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第二章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1. 主张正确处理慈爱与严格要求二者之间的关系, 慈爱和严教结合。 “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反奖,应呵反笑。” 2. 批评当时许多家庭父母对子女“无教而有爱”。
第二讲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三、教育思想内容: (二)威严有慈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 3. 主张父母对孩子从小就要严格要求,勤于教诲, 不能溺爱和放任。 “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 “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 4. 认为肉体惩罚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 推崇棍棒教育。
第二讲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三、教育思想内容 (三)均爱勿偏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如何才能做到均 想一想 爱而不偏袒?
第二讲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三、教育思想内容 (三)均爱勿偏 (四)应世经务 广泛学习,学以致用
第二讲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三、教育思想内容 (三)均爱勿偏 (四)应世经务 (五)重视风化陶染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 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与善人居”、“慎交友”、“交益友”。
四朝为官。
《颜氏家训》-我国封建社会第 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
第二讲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共20篇,其中序致、教子、兄弟、治家、慕贤、勉学、涉务 等
第二讲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二、教育思想目的:立身扬名、光宗耀祖
三、教育思想内容: (一)固须早教 理由: 第一,儿童年幼时期,心理纯净,各种思想观念还没有形 成,可塑性很大。 第二,幼年时期受外界干扰少,精神专注,记忆力也处于 旺盛时期,能把学习的材料牢固地记住,以至年长时期都不会 忘记,而年长以后思想不易集中,记忆力逐渐衰退。
课外阅读: 1、贾 谊:《新书》。 2、颜之推:《颜氏家训》。 3、刘景荣,论颜之推的历史教育思想, 《学术论坛》,2005年10期 4、秦学智,颜之推论学习, 《教育史研究》,2002年4期 5、李春琴 张涛,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通化师范 学院学报》,2005年3期 6、戴莉,颜之推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及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年4期 7、李鹏辉,《颜氏家训》的人文关怀及现代启示,《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年 32卷 1期 8、博仔,彭燕,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湖南教育》, 2004年 15期 9、孙玲,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太原教育学院报》, 2005z1期 10、庞桥,王守仁的教师道德思想浅析,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3期 11、户华为,张履祥的耕读治世思想与实践, 《泰山学院学报》, 2004年4期
第二讲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三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二、儿童教育的意义 “古者小学已子养得小儿子这里定,已自是圣贤坯璞了” “蒙养弗端,长益浮靡”, “而今自小失了,要补填,实是难。”
第二讲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三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三、儿童教育的内容 “知之浅而行之小者” “小学是事,如使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 依此规矩做去。” “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 、隆师、亲友之道。” “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 ,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 数之文。” “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兄等事。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 ,就上面讲究所以事君、事父兄等事如何。”又说:“小学之 事 ,知之浅而行之小者也;大学之道,知之深而行之大者也。” “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 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 ”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 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臵,便至荒芜矣。”
第二讲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结合心理学知识,分析一下重视早 想一想 期教育是否据科学性?
第二讲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三、教育思想内容: (二)威严有慈
第二讲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二节 贾谊论早期教育 二、教育思想 (四)论教学方法 “人主太浅则知暗,太博则业厌:二者异失同败,其 伤 必至。故师傅之道:既美其施,又慎其齐;适疾徐,任多 少;造而勿趣,稍(稽)而勿苦,省其所省,而堪其所堪 ,故力不劳而身大盛,此圣人之化也。” (五)重儒术 1、文化方面:主张注重《春秋》《礼》《诗》《乐》 等儒家经典的传授。 2、治国方面:提倡效法古圣先王之道,加强历史知识 的学习。 3、道德教育方面:倡导的忠、信、义、礼、孝、仁等 道德观念。 4、身体保健方面:教养结合。
第二讲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个教育思想中最精彩的 部分之一。他提倡顺应儿童的性情,按照儿童的能力,寓教于 乐,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种教学手段,即考德、读书、习礼、 歌诗,还亲自为儿童设计了每日的功课表,使他们在德智体美 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近代教育理论的 产生开创了先河,比西方最早提出自然教育思想的法国卢梭《爱 弥儿》(1762年)早了200多年。
第二讲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纵观古代教育家对儿童教育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儿童教育的意义:奠定人生的基石 2、儿童教育的方针: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3、儿童教育的形式:动静结合,知行统一 4、儿童教育原则:从儿童的特点出发 在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思想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对于精华 部分,我们要继承和发展;而其中的糟粕,需要我们剔除和改 进。中国近现代儿童教育思想,正是在继承古代之精华、剔除 其糟粕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第二讲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二节 贾谊论早期教育 二、教育思想 (二)选左右 1、设师、保、傅官,建保博教育制度; 2、慎择师、保、傅官。 (三)论品德修养 1、明确“品善之体”: 2、积小成大,防微杜渐: “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当夫轻 始而傲微,则其流必至于大乱也。” “焰焰不灭,炎炎奈何;萌芽不伐[fá] ,且折斧柯”。 3、重视环境的影响: 中人之性“似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缁则黑”。 “孝悌博闻有道术者”,
议一议
你是怎么看待棍棒教育的?
第二讲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三、教育思想内容: (二)威严有慈
高长广:现在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犯了小错,不打,犯了大错,也 不打。舍不得呀!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孩子都骄横跋扈?有时不打,你是害 了他。我们门口有个初中,我看到那些孩子我都害怕。我绕着走。晓之 以理,动之以打,这才是正道。自己的孩子谁也舍不得打。你有别的好方 法,那就更好了。 徐建和:孩子进北大并不代表今后的人生必然成功,也不能就此 肯定家庭教育的成功。棍棒教育压抑孩子天性、扭曲孩子心灵,即便侥 幸“打进北大”,仍不免留下诸多“硬伤”。成功的教育首先要让孩子 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以成绩论英雄显然是在舍本逐末,追捧“狼爸”也 无非是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 王乐良:多少孩子在溺爱娇惯中长大,却没人用强力把孩子塑造成 自强、有礼貌、有良知、懂感恩的人,这是家庭学校教育的失败。适当 的惩罚,让其知道敬畏、知道反省、知道义务和责任,是必要的。但惩罚 不可过度。
第二讲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二、儿童教育的程序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 诵 书讲书,次歌诗。” 这样的教学程序,体现了动静搭配、学行结合的原则。 三、儿童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1、顺其性情,寓教于乐 2、随人分限,因材循序 “随人分限所及” “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 3、分班教学,相互观摩 “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 就
第二讲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二节 贾谊论早期教育 一、生平简介 贾谊,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 ,生于公元200年,卒于公元前 168年,是西汉初期最有才华的 学者之一。 他虽然英年早逝,却积累了丰 富的君主教育的实践经验,主 要见之于《新书》的《胎教》 、《保傅》、《傅职》、《劝 学》诸篇中。
第二讲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颜之推
贾谊
朱熹
王守仁
第二讲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生平简介
颜之推(531-约595年)字介, 北齐文学家,建业(今南京市 )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 家、文学家。 士族家庭;儒学衰微,玄学、佛 学并兴 ;“三为亡国之人”, 却
第二讲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四、教育思想评价: 颜之推重视家庭教育,尤其是儿童早期教育,在家庭 教育的意义、内容、原则和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价 值的观点,对当今儿童的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 意义。但因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其家庭教育思想中也存 在某些消极因素,对此我们应加以批判。
第二讲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二节 贾谊论早期教育 二、教育思想
总结: (1)继承了孔子“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思想; (2)强调将儿童心智发展的水平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3)应尽早增强儿童对是非善恶的识别能力; (4)早期教育的成功与否还决定于教育者是否能够根据儿 童不同的年龄特征恰当地转换教育方法;
第二讲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三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生平 朱熹(公元1130-1200 ),字元晦,号晦庵,南宋时期 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 他编撰了许多教材,如《四书集 注》、《周易本义》、《资治通 鉴纲目》、《近思录》等,其中 《四书集注》成为元、明、清三朝 的钦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答案,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影响 长达数百年。他还专门为儿童编写 了《小学》、《童蒙须知》等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