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

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

在维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前提下,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政 权的力量全面干预国民经济;新经济政策是在保证公有制为 主的条件下,允许私人经济存在,把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结 合起来,两者都是借助合理手段恢复发展经济。
概念辨析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开创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先河。赫鲁晓夫改 革是突破斯大林模式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在一定程 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一味否定斯大林造成人们
农业 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
概念辨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列宁在《十九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 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 什么主义是可笑的。 ” 1921年春天,列宁说:“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 法令,在一个小农的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 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认为:从俄国革命和未来一切社会主义革命来看,最 根本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关系,就是工人阶 级同农民的联盟。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 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 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
关注史实
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 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人伍,仅用4个月 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 。
o1936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即斯大林 模式形成。它在实行初期推动了苏联经济建设的 进行。故在战争爆发之后,能很快的完成部署。
o斯大林模式具有很高的动员能力和组织效率 。
概念辨析 斯大林体制1与罗斯福新政2的比较
实施目的 对后世的影响 实质
1是为加速社会主义 1存在许多弊端,造成 1是社会主 建设,建立社会主义 一些社会危机,以后 义建设的一 工业化。 改革也没能改变。 种模式。 不 2是在维护资本主义 2所体现的国家干预经 2是资本主 同 自由制度前提下,通 济的做法被二战后许 义的自我调 过部分调整生产关系,多资本主义国家借鉴。 整。 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 更广阔的空间,注入 新的活力。
合作探究
突破重难点
探究1、重商主义(P87)、自由主义(P95)、
凯恩斯主义(P121)、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P123)
各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其主张有何不同?
探究2、里根政府与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有哪 些不同?
概念辨析
自由放任主义经济理论 laissez-faire
自由放任主义,源自于法语,意为“顺其自然”,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是和工业革命时代生产力 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政策良方,对美国及整个西方 水平相适应的,在 18世纪晚期,为各国资产阶 资本主义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级所推崇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亚当· 斯密,在他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对此进 行了详细的阐述。该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 而 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 “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社会经 策却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这说明:单纯的 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 自由主义政策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 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对于政府而言, “只有管的少,才能管的好”。 了。
教材自相矛盾处
?必修2第90页:“工业革命以后,欧美资产阶级确 立对世界的统治。” ?必修3第64页:“第二次工业革命,也称为电气革 命。 ……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 形势,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 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概念辨析
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认识
1、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 丰富的廉价原料、拓展利润更为丰厚的投资场所提供了便 利,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这是一个非常不平等的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对殖 民地半殖民地大肆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沉的灾难, 犯下了滔天罪行。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冲击了殖民地半殖 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 各地区间的互相联系。
概念辨析
罗斯福新政是不是凯恩斯理论的运用?
o凯恩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o1934年,他曾到华盛顿,这时罗斯福正采取与 自由放任不同的国家干预政策,以应对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的思想不谋而合。
o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出版。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 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 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的经济学 说,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二 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并造就了五六十 年代的高经济增长。
这是因为亚太经合组织只是一个区域性的经 济合作组织,是一个论坛性的经济组织,而并 未形成区域性经济集团,其并未实现互惠关税 等,最多只能说其目前正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 发展,按照《茂物宣言》,要实现贸易和投资 自由化的目标,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 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
教材自相矛盾处
?必修1第146页:“1991年底,欧洲共同体各国在 荷兰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 ?必修2第130页:“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 署《欧洲联盟条约》。” 1991 年12 月 11 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 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 《欧洲联盟条约》 (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简称 “马 约”)。1992年2月1日,各国外长正式签署马约。经欧 共体各成员国批准,马约于 1993 年11 月1 日正式生效, 欧共体开始向欧洲联盟过渡。 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的思想混乱
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搞“乱”了,戈尔巴乔夫改 革把苏联搞“跨”了。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的局限性是:没有突破 计划经济体制。 在苏联历史上始终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是如何 使农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问题。
概念辨析
“福利国家”
时间: 二战后 国家: 西方国家 相关的制度: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
概念辨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特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管理方法、高度集中、行政管理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手段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经济体制 单一的公有制 在公有制的前提下, 允许多种所有制形 式存在 相同: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苏俄两种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我国建 设社会主义有什么启示?
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实事 求是,与时俱进。
经济政策的调整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要有利于广大人 民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社会主 义建设的道路是艰难和曲折的;改革是社 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途径。
概念辨析
计划与市场问题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最大的区别 在于:市场和计划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相 都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济。 同 经济都曾得到发展。
“斯大林模式”与中外其他模式的比较重工业 集体化农庄 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 苏维埃体制(高 度集权、一党制、 终身制)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模式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并存
农、轻、重协调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中 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
失业保险、教育。
原因: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作用: 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
积极作用。
弊端: 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国家运用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 实质: 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 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概念辨析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组成的经济集团?为 什么亚太经合组织不是?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是计划经济,以行政命令取代市场, 否定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新经济 政策则是有限度地恢复私人资本主义,允许市场,发展商品 经济。因此,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市场和计划在国民经济中 的地位不同
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最相似的是:在维护社会 制度的前提下,借助合理手段恢复发展经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