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政府经济管理概论第七章区域经济管理第七章区域经济管理壹、名词解释△区域(P158):是壹个空间的的概念,是指地球表面的壹定的地域空间。
△区域的类型(P158):1.根据自然特征划分的自然区域。
2.根据行政管理的地域范围划分的行政区域。
3.根据经济联系划分的经济区域。
△经济区(P159):于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以劳动地区分工为基础形成的不同层次、具特色的国民经济地域单元。
△经济区域(P159):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存于的某些特定问题,政府往往按照壹定的指标或原则,对全国或特定区域进行分区划片,将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从空间上划出其边界,阐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和问题,且对经济区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规划和对策,这就是经济区划。
△区域经济管理(P161):区域经济管理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从全国和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采取相应的政策,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指导、调节和控制,从而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概念(P163~164):对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进行全局性、综合性的谋划和部署。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概念(P171~172):是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安排,为指导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具体和可操作性的依据。
△大区域规划(P172):是按照全国划分的综合经济区范围,由中央主持编制的规划,它对推动省区间的经济协作和联合,促进经济区的全面协调发展有更要作用。
△行政区规划(P173):是以行政区为单位的区域规划,它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直接配套,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化。
△区域经济政策的概念(P175):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旨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协调区域关系的壹系列政策的总和,它是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手段。
△区域金融政策(P177):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主要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总量平衡问题。
△区域投资政策(P178):通过政府的直接投资行为和改善区域投资环境的各项措施,引导社会投资的方向,且吸引区外资金的流入,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合作的概念(P178~179):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为了谋求壹定的经济社会利益,依据壹定的协议或合同,将生产要素于地区之间重新配置和组合的活动。
二、简答题、论述题☆区域的特征?(P158)1.空间性和可度量性。
2.层次性和开放性。
3.同质性和不重叠性。
☆区域经济管理的作用?(P162~163)1.稳定和协调作用。
2.纽带和桥梁作用。
3.创新和突破作用。
☆经济区的类型?(P159)部门经济区单壹经济区经济区特殊经济区流域区多功能经济区综合经济区☆中央政府区域经济管理的内容?(P161)1.促进全国范围内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充分发挥各区域的优势,形成地区之间合理的劳动地域分工,实现区域经济的互补互利。
2.正确处理区际关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建立公平、合理的区域经济秩序。
☆地方政府区域经济管理的内容?(P161~162)1.于全国发展战略指导下,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对区域经济的中长期发展进行具体指导。
2.落实中央政府的区域政策,且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政策措施,对区域经济运行进行调控,促进区域经济结构合理化,帮助落后地区的开发,减少经济波动,使区域经济稳定发展。
3.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引导地区企业的发展方向。
4.按照“合理分工,分级管理”的原则,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地方的自然资源。
5.促进区域市场体系的完善,维护市场秩序。
☆区域经济管理的特点?(P162)1.管理目标的相对独立性。
2.管理模式的灵活性。
3.管理手段的综合性。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P164):1.区域性。
2.从属性。
3.综合性。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P164~166):1.战略指导思想和方针。
2.战略目标。
3.战略重点。
4.战略步骤。
5.战略对策。
☆区域经济发展的内部条件及其综合评价?(P166~167):1.区域经济发展的内部条件是多方面的,大体包括自然条件、人口条件、经济社会条件三个方面。
2.内部条件的综合评价包括:数量和质量评价;供给和需求的对比分析;分析各类资源于全国或大区域中所处的地位,以获取区域内各类资源的总体情况。
☆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P167):区域是壹个开放的系统,其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
首先,全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区域的经济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其次,区域的发展和全球的发展也是紧密相连的。
☆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P168):区域发展可划分为待开发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高级化阶段。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P168~169)1.从建国到1979年这壹阶段,主要推行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2.改革开放初期推行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行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和指导思想?(P170~171)[论述题掌握] 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拉大了。
西部地区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地区差距的扩大也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为了实现我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十分必要,于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西部地区的发展,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意义。
指导思想: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量力而行,按客观规律办事;抓住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集中力量率先解决关系西部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为西部开发打好基础;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论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西部开发;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运用新的思路,积极探索西部地区开发的新机制和新方法。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策略和对策?(P170~171)[论述题掌握]重点任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特色旅游业;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
力争用5到10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西部开发有壹个良好的开局。
到21世纪中叶,要将西部地区建成壹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新西部。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对策是:围绕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对内开放、吸引人才和发展科技教育等方面,国务院提出: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优先安排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规划的联系和区别?(P172):1.联系表当下:俩者均是对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设想,是指导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而且区域规划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延续、深化和细化,是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所进行的进壹步谋划。
2.区别表当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涉及较长的时期,于15年之上,设想比粗略,表述是轮廓性或粗线条的,起到指明方向、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作用;区域规划壹般为5-10年,设想比较具体,提出的方案更具可操作性,能够对区域经济运行进行具体的指导和调节。
☆专项规划?(P173~174):专项区域规划是围绕特定范围或特定产业而制定的规划,包括:城市发展规划;工业区规划;农业区规划;资源开发区规划;风景旅游区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制定的阶段?(P174):包括:前期准备阶段;预测和目标设计阶段;内容设计阶段;规划方案形成和选优阶段。
☆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原则?(P172)1.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原则;2.统筹兼顾原则;3.可持续发展原则。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要素?(P175~176):1.区域经济政策的主体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是政府调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2.作用对象是区域,重点对象包括俩类区域:重点发展区域;“问题”区域。
3.目标于于:(1)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2)优化资源配置。
(3)建立公平合理的区际关系。
4.手段有:(1)财政金融和税收手段。
(2)直接投资手段。
(3)利益分配手段。
☆区域财政政策?(P176~177):区域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分配关系的调整来协调区域关系,促进区域经济稳定发展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政策。
具体手段有:(1)地区税收手段。
(2)财政支出手段。
(3)财政转移支付手段。
☆区域产业政策?(P177~178):区域产业政策以区域内各产业为对象,通过对各产业的保护、扶持、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关系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于落后地区,通过强有力的产业政策,推动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且立足于资源优势发展主导产业;于发达地区,要着眼于发展新兴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区域经济合作的要素?(P179):1.区域经济合作的主体是多元的;2.区域经济合作的对象包括各种生产要素;3.区域经济合作的目的由主体决定。
☆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P180):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是多样的。
从主体划分,能够分为民间合作、官方合作及官民合作;从内容划分,能够分为商品贸易、物资交换、资本合作、技术合作、人才合作、信息合作以及混合合作,前俩者为低层次的合作形式,后为高层次的合作形式;从合作的方式划分,能够分为多区域企业合作运营、多区域企业股份化合作、异地办独资企业等;从合作的范围划分,能够分为大区域间的合作、省(市、区)间的合作、省(市、区)内经济合作、城市间经济合作。
☆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历程?(P180~181):建国以后较长时期,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以部门“条条”管理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合作得到了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主要体当下地区间、城乡间进行余缺物资的调剂和技术、资金协作;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也全面铺开,地区、城乡、企业之间的四位壹体(物资、技术、资金、人员)的联合开始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新的高潮,合作的范围、内容、形式均更加多样化,且朝着长期稳定的方向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管理的重点、具体目标和具体要求?(P181~182):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管理的重点是要克服由于区域利益矛盾引起的区域经济冲突,达成区域间壹种合理、和谐的分工协作关系。
具体目标有:(1)各区域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充分发挥经济优势,形成较强的竞争力;(2)生产要素于区域间的自由流动,形成了全国统壹的大市场,打破地方保护主义;(3)通过长期的合作、发展,使各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通提高。
具体要求是:(1)区域经济合作是经济主体的自主自愿行为,各级政府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国家要根据国民经济空间结构合理化的总体要求,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把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有机结合起来;(3)要引导企业进行以资本为纽带的联合和兼且,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空间的优化组合,以形成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区域分工格局和区域联系;(4)实现各级政府间权力的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