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语言学中语言变体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社会语言学中语言变体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文探讨社会语言学,尤其是其中社会语言变体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社会语言学主要通过研究社会因素来研究语言,与语言教学之间联系十分紧密。

除了传统的“交际能力”的概念在英语教学的应用外,语言变体研究对改善课堂氛围环境,加强对非言语交际的认识等,都有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应当把社会中语言的实际应用和教学改革联系到一起,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语言变体,交际,文化,大学英语教学,语篇
一、社会语言学和语言变体
自20世纪60年代作为一门新的应用型学科从英美等国家开始传播以来,社会语言学不断发展,从宏观的语言规划、语言态度、语言状况研究到微观的面对面交际的互动过程研究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语言变体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术语,是由具备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表现形式。

实际研究中,一般被归为两大类:地域变体(regional variation)和社会变体(social variation)。

地域变体是由说话人的地域差异产生,如汉语中的天津话和河南话;社会变体则是由说话人的社会属性差异而产生。

其具有以下性质:
1、地域方言本来是无地位差异的,在社会中一旦被赋予一些习惯性的社会观念,就可以转化为具有价值取向的社会方言,而产生了地位高低之分。

所以社会变体和地域变体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对性。

2、每种语言都具有多种地域变体和社会变体。

霍姆斯(janet holmes)认为,从语言学角度考察,各种不同语言变体的地位是平等的,而它们表面上的差异是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影响,而人为强加上去的。

3,语言变体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宏观层面上,它可以指语言(language)、方言(dialect)或语体(style),微观层面上,它可以指单个语法、语音或词汇项目。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状况与改革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在目前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学生大多只懂语法不能运用,没有开口的习惯。

2)对单词、短语、习惯表达等,仅仅停留在识记阶段,一旦连成句子组织成语言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3)学生学习方式比较刻板,不能分辨不同的语境中应选择的合适交流方式.
当前中国对外交流越来越多,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重语言,轻文化,忽视文化差异的旧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

语言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

因此,我们仅强调讨论语言能力是不够的,语言能力只能保证说话者的言语合乎语法,却不能保证它足够得体。

学习语言不仅仅是了解字词,更重要的是了解文化,而教学中就需要使学生了解语言以外的,跨文化交际的不同要求。

三、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语言变体的研究运用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ell hymes 认为:交际能力有两方面:语法性( grammaticality ),即合乎语法;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即在文化上的可行性,在交流情境中的得体和可实现性。

学习语言是不能孤立的,脱离社会文化环境的。

因此可见,英语教学中,如果要提高实践中的交际能力,必须了解外语国家和与本国的文化差异。

3.1. 要了解西方交际文化
语言教学中,学生的语用错误时有发生。

常见的如下:
1)社会语言学的错误。

如称呼语、问候语的使用不当。

比如英语中姓氏在后名字在前,而学生有时仍然会用姓来称呼外教。

2)价值观的区别导致不同的语言文化中对隐私、禁忌理解有差别。

作为教师,应告知学生:西方习俗和英语思维中,讨论、物品价格、死亡、贫穷、年龄、收入、衰老、婚姻状况、发胖等话题往往是不合适的。

3)文化上的区别导致的错误,即从文化的角度看是不能理解的。

在接受对方的夸奖时候,中国人常说"哪里哪里",用声称自己不完善的方式表示谦虚。

西方人则是感谢并接受对方称赞。

在大学英语语言教学实践中,除了教授词汇含义和其语法功能,还要让学生了解如何妥当的用合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口气用不同的说话方式和不同的交际对象交流。

要使学生了解所学语言更深层次的文化。

社会交际中需要讲无数体的语言。

例如"请客人上飞机" 可以用五种语体分别表达:
正式体: visitors should get on the plane at once. (诸位飞机上飞机。

)
亲密体: get on, chaps! (伙计们,上飞机啦!)
故而,在教学中,教学生正确恰当的使用英语,需要教外语的不同变体,使学生了解社会文化,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