对情况认识比较一致,都认为在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大开发中,水资源问题是关键。

但由此得出的结论可能完全不同。

从这个认识出发,西部一些同志强调,为了西部地区大开发,必须搞南水北调的“大西线”;东部地区有些同志反过来也认为,由于没有南水北调的“大西线”,因此西部地区不可能大开发。

那么,对甘肃的水资源究竟应该怎样认识,是否必须搞“大西线”? 下边我作一些初步分析。

一、对甘肃水资源的评价根据甘肃省水利厅的资料,甘肃多年平均水资源是294亿m3,人均水资源1150m3,是全国人均的一半,居全国省市区人均水资源的后列,其中黄河流域人均只有750m3。

因此,认为甘肃的水资源是非常紧缺的。

那么,我们来比较一下,处在甘肃前面的有哪些地方:第一是西藏,人均19万多m3;第二位是青海,12万m3;在西部地区还有新疆、贵州、云南、四川。

在全国人均水资源的统计表上,可以看到,处在前面的都是经济不太发达的省份。

就拿北方地区来比较,人均水资源比甘肃少的有北京,人均水资源312m3,天津142m3,河北280m3,山西306m3,山东456m3,河南614m3,辽宁、陕西两省基本和甘肃相仿。

因此,就北方地区来说,辽宁、陕西和甘肃差不多,其余都比甘肃少。

和国外相比,比甘肃少的,我挑了两个典型:一个是以色列,人均水资源390m3;再一个是欧洲的荷兰,大家知道它是由海里开垦出来的,淡水资源非常少,人均水资源659m3。

我们再来看一看,每万元GDP的用水量是多少。

按照1998年的统计,甘肃省1999年GDP是781亿元,那天我记的笔记1997年是931亿元,就是每万元用水1300m3。

我们再来查查看,国内那些水资源比甘肃少或和甘肃差不多的省份,据1998年统计,北京每万元GDP的用水量是201m3,天津161m3,河北534m3,山西360m3,山东355m3,河南518m3,辽宁371m3,陕西556m3,都是三位数,而且都在600m3以下。

与国外相比,以色列全年总用水量18.5亿m3,比河西走廊还要少,但是它1995年的GDP是920亿美元。

每1000美元GDP的用水量是20.1m3。

荷兰全年的用水量是78亿m3,相当于河西走廊的水资源量,1995年的GDP是3959亿美元,每1000美元GDP用水量约20m3。

甘肃按931亿元的GDP来合算美元,每lO00美元的用水量大概是l000m3多一点,比人家差了将近50倍。

从以上这些数据比较分析,甘肃省的水资源量虽然不多,应当说还是很有作为的,关键是两条:一是要根据干旱缺水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向;二是应当加强保护珍贵的水资源,包括水土保持及防止水质污染。

在这个时候,如果认为必须要搞南水北调“大西线”才能够进行大开发的话,只会产生两种负面作用:一种负面作用就是把外面的人都吓坏,人们会认为你没有“大西线”就不可能搞开发,谁还敢到这里投资;另一种负面作用是把自己该做和能做的事放松。

我们认为,省有关部门对2010年的需水预测明显偏高。

考察组的邵益生同志提供了一份比较性的材料,因考察组第一站到重庆,第二站到西安,第三站到兰州,对3个省市用水情况的资料数据列表比较了一下。

人均水资源甘肃比较紧缺,灌溉面积也是最少,但总用水量甘肃比这两个省市高了很多。

依据我们现在统计的数字,甘肃用水量为121亿m3,减去农用水95亿m3,剩下的为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达25亿m3,这个用水量高得不可理解,估计可能是供水能力,而不是实际用水量。

以2010年的需水预测,工业万元产值的用水量128m3,明显偏高。

当今比较先进发达的国家万元工业产值的用水量是一位数,我们一般在两位数。

而甘肃预测20lO年达到2750亿元的工业产值,万元产值用水仍为100多m3,是不合理的。

这是因为我们许多地方的水利部门,在搞需水预测时,存有两种误解,也可以说是认识上的两个误区。

一是认为用水量是随着工业增长而不断增长。

实际相反,随着经济增长,用水量的增长值逐步减少,经济发展到相当阶段后,用水量是零增长,甚至会负增长。

二是我们有的同志尤其是水利部门的同志认为,供水越多就能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增长。

实际上工业和城市用水的80%要转化为污水,供水增加后,往往有钱供水,没钱搞污水处理,因为搞污水处理的钱比供水所需费用要高几倍。

所以发达国家如加拿大,水资源总量与我们差不多,人口比我们少很多,人均水资源那么富裕,还强调节水。

为什么呢,因为污水难以处理。

今后我们也必须在增加供水能力建设的同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因此,建议进一步研究你们的需水预测,并调减需水预测及相应的供水能力计划,而加强城镇和工业节水防污的建设和农业灌溉节水工程建设。

三、如何解决用水的供需平衡问题我们认为,甘肃省的水资源虽然不多,但只要合理规划,提高用水效率,可以支撑近期的经济发展。

将来可考虑用黄河水利委员会建议的南水北调的西线方案。

许多同志对南水北调“大西线”,有一个美好的愿望,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大西线”缺乏必要性和可行性。

首先是缺乏必要性。

经研究分析,到2030年,人口发展到顶点16亿,并不需要增加大量的耕地,现有规模的耕地可以支撑经济的发展,关键是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

从工程技术的观点看,大西线没有科学资料,无法评价它的可行性。

如究竟要调多少水,要开多少渠,要挖多大的隧洞,要修多高的坝,要多大的工程量,复杂的地质情况又如何,等等,都没有资料,无法评价可行性。

从本省来看,需要了解,南水北调不论哪条线的方案,从南方调来的水都归入黄河,甘肃还是要从黄河取水。

黄河对甘肃来说,山高水深,河西走廊只有通过大柳树水库将黄河水引到河西末端民勤,“大西线”也解决不了河西走廊的根本问题,它也解决不了甘肃中部的问题,甘肃中部只能从挑河引水。

当前甘肃省的主要任务应根据2010年水资源供需平衡的要求,研究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本省的水资源,提高用水的效率,并根据这样的精神,做一个全面科学的水利规划。

对一些重大项目,争取尽早定下来。

如引洮工程,需要抓紧,争取早日立项。

听了引洮规划汇报,我认为是合理的。

甘肃中部问题,只能靠引洮,引洮有足够的水量来解决这个问题。

最近,我又看到天水市提出引洮济渭的设想,其中一个方案扩大引洮四干渠,好像有可能成立。

是否认真考虑一下天水的建议,并研究引洮济渭的可行性。

如从洮河引一定水量到渭河,可缓解渭河上下游的用水矛盾。

另外一个项目是黄河西岸的提灌工程,对甘肃景电三期、白银或其他的一些提灌工程都还是可以考虑的。

再一个大项目就是河西,你们提的再造河西,要建设节水高效型新技术农业示范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这个设想是很好的。

现在看来,就是要把河西建成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高效农业地区。

为此,过去的规划还需要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应该把重点放在建设节水高效的灌溉农业上,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

对疏勒河的规划,原设想移民20万,增加5.3万hm2土地,需要慎重考虑,对疏勒河可能盐碱化的问题需要切实予以重视。

四、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还(草)的问题需要研究1989~1999年的实践经验,作为今后规划的基础。

1989年水利部组织了一次水土流失情况全国遥感测量,1999年又作了一次。

从这10年间的两次对比看,我国东部地区水土流失情况确有改善,中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总体上略有减少,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的面积有些地方比1989年有所增加。

在四川省它是加大了,他们分析了原因;在陕西省陕北略有减少,陕南增加了,我们要求他们分析总结其原因;在甘肃省,情况到现在还不很明确。

如果两张图比较,甘肃水蚀面积1989年的遥感数是10万多km2,1999年面积是14万多km2,增加4万km2。

究竞增加了多少,需要进行分析研究。

应充分利用这样一个科学资料来客观地、科学地分析总结过去10年中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以此为基础做好今后规划。

1.根据这样的经验总结,提出2010年的目标和措施。

王礼先教授是原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院长,他们与蔡(延松)部长一同研究认为,现在提的目标偏高,可能难以达到。

各种措施要钱很多,似乎有重复。

2.关于对降雨量在400mm以下退耕还林(草)要求水利配套的问题,我们认为,降雨量400mm以下的地方林木不能很好成长,应考虑退耕还草或还灌木,因地制宜,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林则林,恢复原来自然生态环境的面貌。

甘肃很多地方的生态环境适合种草发展畜牧业,今后是否在种草和畜牧养殖方面比重加大,充分适应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

3.同意向上反映两个困难。

我们在“两会”以前到云南、四川、贵州,后又到重庆、陕西,都听到两个问题:一是地方税收的减少问题,另一个是提留的减少问题。

这两个普遍反映的问题,准备向中央反映。

因对资料查阅很粗,提到的数据可能有出入,观点也可能有不适当的地方,仅供同志们参考。

甘肃省过去20年来在各方面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就,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今后一定会取得更大胜利!(本文为钱正英副主席3月24日在甘肃水资源座谈会上的讲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