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水泥成分种类生产过程详细介绍
水泥成分种类生产过程详细介绍
按组成分类:
如: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
常用水泥/硅酸盐水泥(以硅酸盐水泥熟料为主要组分) 特种水泥(以非硅酸盐类水泥熟料为主要组分)
如:高铝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
组分材料:
(1)硅酸盐水泥熟料:适当成分的生料烧至部分熔融, 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产物 (2)石膏:天然石膏或工业副产石膏(工业生产中以 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副产品),掺量2~5% (3)活性混合材:具有火山灰性或潜在水硬性的混合 材料,如粒化高炉矿渣、粉煤灰等 (4)非活性混合材:活性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潜在 水硬性或火山灰性混合材料以及砂岩和石灰石 (5)窑灰:从水泥回转窑窑尾废气中收集下的粉尘 (6)助磨剂:在水泥粉磨时起助磨作用而不损害水泥 性能的一种外加剂,加入量<1%
粉煤灰 燃煤发电厂电收尘器收集的细灰 主要化学成分:SiO2、Al2O3、Fe2O3、CaO 物相组成:玻璃体60~85%;结晶化合物 10~30%;未燃尽碳约5%。
类别 低钙粉煤灰 高钙粉煤灰 CaO含量 <10% 15~30% 来源 无烟煤燃烧所得副产品 活性 较低
褐煤和次烟煤燃烧所得的副产品 较高
粒化高炉矿渣粉的活性指数(A)=R/R0×100% 粒化高炉矿渣粉级别(28d的A):S105,S95,S75
火山灰质混合材 凡天然的及人工的以氧化硅、氧化铝为主要 成分的矿物质原料,磨成细粉加水后并不硬化, 但与石灰混合后再加水拌和,则不但能在空气中 硬化,而且能在水中继续硬化者称为火山灰质混 合材。 天然:火山灰、火山凝灰岩、浮石、硅藻土、硅藻 石、蛋白石等 人工:烧粘土、活性硅质渣、粉煤灰、烧页岩等。
第六章 水 泥
内
容
水泥的定义和分类 水泥的生产 水泥的基本组成 水泥的水化硬化 水泥的品质要求 常用水泥的基本特征与用途 特种水泥的组成与主要性能
一、水泥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凡细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水后成为塑性浆
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 砂、石等散粒或纤维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硬 性胶凝材料,统称为水泥。 硅酸盐水泥定义:以硅酸盐水泥熟料、适量石 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95% ~5%
主要氧化物含量波动范围: CaO 62~67%; SiO2 Al2O3 4~7%; Fe2O3
20~24%; 2.5~6.0%。
矿物组成 经高温煅烧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反应 生成多种矿物集合体,结晶细小(30~60μm)。 四种主要矿物: 硅酸盐矿物, 75% 硅酸三钙 3CaO· SiO2,可简写为C3S; 硅酸二钙 2CaO· SiO2,可简写为C2S; 溶剂矿物, 铝酸三钙 3CaO· Al2O3,可简写为C3A; 22% 铁相固溶体4CaO· Al2O3· Fe2O3作为代表式,可 简写为C4AF。 另外,还含有少量的游离氧化钙(f-CaO)、方 镁石(结晶氧化镁)、含碱矿物以及玻璃体等。
常用水泥品种
水泥品种 水泥 代号 水泥组成
熟料
硅酸盐水 泥熟料 95~98%
石膏
适量(控制 SO3<3.5%)
混合材
不掺任何混合材
Ⅰ型硅酸盐水泥 P.Ⅰ
Ⅱ型硅酸盐水泥 P. Ⅱ
硅酸盐水 泥熟料 90~97%
硅酸盐水 泥熟料 80~92%
适量(控制 SO3<3.5%)
适量(控制 SO3<3.5%)
掺加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石 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
(2)碳酸盐分解
碳酸钙与碳酸镁在煅烧过程中分解放出二氧化碳 ~590℃,MgCO3≒MgO+CO2-1047~1214J/g ~890℃,CaCO3≒CaO+CO2-1645J/g
(3)固相反应
~800℃,CaO· Al2O3(CA)、CaO· Fe2O3(CF)与 2CaO· SiO2(C2S)开始形成。 800~900℃,开始形成12CaO· 7Al2O3(C12A7)。 900~1100℃,2CaO· Al2O3SiO2(C2AS)形成后又分 解。开始形成3CaO· Al2O3(C3A)和 4CaO· Al2O3· Fe2O3(C4AF)。所有碳酸钙均分解, 游离氧化钙达最高值。 1100~1200℃,大量形成C3A和C4AF,C2S含量达最 大值。
水泥窑系统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3CaO SiO2 2CaO SiO2 3CaO Al2O3 4CaO Al2O3 Fe2O3
石灰石 CaO CO2
粘土 SiO 2 Al 2O3
Fe2O3 H 2O
水泥窑系统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
(1)干燥与脱水
~100℃,脱去物料中的自由水和粘土矿物的层间水 ~400~600 ℃,脱去粘土矿物的配位水
水化硅酸钙
水化铝酸钙
五、水泥的品质要求
凝结时间——工程施工 初凝:水泥加水拌和开始至标准稠度净浆开始失 去可塑性所经历的时间。>45min 终凝:浆体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经 历的时间。 硅酸盐水泥<6.5h 其他品种水泥<10h(2008年实施GB175-2007) 测定:维卡仪 影响因素:水泥品种、水灰比、环境温度
非活性混合材 与水泥成分不起化学作用或化学作用很小的 称为非活性混合材。 磨细石英砂、石灰石、慢冷矿渣等 作用:提高水泥产量,减少水化热,降低水泥标 号。
(3)石膏
天然石膏或工业副产石膏(CaSO4,CaSO4· 2H2O) 作用:调节凝结时间,提高早期强度,降低干缩变 形,改善耐久性、抗渗性等性能,对混合材起活性激发 作用。 最佳掺量:C3A含量,混合材 以水泥中SO3含量作为石膏掺量的控制指标 过少,不能合适地调节水泥正常凝结时间 过多,可能导致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
粉煤灰20~40%
掺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材料,总 掺量按质量百分比计为15~50%, 允许用<8%的窑灰代替部分混合 材料,掺矿渣时,混合材掺量不 得与矿渣水泥重复
二、水泥的生产
原材料:
(1)石灰石质原料(主要成份为碳酸钙,提供氧 化钙),如石灰岩、泥灰岩、白垩、贝壳等 (2)粘土质原料(提供氧化硅和氧化铝及部分氧 化铁),如黄土、粘土、页岩、泥岩、粉砂岩及 河泥等 (3)少量校正原料(铁质校正原料和硅质校正原 料,提供氧化铁和氧化硅),铁质校正原料如低 品位铁矿石、炼铁厂尾矿以及硫酸厂工业废渣硫 酸渣(硫铁矿渣)等;硅质校正原料如砂岩、河 砂、粉砂岩等。
水化热 水泥水化放出的热称为水泥的水化热。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放热曲线
水泥的水化放热量大部分在3~7d内放 出,以后逐渐减少 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混凝土施工 水泥水化放热量与水泥细度、混合材 种类和数量有关 中热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硅酸盐水泥, 适用于水化热较低的大坝和大体积混凝土 工程。
水泥化学品质指标 (1)不溶物:熟料中未参与矿物形成反应的粘土和 结晶SiO2 ,是煅烧不均匀,化学反应不完全的标 志。。 (2)烧矢量:反映熟料的烧成质量,混合材掺量是 否适当以及水泥风化的情况。 (3)氧化镁:以方镁石晶体存在的MgO导致水泥长 期安定性不良。 (4)SO3:造成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通过控制石 膏掺量控制。 (5)碱含量(Na2O+0.658K2O):与活性骨料发生 碱骨料反应,导致混凝土不均匀膨胀破坏。
熟料矿物的基本特性
矿物 含量 水化 速度 较快 较慢
耐化 早 后 凝结 水化热 学侵 干 蚀性 缩 期 期 时间 高 高 正常
低 高 缓慢
强度
C3S
C2S
50%
20%
中
小
中
良
中
小
C3A
7~15%
迅速
高 低 很快
大
小
差
优
大
小
C4AF 10~18%
<C3A 低 低 正常 后期慢
矿物组成的计算 鲍格(Bogue)法: C3S=4.07C-7.60S-6.72A-1.43F-2.86SO3; C2S=8.60S+5.07A+1.07F+2.15SO3-3.07C =2.87S-0.754C3S; C3A=2.65A-1.69F; C4AF=3.04F; CaSO4=1.70SO3 式中C——CaO;S——SiO2;A——Al2O3;F—— Fe2O3 百分含量。
体积安定性 体积安定性不良是指已硬化水泥石产 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现象。
引起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 (1)f-CaO过量 CaO+H2O=Ca(OH)2 (2)f-MgO过量 MgO+H2O=Mg(OH)2 (3)石膏掺量过多 石膏+C-A-H AFt
细度
影响水泥安定性、需水量、凝结时间 及强度 国标: 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300m2/kg 透气式比表面积仪 其他水泥80μm标准筛上筛余量<10% 筛析法
强度——水泥质量
确定水泥强度等级; 设计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的强度依据 胶砂(水泥1+中国ISO标准砂3+水0.5) 棱柱体试件(40mm×40mm×160mm)
20±1℃湿气 24h
脱模
20±1℃水中 预定龄期(3d、28d)
测定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水泥强度等级按照28d抗压强度值划分 (2008年实施GB175-2007) 硅酸盐水泥:42.5、42.5R、52.5、 52.5R、62.5、62.5R六个等级 普通水泥:42.5、42.5R、52.5、52.5R 四个等级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 灰水泥、复合水泥: 32.5、32.5R 、42.5、 42.5R、52.5、52.5R六个等级
(2)混合材
活性混合材 混合材磨细后与石灰和石膏拌合,加水后既 能在水中又能在空气中硬化的称为活性混合材。 粒化高炉矿渣:炼铁高炉的熔融矿渣经水淬急冷形 成,物相组成大部分为玻璃体,具有较高的化学 潜能,在激发剂的作用下具有水硬性。 化学成分:CaO、Al2O3、SiO2 >90% MgO、MnO、Fe2O3、CaS、FeS、TiO2等 质量系数=(CaO+MgO+Al2O3)/(SiO2+MnO) 活性矿渣质量系数>1.2,非活性矿渣质量系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