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矿井巷道:矿井开采需在地下煤岩层中掘大量井巷和硐室。
2. 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含碳物质沉积形成基本连续大面积含煤地带称做煤田
3. 井田:在矿区内,划归给一个矿井开采那一部分煤田,称井田
4. 煤层按厚度,倾角分类:按厚度为:○1薄煤层(小于1.3M)○2中厚煤层(1.3~3.5M)○3厚煤层(大于3.5M)按倾角分类为:○1近水平煤层(小于8度)○2缓倾斜煤层(8~25度)○3倾斜煤层(大于45度)
5. 煤层按赋存条件分类:A单斜构造煤层B褶曲构造C断层构造
6. 阶段:在井田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平行于走向长条部分,每个长条部分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称阶段。
7. 开采水平:通常将设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且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水平,称为开采水平
8. 采区: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块段,称采区
9. 区段:在采区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将采区划分为若干个长条部分,其称区段
10. 矿井储量:指井田内可采煤层全部储量
11. 生产能力:指矿井设计中规定在单位时间内采出的煤炭数量
12. 生产系统:指煤矿生产过程中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人员安全进出,材料设备上下井,矸石出运,供电,气,水,等巷道线路及设施,总称生产系统13. 矿井各类巷道:A按空间位置形态分:垂直,水平,倾斜巷道;B按服务范围、用途分:开拓、准备、回采巷道
14. 矿井服务年限:指矿井可采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并考虑储量备用系数计算出矿井开采年限
15. 矿井开拓方式:A按井筒形式:立井、斜井、平硐开拓及综合开拓;B按开采水平数目:单水平和多水平开拓;C按阶段内布置方式:采区式,分段式,和带区式
16. 斜井开拓:主副井筒均为斜井开拓方式;立井开拓:主副井均为立井开拓方式平硐开拓:利用水平巷道从地面进入煤体开拓方式综合开拓:利用三种基本开拓方式两种或以上的井硐开拓方式。
17. 走向平硐:沿煤层走向开掘,把煤层分上、下山两阶段,具有单翼井田开拓特点。
18. 井底车场:是由运输巷道和硐室组成,联结井筒和大巷,是联结井下运输和井筒提升枢纽
19. 主井重车线:主井井底,储放重列车的线路;空车线:储放空列车线路。
20. 上下山开采:指在煤层倾角小于16度情况下,可利用水平巷分别开采上山采区和下山采区。
21. 辅助水平:当阶段较长时,用一个开采水平开采困难,可在主水平之外适当位置设一个生产能力小,服务年限短,与水平大巷相联系水平,称辅助水平。
22. 开采顺序:井田开采必须按一定顺序进行。
A沿煤层走向与倾斜开采顺序B 煤组间及煤层间开序。
23. 采掘平衡:矿井回采工作面准备过程与回采工作面整体推进速度达一致,使两者均按计划进行。
24. 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采煤工作面年度接替计划,长期接替计划和采区接
替计划
25. 巷道掘进计划:按井田开拓方式及采区准备方式,根据开采计划规定接替要求和掘进队施工量,安排各巷道施工次序及时间,以保证采煤工作面采区及水平接替。
26. 下行式开采,上行式开采:先掘上山上边界,自上而下采。
上行式相反
27. 采区前进式与后退式:自井筒向井田边界方向采其余各采区,后退式相反。
28. 采煤工作面推进的前进式与后退式:工作面自采区上山向采区边界推进称前进,后相反。
如何实现“采掘平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⑴制订科学完善的采掘计划。
制订中、长期的采掘工作面的接替计划,细致周密的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制订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与计划,这是实现“采掘平衡”的基础;
⑵合理配备采掘力量。
A、合理的采掘工作面比;B、合理的采掘工作人员比;C、采掘工艺设备的协调平衡进步。
⑶及时掌握与调整。
湖南煤矿由于煤层赋存相当复杂,因地质原因影响计划是非常普遍的,这就要求:
A、计划应具有弹性。
在制订采掘工作面的接替计划时不要太理想化,提早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留有余地;
B、搞好预测预报。
提早制订措施与对策;
C、及时发现与调节。
一旦发现实际与计划脱节,应尽早制订措施与办法弥补,防止其差距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