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成XXXX至XXXX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评估工作的报告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我公司受你委的委托,已完成《XXXX至XXXX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工作,现将评估报告随文上报,供审批参考。
附件:《XXXX至XXXX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评估报告》二○一二年五月二日主题词: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评估报告抄送:XX县发展和改革局、XX县交通运输局,本公司存档(2)(共印5份)广西X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办公室 2012年5月2日印发XXXX至XXXX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评估报告工程项目编号:工程咨询资格证书号:广西X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二○一二年五月项目名称:XXXX至XXXX公路工程评估阶段:可行性研究建设单位:XX县交通运输局审查单位:广西X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工程咨询证号:特邀专家:目录一、前言二、主要评估意见(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二)交通量预测(三)建设规模及内容(四)主要技术标准(五)工程设计方案(六)环境评价(七)节能(八)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九)建设项目招标(十)经济评价三、评估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二)建议四、附件1.《XXXX至XXXX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会会议纪要(共3页);2.《XXXX至XXXX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组评估意见(共3页);3.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XXXX至XXXX耳机公路项目建议书的批复》(百发改产业[2012]3号,共2页);4.XX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提供的说明(共1页);5.XX县国土资源局《XX至XX公路用地选址说明》(共1页);6.XX县环境保护局《关于XX至XX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的批复》(那环管字[2011]17号,共3页);7.XX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XX至XX公路规划情况说明》(共1页);8.XX县环境保护局《关于XX县XX至XX县XX二级公路项目用地问题的意见》(XX国土资办[2012]200号,共1页);9. XX县环境保护局《关于XXXX至XXXX公路路线布设的环保意见》(靖环管字[2012]17号,共1页);10.XX县人民政府《XX县人民政府关于要求批准XXXX至XXXX二级公路上跨XX至XX高速公路K48+356的函》及XX至XX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的意见(共2页)。
一、前言《XXXX至XXXX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由广西桂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于2011年11月编制完成。
受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委托,广西X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负责对《报告》进行评估。
针对建设内容,我们聘请3位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专家组,于2012年2月21日在XX市主持召开了《报告》评估会议。
评估会上,与会专家和代表听取了项目编制单位关于《报告》编制情况的介绍,并本着“独立、科学、公正”的原则,对《报告》进行了认真讨论,形成专家组评估意见,通过了会议纪要。
根据会议纪要精神,编制单位对《报告》进行了修改补充,并将重新修编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修订本》)送达我公司。
经对《报告修订本》再次进行审查后,我们提出以下评估意见,供决策参考。
二、主要评估意见(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报告》提出拟建XX至XX公路位于XX市XX县及XX县境内,经XX县XX乡信合村、德合村、德古村,终于XX县XX镇,与XX至XX二级公路相连接,上跨XX至XX高速公路。
现状路线区域范围内道路均为四级以下公路,其公路布局结构使公路网络缺乏连通、通达深度不够,致使交通不便,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由于现有公路路况较差,公路等级较低,造成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车辆和人流的安全快速通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根据路线区域范围的现状情况,《报告》从实施广西普通公路省道网规划、提高省道公路等级、提高通行能力以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直接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XXXX 年产100万吨铝土矿采选项目交通运输能力的需要、加快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及适应项目区域远景交通量增长的需要等方面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评估认为,XX 至XX 公路的建成,将极大改善当地的路网结构,缩短XX 县XX 年产100万吨铝土矿采选项目园区与XX 县及附近乡镇之间的距离,解决沿线人们的交通出行问题,提高整个地方路网的通行能力,进一步完善当地公路网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二)交通量预测《报告修订本》采用择取相关程度密切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客货运输增长率,进行客货弹性系数分析,通过弹性系数值与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结果和交通运输发展预测结果,从而推求交通量的未来增长率,进而确定未来的交通量发展。
提出XX 至XX 公路交通量预测结果如下:XX 至XX 公路交通量预测结果(小客车,辆/日) 20102012 2020 2026 2031 XX 至XX 公路 2616 3614 5607 8855 10746 评估认为,《报告修订本》的交通量预测方法基本适用,可以作为确定本工程建设标准和效益分析的依据。
(三)建设规模及内容《报告修订本》提出本项目线路由XX 县XX 乡沿乡道XX 至XX 公路向XX 县XX 镇方向延伸,路线起于XX 县X743县道与XX 县XX 乡至XX 县XX 镇乡道交叉路口处,经XX 县XX 乡信合村、德合村、德古村,终于XX 县XX 镇,与XX 至XX 二级公路相连接,上跨XX 至XX 高速公路。
主要控制点为XX 县XX 乡信合村、德合村、德古村、XX 县XX 镇,路线全长16.62公里,XX 县境内路段 特 征 年 结 果 路线长12.275公里;XX县境内路线长4.345公里。
采用二车道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8.5米。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路基土石方工程80.0686万立方米、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6.1619万立方米、水泥路面工程12.9293万平方米、大桥4座,涵洞69道,并有2处平面交叉,一处分离式立体交叉(新建立交桥97m/1座),养护站1处。
评估认为,为了改善当地的路网结构,缩短XX县XX年产100万吨铝土矿采选项目区与XX县及附近乡镇之间的距离,解决沿线人们的交通出行问题,提高整个地方路网的通行能力,进一步完善公路网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报告修订本》提出的建设规模及内容是合理可行的。
(四)主要技术标准《报告修订本》按照部颁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对该公路进行了设计,在考虑本项目影响区域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布局和趋势分析结果,结合广西路网工程规划,拟建项目的性质及功能定位,本项目主要技术指标如下:公路等级:二级;计算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8.5米;行车道宽度:2×3.5米;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100m;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60m;最大纵坡:7%;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凸型700m,凹型700m;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凸型450m,凹型450m;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1/100;小桥、涵洞及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50。
评估认为,依据该道路的路线现状和交通量预测结果,结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报告修订本》提出的本项目道路的各项技术标准是适宜的,可以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五)工程设计方案(1)路线方案评估会上,与会专家提出本项目路线方案基本适宜,但比较方案偏少,只有一个A方案,占路线长度的16.7%,不满足路线方案比选应不少于路线长度的1/3的相关规定。
根据专家意见,《报告修订本》针对路线必选具体情况需要,本项目拟定了K 、A、B、C、D线五个备选方案,对各路线方案的优缺点进一步分析后,推荐路线沿现有的旧路方向进行布设。
即根据路线方案评价,推荐K线方案为建设方案,路线方案全长16.62公里。
起点K0+000位于XX县X743县道与XX县XX乡至XX县XX镇乡道交叉路口处,沿现有乡村道路前进,经XX县XX乡信合村、现屯、上弄古,于K5+800附近向右转偏离旧路(旧路在经过弄舍后的路段高差太大,且受地形限制无法展线,只能另外选择新线布线),经打蒙、徳古后,于K10+900附近接回旧路,基本上再沿旧路前进,直至XX镇北面的坡那,又偏离进镇的道路,从XX镇东面绕过,上跨XX至XX高速公路,终点位于XX镇东面约300米处,与XX至XX二级公路相连接。
路线走向大体为由北向南。
评估认为,道路路线的布置基本适宜。
但由于平面弯道多,半径较小,需要注意加宽和设置超高,且需跨越高速公路,编制单位与项目业主应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对接工作,并取得相关部门出具关于同意跨越高速路的意见,根据其意见在下阶段初步设计过程中做好相应的措施方案。
(2)路基工程《报告修订本》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提出本项目路基设计标高按五十年一遇洪水重现期的计算水位,考虑安全高度0.5 米以上的路拱高度。
并对路基横断面、路基横坡,路基边坡、路基排水及防护、特殊路基设计、路基压实标准等进行了方案设计。
评估认为,《报告修订本》提出的路基设计方案基本合适,对特殊路基采用的处置方案基本适宜,但本项目路基设计应注意做好挡土墙的设计方案,且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
(3)路面工程《报告修订本》根据推荐方案的公路等级、交通量预测结果、并结合沿线气候、土质、筑路材料等情况,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本项目的路面推荐方案。
评估认为,《报告修订本》提出的路面结构方案基本合适。
但应对本项目道路的主要交通结构作进一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在下阶段设计中对路基状况、当地筑路材料、施工环境等作进一步的调查核实,并充分考虑本工程的交通特点及施工环境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用路面材料和施工工艺,并进一步论证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及各结构层厚度设置的合理性。
(4)桥涵工程《报告修订本》根据对本项目桥涵工程的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论述,提出了桥涵的设计标准和设计原则,并对桥涵设置情况和沿线合理情况进行了分析。
提出本项目全线设置大桥4座,立交桥1座(长97米),涵洞69道。
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设计荷载:公路—Ⅱ级;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为1/100,小桥及涵洞为1/50;桥面同宽:8.5米;桥梁护栏:采用铪防撞护栏。
桥面横坡:2%。
有超高时,桥面横坡与路基横坡一致。
通航:河流均无通航要求。
抗震设防:根据广西地震记载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本工程所在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可进行简单抗震设计。
评估认为,《报告修订本》提出的桥涵工程的内容基本适宜,在下阶段设计中应补充四座中桥、跨越高速公路的分离式立交桥的桥型方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