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课外文言文补习2016-2017中考分类试题治学篇(教师)
课外文言文补习2016-2017中考分类试题治学篇(教师)
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
也不会再挺直, 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
再经辅具加工就
能取直, 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君子广泛地学习, 而且每天检查反
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四)与王介甫第一书( 15 分)
/ 学 / 然后知不足,教 /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 / 能自强( qi ǎng)也。
故曰:教( ji ào)学 / 相长( zhǎng)也。 《兑 [yua ] 命》曰:“学( xi ào) / 学( xu?)
半。”其 / 此之谓乎 ! (《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
古代书写的简策,这里指知识、学问。⑦视:对比,比较。⑧面墙:面对着墙
壁,形容学
问没有提高或孤陋寡闻。⑨间:距离,差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徒.为架上美观 / 家徒.四壁 B .但.图多蓄 / 但.当涉猎
C.毕.尽心力 / 毕.力平险
D .博学多识./ 未尝识.书具
)( 3 分)
3.好书之人的三病是:①追求虚名,把书作为装饰品,而不阅读学习。②多方搜集,只图
占有,却不研究探讨。③终年苦读,也“博学多识” ,但不能把知识灵活运用,一生没
有什么建树。 (2 分)
作者总结的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读书人不能只满足于收藏,
不要阅读; 不能只满足于死
读,要能研读和勤于思考并活学活用。 ( 1 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1)及舟船侍从以西 . (2)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
(3)欧公更欲足下少 .开廓其文 (4)余俟.到京作书去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 3 分)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4.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 2 分)
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
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 zh? ng)绳 : 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 (r ? u): 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
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
(3 分 )
参考答案:
1、于是,就
但是
2. 初若可喜 / 然旋读旋忘 / 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 / 况一日乎? ( 各1分 共3分)
3. 结合文章的中心句“读书惟在记牢, 则日渐进益。 ”(1 分 ) 来谈读本文的感受, 言之有理
即可。如:读书只有熟读牢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益。
(2 分)
参考译文:读书只有牢记,那么每天才能渐渐有所长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
⑴不知其旨也(
)⑵然后能自强也(
)
⑶学不可以已(
)⑷故木受绳则直(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A.輮使之然也
辍耕之垄上
B.不知其善也
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C.虽有嘉肴
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 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二)书虫三病 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耀,骊牝之
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其二,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洗涴灰
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其三,博学多识,矻矻
[k ū]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运,记
诵如流,寸觚 [g ū]莫展,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夫知而能好,好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 ,略有删改)
【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词。③潜:
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 xi à 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1.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 3 分)
间 以王 回文示 之亦 以 书来言 此人文字 可 惊世 所 无有
能古代的学者有这样文章,然而气势和才华不足以感动
人。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在当代
让它辉煌一下,我们可要感到羞耻啊!他重视这些文章到这种地步。又曾经编《文林》
,全
部是现代人的佳作。王回、王向的文章
和您的文章,多半已经编入了。到滁州与欧公关于
人事的议论很多,遗憾没有能跟您一起评论,那遗憾没有办法估量,即使欧公也是这样想。
2.用三条“ / ”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3 分)
不事讨 论徒洗涴 灰尘 半束高 阁谓之书 肆可
也。
3.“好书之人”的“三病”是哪三病?你从作者总结的“三病”得到怎样的启示?(
3 分)
1. D ( A. 只,仅仅; B. 只; C. 用尽; D. 学识 / 认识)
2. 不事讨论 / 徒洗涴灰尘 / 半束高阁 / 谓之书肆可也。
欧公很想见您一面,能 作来一次的打算不能?心中的事很多,不见面不可以说。
我这次的行程, 到春天才可能到京城。 那时望您来信使我安心, 我的病还跟黄九见我 时
一样, 不知究竟会怎么样。我心中有要跟您讨论的事,想来即使没有相见,
您的心藏着的想
法,有跟我相同的地方。欧公更想您把文章稍稍扩展一些,不要用生造
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 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 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
乙: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
是水凝结而成的, 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 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
背诵如流, 对学问无法发挥,这和吃着精美的食物,面墙一无所知确实有差别,不过在身死
之后名声不传上是一样的。知书而能爱书,爱书而能运筹,古人尚且难办到,何况现在的人
呢?
(三) (二)阅读古文,完成 1-5 题( 16 分)
【甲】 虽 / 有嘉肴( yáo),弗食,不知 / 其旨也。虽 / 有至道,弗学,不知 / 其善也。是故
①机而言曰:“此织
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Βιβλιοθήκη 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
②
失成功, 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 当日知其所亡 ③,以就懿 ④ 德。若中道而归, 何异断斯织乎?”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 ?烈女传》 )
【注】①趋,快步走向
②捐,抛弃
③亡,通“无”,不足
④懿,美好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 解.释.有.误. 的一项是(
)
A. 见.往事耳(了解)
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 ?
【注释】 ①牙签: 用象牙制作书签。 锦轴,用锦缎作卷轴。 ②骊(l í)牝(p ìn) : “牝
牡骊黄”的简语。 牝牡, 鸟兽的雌雄; 骊黄, 黑色和黄色, 这里指华丽的外表。 ③涴 [ w? ]
玷污, 污染。 ④ 矻矻 [k ū] :勤奋而不懈怠的样子。 ⑤慧根: 指人的天资, 天赋。 ⑥寸觚 :
一、治学篇 (一)陈晋之读书法( 8 分)
(
清 ) 陈善
读书惟在记牢, 则日见进益。陈晋之①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 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
不足, 岁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读书, 日将诵②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
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假使像这样的好文章不为世人所知,是我们这些人的耻辱。)
4.不用生造的词语,不可盲目模仿前人的写法,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应取法自然。
5 .一方面向王安石介绍自己的行踪(与欧阳修会面情况),表达与王安石的浓厚友 情;另一方面, 转述欧阳修对王安石文章的赏识及改进意义, 希望王安石能尽快与欧阳修建 立联系。
【宋】曾巩 巩启: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 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 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 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 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 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 心中有与足下论者, 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有同者矣。 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 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 去,不宣。
【注释】①陈晋之:人名。 1. 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①遂无书不读 (
②然旋读旋忘(
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 2 分)
) )
③癖:毛病。
2. 请用三条“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 分 )
初若 可喜 然 旋读 旋忘 虽 一岁未尝 得百二 十字 也况 一 日乎?
3. 请用原文回答:文章告诉我们关于读书的一个什么道理?并谈谈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