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煤电油气运综合协调应急预案常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二○○八年十月目录1.总则 (3)1.1 工作目的 (3)1.2 工作原则 (3)1.3 主要编制依据 (4)1.4 适用范围 (4)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4)2.1 组织机构设置 (4)2.2 应急组织体系图 (7)3.预警机制 (7)3.1 信息监测与报告 (7)3.2 预警等级认定、发布及取消 (10)4.分级响应机制 (12)4.1 I级应急响应 (12)4.2 Ⅱ级应急响应 (13)4.3 Ⅲ级应急响应 (14)5.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析评估及改进建议 (15)6.保障预案实施的措施 (16)6.1 组织保障 (16)6.2 资金保障 (16)6.3 后勤保障 (16)6.4 培训及演习 (16)6.5 监督检查 (17)7.附则 (17)7.1 奖励与处罚 (17)7.2 制定单位和解释权 (18)1.总则1.1 工作目的为保障全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建立和维护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煤炭、电力、成品油、天然气、运输(以下简称煤电油气运)生产和供给的正常秩序,有效减少和缓解因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短缺或紧张造成的损失,按照国务院下发的《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和《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苏政发[2005]92号)要求,根据《常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方案》的工作布置,在《常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统一指导下,制定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1.2.1 以人为本、保障供应。
把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和重要单位的正常使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1.2.2 依法规范、科学合理。
制定、修订应急预案首先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并与相关政策相衔接,与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实施应急预案。
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尤其是专业人士的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煤电油气运的应急协调水平,努力做到措施果断、力度适当。
1.2.3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相关单位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用的资源以及影响范围等因素,分级设定和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在全市煤电油气运供应短缺或紧张的状态下,组织开展监测、预警、报警、响应、恢复等工作。
建立规范的协调工作流程,落实各责任单位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责任人及其指挥权限,确保煤电油气供应短缺信息及时准确传递。
同时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军队、武警等的骨干作用和突击队作用。
1.2.4 平战结合、运转高效。
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地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保证在应急状态下做到特事特办、急事先办。
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主动配合、密切协作,形成合力。
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相关信息共享,以提高应急处置工作的速度。
1.3 主要编制依据1.3.1 编制本预案的国家法律、法规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1.3.2 编制本预案的主要地方性法律、法规依据:《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江苏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1.3.3 编制本预案的主要指导、参考文件和材料:《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工作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关于做好当前工作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重要单位用电的紧急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意见的通知》、原国家经贸委等5部门《关于清理整顿成品油流通企业和规范成品油流通秩序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意见的通知》、《江苏省加油站管理暂行办法》1.4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常州市辖区范围内发生的煤电油气等主要能源因供应或运输紧张,导致严重短缺时的协调应急工作。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 组织机构设置成立常州市能源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能源供应组、运输保障组、应急资金组、安全保卫组、宣传报道组。
2.1.1 市能源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分管副市长副总指挥: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常州市经贸委主任成员单位:常州市应急中心、各辖市(区)政府、常州市委宣传部、常州市发改委、常州市经贸委、常州市公安局、常州市政府新闻办、常州市监察局、常州市财政局、常州市物价局、常州市安监局、常州市建设局、常州市交通局、常州市工商局、常州市水利局、常州市气象局、常州市电信局、江苏海事局常州海事处、常州市地方海事局、中国人民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常州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常州火车站、市武警支队、市消防支队、常州供电公司、中石化常州分公司、中石油常州分公司、国电常州发电有限公司、常州市港华燃气公司、常州市新奥燃气公司、常州市江南燃料公司、中天钢铁有限公司成员单位联系人为各单位分管负责人。
各成员单位应在市能源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发扬服从指挥、团结一致、勇挑重担的工作精神,把能源短缺作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努力为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条件。
市能源应急指挥部职责:1、负责向市委、市政府和市应急中心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并向成员单位及时传达上级有关精神和要求;2、负责全市能源应急工作的重大决策,出台有关政策;3、负责宣布应急方案的启用和退出;4、负责各应急小组之间的协调,努力实现反应快、效率高、资源整合;5、负责向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
2.1.2 市能源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能源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常州市经贸委,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主任,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分管负责人任副主任。
成员单位由各辖市(区)政府、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工商局、市水利局、市气象局和市电信局组成。
办公室职责:1、实时监控全市能源供应情况。
一旦出现短缺,应根据短缺能源的种类和造成短缺的原因,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快速评估,并将分析结果及时报能源应急指挥部;2、当短缺程度达到本预案的规定时,应及时向能源应急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启用预案的建议;当能源供应紧张情况得到缓解时,应及时向能源应急指挥部报告,并提出退出预案的建议;3、保证通讯通畅,必要时对通信资源的使用进行限制,优先保障重要部门的通信需要,努力将通信阻断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4、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办理能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宜。
2.1.3 能源供应组组员单位:常州供电公司、中石化常州分公司、中石油常州分公司、国电常州发电有限公司、常州市港华燃气公司、常州市新奥燃气公司、常州市江南燃料公司、中天钢铁有限公司能源供应组主要职责:1、制定与能源供应有关的专项应急预案,报市能源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备案,并做到滚动调整;2、在市能源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及时执行各自的预案;3、在办公室的协调下,分析能源供应情况,预测短缺程度;4、进行经济损失或破坏性影响的评估。
2.1.4 运输保障组组员单位:常州市公安局、常州市建设局、常州市交通局、江苏海事局常州海事处、常州市地方海事局、常州火车站、常州机场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职责:负责制定并执行保障电煤、成品油及重点物资和重要港站运输畅通的预案。
综合协调铁路、公路、水路和民航的运输问题。
必要时,采取临时措施优先放行重点物资和成品油的运输畅通。
2.1.5 应急资金组组员单位:常州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常州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常州供电公司、中石化常州分公司、中石油常州分公司、常州火车站、国电常州发电有限公司、常州市港华燃气公司、常州市新奥燃气公司、常州市江南燃料公司、中天钢铁有限公司。
主要职责: 负责应急资金的筹集2.1.6 安全保卫组组员单位: 市公安局、市安监局、市武警支队、市消防支队主要职责: 在能源短缺时,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加强安全保卫和治安管理工作。
2.1.7 宣传报道组组员单位: 市委宣传部、常州市政府新闻办、市经贸委及各相关单位主要职责: 按照市能源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供的材料,负责能源供应短缺工作宣传报道,按规定向公众发布能源供应短缺等有关信息。
2.1.8 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附后。
2.2 应急组织体系图:3.预警机制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编制预警机制方案,确定信息监测方法与程序。
3.1 信息监测与报告3.1.1 建立能源供应监测网络。
3.1.2明确各信息监测点职责。
表一:各信息监测点监测内容、信息和上报时限3.1.3 信息报告方式。
1、依托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建立包括供电、发电、石油公司、石化公司、天然气销售、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专业网络。
2、常用方式包括送达、邮寄、传真等方式。
特殊情况下也可通过电话报告。
3、重大事件必须及时报告。
3.2 预警等级认定、发布及取消3.2.1 预警等级分类及确认。
我们按照不同的紧张程度和影响范围(见表二),将煤电油气运的预警等级从轻到重分成Ⅰ、Ⅱ、Ⅲ级,预警等级由市能源应急指挥部接到办公室的分析报告后进行认定。
表二:“煤电油气”各预警等级认定标准和具体现象3.2.2 预警信号的发布和取消。
预警信号的发布和取消都由市能源应急指挥部负责。
不同等级的预警信号发布后,各相关单位必须及时启动或取消相应的专项预案。
预警信号的发布及等级的确认程序如下:4.分级响应机制4.1 I级应急响应市能源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各监测点的情况分析和预测,协调相关小组开展应急工作,并根据情况形成分析报告,上报市能源应急指挥部。
由于I级应急状况下,能源供应并不是十分紧张,相关单位通过组织平衡就可以解决。
因此,一般不需要采用强制措施,也不宜过分宣传。
对于个别地区出现的I级应急响应,只需要当地应急中心将情况上报市能源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进行备案。
必要时,再上报市能源应急指挥部。
I级应急响应处置流程图:4.2 Ⅱ级应急响应市能源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各监测点的情况分析和预测,结合各小组的意见,形成分析报告,及时上报市能源应急指挥部。
市能源应急指挥部应积极会同市应急中心,启动市级应急指挥平台,根据市应急总指挥部指令,启动应急预案,具体实施应急指挥调度。
发布Ⅱ级预警信号,各相关单位根据信号启动应急预案。
进入Ⅱ级应急状态,能源供应比较紧张,而且随时会升级为Ⅲ级。
市能源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出台相关政策。
必要时,可以采取采取强制措施,调用人员、设备等资源;市能源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该定期组织相关单位分析预测能源供应情况,及时上报市能源应急指挥部,迅速作出决策,尽量减少损失;能源供应小组除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外,还要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运输保障组启动预案,保证重要物资的运输畅通;应急资金组和安全保卫组要做好应急资金的使用和安全保卫工作;宣传报道组可以适当进行相关的宣传报道,重点在节能知识的普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