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所致的一组贫血。

前者缺乏则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后者缺乏则“一碳基团”的转移发生障碍,棱苷酸特别是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减少,以致骨髓中幼红细胞内DNA的合成也受到影响。

细胞分裂增殖的速度下降,因而导致贫血。

除恶性贫血外,属于营养不良性贫血范畴。

其特征:面色苍白手脚冰凉缺铁性贫血贫血程度严重。

维生素B12缺乏时,因周围神经变性导致肢端麻木、针刺、冰冷等感觉异常以及行走困难等神经系统症状。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1.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的临床症状、骨髓象及血象的改变相似,但维生素B12缺乏可有神经系统症状,而叶酸缺乏无神经系统症状。

2.实验室检查①外周血象为大细胞正常血红蛋白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94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32Pg,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网织红细胞正常,即可做出诊断。

②骨髓血片呈巨幼红细胞增多,红细胞体积较大,核染色质疏松。

③血清叶酸值<6.8mmol/L(3ng/ml)、红细胞叶酸值<227mmol/L(100ng/ml)提示叶酸缺乏。

④若叶酸值正常,应测孕妇血清维生素B12值,若<90pg/ml,提示维生素B12缺乏。

3.诊断(1)有维生素B12生理需要量增加或偏食而致营养不良的病史。

(2)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血液学改变。

(3)维生素B12浓度测定。

若无条件进行该项检查,可予维生素B12进行治疗性实验,疗效显著亦支持诊断。

(4)除外其他原因昕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鉴别诊断:巨幼红细胞增多可见于:①红细胞生成的过度刺激(如失血或溶血);②膜表面积增加(如肝脏病时),红细胞容量增加,所以红细胞显得直径大,但较薄,中心浅染区扩大,在部分阻塞性黄疸和胆固醇增高病例,红细胞的表面积亦较大;③黏液性水肿、再生低下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及骨髓增生性疾病;④红白血病、白血病、维生素B6反应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难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亦可见于缺铁性贫血,尿毒症和骨髓增生性疾病等。

可能时应测定血清中维生素B12及叶酸的含最以资鉴别。

药物治疗1.维生素B12B12体内储存为3~5mg,易于补充。

B12的用量随病情轻重而定,开始时一般用100~500μg,每日肌注1次,连续2—3周,若神经系统损害明显,开始剂量宜大,每日500~1000μg肌注,以后逐渐减少,间隔时间延睦,每周2次,待血象恢复正常后则改为每月1000μg,维持2~3个月,必要时作鞘内注射。

20次肌注B12 1000μg可提供3mg的存储。

注射后2~3天内,大多数病人体力和食欲增加,舌炎改善,舌乳头在4—7日内再现,2~3周后恢复正常。

血象显示网织红细胞增加,5~8日后上升至高峰,此后逐渐下降,中性粒细胞在1周后恢复正常。

骨髓于6~10小时后巨幼红细胞明显减少。

24~48小时后红细胞系统恢复至正常幼红细胞。

可用甲钴胺口服剂,每片0.5mg,每日2~3次。

2.叶酸体内储存为5~10mg,易于补充。

叶酸缺乏者可每日口服5~10mg。

维生素C能促使叶酸变成四氢叶酸而参与核酸代谢,可同时口服,每日300mg。

若胃肠症状明显而不吸收时,在开始治疗的头2~3天内可改为肌注,每日10~15mg。

连续治疗3个月,或至血象完全恢复正常为止。

叶酸缺乏和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临床症状和血象在早期基本相似,但二者的治疗则不同。

若维生素B12缺乏患者单用叶酸治疗,开始也可好转,但后来可加重神经系统损害;反之,叶酸缺乏者,用维生素B12治疗很少能完全恢复至正常。

因此,可测定血清中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浓度以确诊。

若受条件限制而无法确诊,则可以作治疗试验以助确诊,每日注射维生素B121~2μg或叶酸200μg,同时每日检查网织红细胞和每2~3灭测定红细胞比容。

若用小剂量维生素B12往射有效,则为维生素B12缺乏症。

若用小剂量叶酸有效,则属叶酸缺乏症,因该剂量的维生素B12对叶酸缺乏者无效。

同样,该剂量的叶酸对维生素B12缺乏者亦无效。

也可开始先用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常规剂量同时治疗,并密切观察疗效。

但我国维生素B12缺乏者罕见,所以对大多数病人来说,联合用药往往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其他药物治疗后期常并有缺铁现象,应予补克铁剂。

严重病例治疗开始48小时内可致低钾血症,必须加以注意。

其他如钙、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K等也应加以纠正。

(四)输血一般无须输血,维生素B12治疗后48~72小时内即有效,但在下列情况下则属必要:①循环虚脱伴高心排出量性心力衰塌和肺淤血;②严重的持久的心绞痛;③精神障碍的老年人,红细胞比容小于15%。

最好输浓缩红细胞。

输血时应严密监护,缓慢静滴,每分钟约1ml,4~6小时内不超过250ml。

【药膳食疗】1,大枣木耳粥:[原料]大枣30 g,黑木耳15 g,粳米100 g,冰糖适量。

[制法]大枣去核;黑木耳水发、去蒂、洗净、切丝。

粳米淘净,加水1000 mL,大火烧开后,加入大枣和黑木耳,转用小火慢熬成粥,下冰糖熬溶。

[功效]益气健脾,凉血止血。

用于肝肾阴虚型再障,症见盗汗者。

[服法]分1~2次乘温空腹服,连服3日。

2,花生衣:[原料]花生衣12 g。

[制法]将花生衣研碎、备用,然后用水冲服。

[功效]益气健脾。

用于再障和出血的患者。

[服法]每日分2次冲服。

3,羊骨大枣糯米粥:[原料]羊胫骨250 g,大枣10枚,糯米100 g,姜丝、麻油、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羊胫骨敲裂、砍成小段;大枣去核;糯米淘净。

加水 1 000 mL,大火烧开后,加入羊胫骨、大枣和姜丝,转用小火慢熬成粥。

[功效]补肾健骨,益胃健脾。

用于脾肾阳虚型再障。

[服法]分1~2次乘温空腹服,连服10日。

4,羊肉糯米粥:[原料]羊肉100 g,糯米100 g,黄酒、姜丝、花生油、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羊肉洗净、切成小块,放于沙锅中,炒干水分后,加入花生油、姜丝、精盐、黄酒,爆炒入味。

焖至熟透。

糯米淘净,加水 1 000 mL,大火烧开后,加入熟羊肉,转用小火慢熬成粥,下味精,调好味。

[功效]益气血,补虚损,暖脾胃。

用于气血两虚型再障。

[服法]分1~2次乘温空腹服,连服7~10日。

5,糯米核芝二黄粥:[原料,]核桃仁、黑芝麻、黄豆、黄芪、山药各15 g。

大枣10枚。

糯米100 g,冰糖适量。

[制法]核桃仁去膜、捣碎;黑芝麻研末;黄豆、山药分别洗净、沥干;大枣去核;黄芪用纱布包好。

糯米淘净,加水1 000 mL,大火烧开后,加入核桃、黄豆、山药、大枣和药纱包,转用小火慢熬成粥,取出药纱包,下黑芝麻末、冰糖,至冰糖熬溶。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养胃。

用于气血亏虚型再障。

[服法]分1~2次乘温空腹服,连服10~15日。

6,黑木耳枣汤:[原料]黑木耳15 g,大枣15枚,冰糖10 g。

[制法]将黑木耳、大枣用温水泡发并洗净,放入小碗中,加水和冰糖。

将碗放置锅中蒸约1小时即可。

[功效]和血养荣,滋补强身。

用于贫血。

[服法]2次/d,1个月为1个疗程。

7,桂圆童子鸡:[原料]童子鸡1只(1 000 g),桂圆肉30 g。

[制法]把鸡挖去内脏、洗净,放入沸水锅中氽一下捞出,放入蒸钵或汤锅,再加桂圆、料酒、葱、姜、盐和清水,上笼蒸1小时左右,取出葱、姜即可。

[功效]补气血,安心神。

可辅治贫血、失眠、心悸。

[服法]佐餐食。

8,冬虫夏草鸭:[原料]雄鸭1只,冬虫夏草5~10枚。

[制法]雄鸭去毛及内脏、洗净,放在沙锅或铝锅内,加冬虫夏草、食盐、姜、葱调料,加水以小火煨炖,熟烂即可(或将冬虫夏草放于鸭腹内,置沙锅内,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调味服食)。

[功效]补虚助阳。

用于久病体虚,贫血。

[服法]佐餐食。

9,蔬菜水果汁:[原料]菠菜200 g,胡萝卜400 g,橘子100~200 g,芹菜60~100 g,苹果400 g,牛奶60 mL。

[制法]将以上蔬菜和水果碎入果汁机内榨汁,加牛奶饮。

[功效]补气养血。

用于贫血。

[服法]10 mL/次,2次/d。

10,花生衣红枣汁:[原料]花生米100 g,干红枣50 g。

[制法]花生米温水泡毕小时,取皮。

干红枣洗净后温水泡发,与花生米皮同放铝锅内,倒入泡花生米水,酌加清水,小火煎半小时。

捞出花生衣,加适量红糖即成。

[功效]养血补血。

用于营养不良性贫血、恶性贫血。

[服法]3次/d,饮汁并吃枣。

11,再障食疗方:[原料]牛骨髓、生山药、蜂蜜各230 g,冬虫夏草、胎盘粉各30 g。

[制法]将以上各味共捣匀入瓷罐中,放入锅内炖30分钟。

[功效]补脾健胃生血。

用于脾肾亏虚的再障患者。

[服法]每次2汤匙,2次/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