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生物学复习提纲2014212版

神经生物学复习提纲2014212版

神经生物学复习提纲 2014 我们的锅版名词解释10*3 3句话单选10*2简答题7*6+1*8一、名词解释1.突触后电位化学突触传递在突触后膜产生的突触反应,表现为膜电位偏离静息电位的变化。

根据变化方向和对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分为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突触后膜超极化形成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根据时间参数特征分为快的、慢的和迟慢突触后电位。

根据传递级数分为单突触、双突触和多突触的突触后电位。

2.电压门控通道通过神经元膜电位的改变控制功能状态(开或关)的离子通道,如电压门控钠通道、钾通道、钙通道、氯离子通道及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等。

能够通过开关产生跨膜离子电流,是神经电信号产生和传播的基础。

3.耳蜗电位在安静或给予声音刺激时,耳蜗可产生直流或交流的多种电位,统称耳蜗电位(cochlear potential)。

通常耳蜗电位包括微音器电位、总和电位、耳蜗内电位和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等。

4.神经-肌肉接头α运动神经的轴突离开脊髓后直接支配骨骼肌。

Α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是有髓纤维,它们在到达肌肉前先脱去髓鞘,以裸露的轴突末梢嵌入到肌细胞膜上称为终板的凹陷中,从而与肌细胞形成突触联系。

这种神经与肌肉之间的突触结构成为神经-肌肉接头。

接头中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肌肉终板不直接联系,而被充满细胞外液的接头间隙隔开。

终板有规则地向细胞内凹入,形成许多褶皱。

5.G蛋白耦联受体通过与GTP结合蛋白相互作用而发挥效应的受体。

该类受体特点为,在与激动剂结合后,之后通过G蛋白转导,才能将信号传递至效应器。

在结构上均由单一的多肽链构成,形成7次跨膜结构。

由配体结合域和G蛋白结合域组成。

6.高尔基腱器官高尔基腱器官(Golgi tenden organ)是肌肉张力变化的感受装置,与梭外肌串联排列。

分布于肌腹与肌腱的连接处。

其结构与肌梭相似,亦呈梭形,表面被结缔组织的被囊所包裹,囊内有数根腱纤维束,也有1--2条感觉神经末梢分布于腱纤维束上。

腱器官的传入冲动对支配同一肌纤维的α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主要功能是对肌肉主动收缩的张力信息进行编码。

7.光致超极化光致超级化是光感受器的换能机制。

是光照引起感受器细胞超级化效应的过程。

存在于外段膜上的视紫红质被光照激活后,视蛋白构象改变激活G蛋白,继而激活磷酸二酯酶(PDE), cGMP水解,钠通道关闭导致超极化。

8.关键期发育命运受环境影响的一个特定时期或细胞间通讯能改变细胞命运的一段时间叫“关键期”。

如关键期视剥夺导致视皮层眼优势柱和方位柱图形变化9.逆向跨神经元的变性变性是神经元的死亡性变化,是一种退行性改变。

失去靶组织引起神经细胞死亡的现象称为逆向跨神经元变性。

失去传入神经引起神经细胞死亡的现象称为正向跨神经元变性。

10.昼夜节律昼夜节律是指周期大约为24h的生物节律。

具有内源性(endogenous)和协同性(entrainment)两个基本特性。

哺乳动物时程分布受昼夜节律控制的生理活动包括睡眠-觉醒、体温调节、激素分泌、精神/运动、记忆等。

11.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包括即时记忆和工作记忆。

通常情况下,一条信息在几秒钟内就会从意识中消失,但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操作,需要临时地、主动地保留或复述某种有用信息,即时记忆的内容在时间上得到延续,就是工作记忆。

例如心算的时候需要在脑内将第一步计算结果临时保存下来,用于下一步计算。

12.生长锥神经元轴突和树突生长的末端被称为生长锥。

它是一种高度能动的细胞结构特化形式。

它的三个结构域是中央区、片状伪足和丝状伪足。

13.味蕾许多味觉感受器细胞和一些支持细胞、基细胞共同组成洋葱状的味觉感受器。

排列在舌头山表面遍布的乳头上,包括轮廓(环状)乳头、叶状乳头、真菌状乳头而丝状乳头上无味蕾。

14.边缘系统1952年,美国生理学家Paul Maclean将Broca边缘叶、Papez回路中围绕脑干相互联系与情绪体验、表达有关的解剖结构称为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的出现使动物具有体验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15.最后公路分布于脊髓腹角内侧和外侧的运动神经元受到不同的中间神经元群和不同的下行通路控制,所有信息最终汇聚到运动神经元上,再由运动神经元引起肌肉的收缩。

也就是说任何形式的运动(包括反射性运动和随意运动)都需要通过运动神经元才能实现,故运动神经元被称为运动系统的最后公路。

16.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自我复制、高度增殖能力,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向特定类型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的特殊或低分化细胞的总称。

神经干细胞主要存在于成体脑的脑室下区、室管膜区和海马。

17.嗅球是传递和处理嗅信息的初级中枢。

功能包括:1.接收和处理从嗅神经传入的嗅感受器神经元的信息;2.向前脑各部嗅皮层输送其处理后的信息;3.从中脑和前脑的中枢通路得到指令以调制和整合嗅信息。

18.神经元突触容量每个神经元能在树突和胞体上接受有限数量的突触,这个数量叫做神经突触容量19.LTD长时程压抑(long-term depression,LTD)是指突触强度的长时程减弱。

浦肯野细胞 (Purkinjecell,PC)接受攀援纤维(climbingfiber,CF)和平行纤维(parallelfiber,PF)的输入,平行纤维和爬行纤维的配对刺激后,细胞对平行纤维的长时程刺激出现反应的抑制。

广泛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如海马、小脑皮层和新皮层等脑区。

在海马,LTD可在产生LTP的同一突触被引出,但所给的刺激频率是不同的。

20.联合型学习个体能够在事件与事件之间建立起某种形式的联系或预示关系,这种学习称为联合型学习。

可分为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式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中,个体懂得刺激A出现预示刺激B出现;操作式条件反射中,个体懂得特定行为反应预示特定结果。

21.选择性注意在感受器感受到许多事物时将注意选择性地集中在某一个对象上称为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存在于视觉、听觉、躯体感觉、位觉等不同的感觉模式上。

当不同模式的感觉信息同时进入我们的大脑时,由于选择性注意机制,大脑能够优先注意其中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22.感受野视觉系统中,任何一级神经元都在其视网膜有一个代表区,在该区内的光学变化若能调制该神经元的反应,则称这个特定的视网膜区为该神经元的视觉感受野。

感受野是感知的基本单元。

分为感受器细胞、水平细胞、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组成。

23.(视皮层)功能柱具有相似功能的细胞,在厚度为2mm的视皮层内部,以垂直于视皮层表面呈柱状(或片状)分布。

在同一柱内的神经元的感受野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分为方位功能柱、眼优势柱、空间频率功能柱和颜色柱。

24.神经元学说西班牙CAJAL观察了全部神经组织,提出神经细胞是彼此独立,互不连接的神经元学说。

认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发生,遗传,结构,营养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有神经通路、神经回路和反射弧都是以简单或复杂的形式连结或排列而组成的。

二、简答题1.为什么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不存在轴突再生?因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许多抑制CNS轴突完全再生的因素:1)神经胶质瘢痕的形成;2)细胞微环境:CNS中的少突胶质细胞释放nogo分子,抑制轴突生长;3)靶组织的抑制作用;4)异位突触的形成;5)神经元本身的因素:一些轴突生长相关的蛋白表达量低。

2.简述从神经管到大脑形成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

神经管前端首先膨胀成3个脑泡,分别为前脑、中脑、和菱脑。

同时在两个地方向腹部方向发生弯曲,分别为脊髓和菱脑结合处,称为颈曲,另一个为菱脑和中脑结合区,成为头曲。

稍后在拉长的菱脑中端脑桥部位两侧出现了向背部的弯曲,称为桥曲。

在发育中颈曲和桥曲最终会被拉直,但头曲却一直保存下来,称为大脑和脑干以及脊髓的分界线。

紧接着进入5个脑泡的阶段,前脑泡分化为位于顶端的端脑和紧接的间脑,菱脑泡分化为较前的后脑和后端的末脑,中脑泡则不进行分化,其腔最终成大脑导水管。

成熟阶段端脑泡发育成大脑半球,间脑泡分化成背部的丘脑和腹部的下丘脑;后脑泡变成负责运动的小脑;末脑泡发育成称为神经中枢的延髓。

从发育的前脑两侧生成两个视泡。

3.在海兔的缩腮反应中, 敏感化与经典条件反射都能引起更强的缩腮反应。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引起差异的分子机制是什么?区别主要表现在:1)产生反应的分子基础不同;2)前者为联合型学习记忆,后者为非联合型学习记忆。

3)经典条件反射主要通过钙内流,激活钙调蛋白进而提高AC活性。

而敏感话主要通过5-HT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再激活AC;4)敏感化是单独出现的(US),而经典实验是配对(CS和US)出现的,且经典实验的反应更强,原因在于:敏感化中中间神经元释放5-HT作用于感觉神经元末梢5-HT受体,通过G蛋白通路使得胞内cAMP浓度上升,而经典实验除了通过G蛋白通路之外,还可以通过打开钙离子通道,使钙离子内流的方式进一步产生更多的cAMP,从而使反应更强烈。

●海兔敏感化:通过伤害刺激刺激尾部的感觉神经元,通过中间神经元使得鳃部感觉神经元神经递质释放增多,使得运动神经元敏感话化。

1)中间神经元释放5-HT;2)作用于感觉神经元末梢5-HT受体,激活AC使得胞内cAMP浓度上升3)cAMP激活PKA使得K离子通道磷酸化关闭,AP延长,钙内流增加,使得更多的递质释放。

●海兔经典条件反射的分子基础:1)非条件刺激US经过中间神经元(5-HT)激活运动神经元使感觉输入敏感化。

2)配对给予条件刺激CS和US,比单用US引起AC(腺苷酸环化酶)激活的程度更大,因为CS使更多Ca2+进入突触前末梢。

Ca2+/calmodulin与AC结合增强AC活性及对5-HT的反应,产生更多cAMP,激活PKA,使K通道磷酸化关闭,导致AP延长,使得更多的递质被释放。

3)cAMP-PKA途径在海兔经典条件反射中起重要作用。

4.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区别是什么?神经组织的细胞成分主要分为两类,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5.电突触的结构以及传导特点是什么?根据目前已经发现的证据,在哺乳类动物神经系统中,电突触主要分布及其传递的优点是什么?结构:是一种缝隙连接,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以及突触间隙构成,但两膜间隔仅2-3nm。

两侧膜无增厚特化,无突触囊泡。

超微组成:相邻膜上排列多个连接子。

连接子是由六个蛋白质亚基连接,中间一个亲水孔道的结构。

两侧膜上的连接子准确对接,形成缝隙连接通道。

传导特点:电突触有以下几个传导特点:①以电信号为媒介,不需依靠神经递质②几乎无突触延搁,可以实现几个神经元几乎同步去极化③相接触的两细胞细胞质相同,通过离子流动来产生电流,离子流动是双向的,故在电突触中电信号的传导也可以是双向的④突触后神经纤维较细,电阻较大,于是在相同电流下可产生较大的电压⑤突触后电位形状大小与突触前电位相关,电传导会有损耗,但只要有离子流动,就有动作电位产生,在阈值之下的电位也可以引起传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