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模拟试卷10班级姓名学号(注:所有题目均在答题纸上作答;按试卷在上、答题纸在下的顺序整齐后交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出并将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左传》是先秦历史散文名著,它的作者相传为()。
A.左思 B.左丘明 C.韩非子 D.司马迁2.先秦诸子中,文章写得汪洋恣肆,并多采用寓言形式来说理的是()。
A.老子B.庄子C.孔子D.孟子3. 《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所指斥的是( )。
A.武姜B.郑庄公C.公子吕D.共叔段4.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A.清新淡雅B.豪放飘逸C.深婉华美D.沉郁顿挫5.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对南霁云这个人物表述不确切的是( )。
A. 博闻强记 B.忠勇刚烈 C.断指明志 D.嫉恶如仇6.《张中丞传后叙》在写作上的最大特色是()。
A.抒情和议论并重 B.议论和叙事并重C.叙事和抒情并重D.叙事和描写并重7.被后世称作“诗仙”的诗人是()。
A.屈原 B.陶渊明 C.李白 D.杜甫8.1921年出版的我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部新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A.郭沫若 B.闻一多 C.胡适 D.艾青9.“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是朦胧诗派代表诗人()的诗句。
A.舒婷 B.席慕蓉 C.北岛 D.顾城10.《苦恼》中有深化主题和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作用的一组对比是( )。
A. 车夫与军官的对比B. 车夫与三个青年的对比C. 老车夫与青年车夫的对比D. 人与马的对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南宋时朱熹将《》与《》、《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2. 苏轼与父苏洵、弟()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鲁迅惟一一部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的小说是()。
4.重湖叠巘清嘉,(),()。
(柳永《望海潮》)5.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李煜《乌夜啼》)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辛弃疾《丑奴儿》)6.南朝宋刘义庆的()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阅读理解题(本题共40分)(一)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3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句中的词语。
(3分)A.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东面”:B.河伯始旋其面目。
“始”:C.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少”:2.翻译下面句子。
(6分)A.(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3分)4.写出出自本段文字的一则成语。
(1分)(二)阅读李斯《谏逐客书》中的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故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请回答:1.翻译下列句子: A.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3分)B.却宾客以业诸侯(2分)2.本段最主要的说理方法是什么?(3分)(三)阅读《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9分)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1.解释句中词语。
(3分)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既而”:B.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堪”:C. 无庸,将自及。
“及”:2.根据这段文字的内容,简要分析公子吕、郑庄公的性格特征。
(6分)(四)阅读《留侯论》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1.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一个人成功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5分)2.这段的论点是什么,老人为什么教之?(5分)四、作文题(40分)阅读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机会有一个老人有天晚上碰到一个神仙,这个神仙告诉他说,有大事要发生在他身上了,他有机会得到很大的财富,在社会上获得卓越的地位,并且娶到一个漂亮的妻子。
这个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这个奇迹的承诺,可是甚么事也没发生。
这个人穷困地渡过了他的一生,最后孤独的老死了。
当他上了西天,他又看到了那个神仙,他对神仙说:“你说过要给我财富,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漂亮的妻子的,我等了一辈子,却甚么也没有。
”神仙回答他:“我没说过那种话,我只承诺过要给你机会得到财富,一个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和一个漂亮的妻子,可是你却让这些从你身边溜走了。
”这个人迷惑了,他说:“我不明白你的意思?”神仙回答道:“你记得你曾经有一次想到一个好点子,可是你没有行动,因为你怕失败而不敢去尝试?”这个人点点头。
神仙继续说:“因为你没有去行动,这个点子几年后被给了另外一个人,那个人一点也不害怕地去做了,你可能记得那个人,他就是后来变成全国最有钱的那个人。
还有,你应该还记得,一次城里发生了大地震,城里大半的房子都毁了,好几千人被困在倒塌的房子里,你有机会去帮忙拯救那些存活的人,可是你却怕小偷会趁你不在家的时候,到你家里去打劫,偷东西,你以这作为借口,故意忽视那些需要你帮助的人,而只是守着自己的房子?”这个人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神仙说:“那是你的好机会去拯救几百个人,而那个机会可以使你在城里得到多大的尊荣和荣耀啊!”神仙继续说:“你记不记得有一个头发乌黑的漂亮女子,那个你曾经非常强烈地被吸引的,你从来不曾这么喜欢过一个女人,之后也没有再碰到过像她这么好的女人?可是你想她不可能会喜欢你,更不可能会答应跟你结婚,你因为害怕被拒绝,就让她从你身旁溜走了?”这个人又点点头,可是这次他流下了眼泪。
神仙说:“我的朋友啊!就是她!她本来应是你的妻子,你们会有好几个漂亮的小孩,而且跟她在一起,你的人生将会有许许多多的快乐。
”我们每天身边都会围绕着很多的机会,包括爱的机会。
可是我们经常像故事里的那个人一样,总是因为害怕而停止了脚步,结果机会就溜走了。
我们因为害怕被拒绝而不敢跟人们接触;我们因为害怕被嘲笑而不敢跟人们沟通情感;我们因为害怕失落的痛苦而不敢对别人付出承诺。
不过,我们比故事里的那个人多了一个优势,那就是:“我们还活着,我们可以从现在起抓住和创造我们自己的机会。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B2. B3.D4.D5.A6.B7.C8.A9. C10.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论语》《孟子》2. (苏辙)3. 《伤逝》4.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5.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6. 为赋新词强说愁却道天凉好个秋7. 《世说新语》三、阅读理解(本题共40分)(一)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3分)(意思对即得分)1.解释下面句中的词语。
(3分)A.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东面”:面向东B.河伯始旋其面目。
“始”:才C.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少”:以……为少;小看2.翻译下面句子。
(6分)A. (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B. “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3.这段寓言的寓意是什么?(3分) 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或: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
4.写出出自本段文字的一则成语。
(1分)望洋兴叹(二)阅读李斯《谏逐客书》中的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1.翻译下列句子: A.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3分)泰山不拒绝细小的泥土,所以能成就那样高大B.却宾客以业诸侯(2分)拒绝宾客以使诸侯成就功业2.本段最主要的说理方法是什么?(3分)对比。
答“类比”、“事实证明”可得1分(三)阅读《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9分)1.解释句中词语。
(3分)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既而”:不久B.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堪”:能忍受C. 无庸,将自及。
“及”:赶上(遭殃)2.根据这段文字的内容,简要分析公子吕、郑庄公的性格特征。
(6分)(意思对即给分)公子吕:忠心、直率、急躁。
郑庄公:阴险狠毒、工于心计、老谋深算、深藏不露。
(四)阅读《留侯论》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1.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一个人成功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4分)首先要有杰出的才能,其次要有过人的气度。
2.这段的论点是什么,老人为什么教之?(4分)忍小忿而就大谋;“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之计谋,以侥幸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张良只具其一,未具其二,是以老人教之。
四、作文(40分)一类卷(36—40分)A内容:中心突出、见解深刻B语言:行文流畅、语言准确C篇章:结构谨严、层次明晰评分细则:以38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a、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二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b、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B项突出的,获得满分);c、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二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二类卷(30—35分)A内容:中心明确、内容充实B语言:文从字顺、语言基本准确C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评分细则:以32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a、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b、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B项比较好的,获得本类卷最高分);c、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三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