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最新汽车零部件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2018年最新汽车零部件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汽车零部件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 汽车零部件作为整车制造的重要环节,产值规模与整车相当。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并对主要细分零部件的竞争格局和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情况做出梳理。

●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尽管如此,零整产值比仍然远低于汽车产业链成熟国家,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众多,小而散。

德、日、美零部件企业通过独资和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中资企业整体以中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但近年来,中资企业在核心产品上开始逐步突破。

● 自主品牌的崛起以及海外并购承接产业转移为我国零部件企业发
展提供了机遇。

2016年,我国乘用车市场自主品牌占有率创下新高,自主品牌建立自身零部件体系的诉求必将伴随着一批自主核心零部件企业的崛起。

另外,出于成本考虑,外资零部件企业出售旗下业务,也为国内零部件企业提供了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良机。

● 细分零部件来看,传统汽车零部件中,国内企业在变速箱、发动机
上有所突破,但在汽车电子等领域仍然大大落后于外资企业。

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则由于政策保护形成相对封闭市场,国内企业有一定优势。

对于投资者而言,判断是否进入主流主机厂的核心供应链是鉴别零部件企业的主要手段。

● 中国零部件产业以整车厂为核心形成六大产业集群:东北产业集群、京津冀产业集群、长三角产业集群、中部(湖北、安徽、湖南)产业集群、西南(重庆、四川)产业集群和珠三角产业集群,六大产业集群占到全国零部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0%。

● 展望:目前汽车零部件市场并购活跃,预计该趋势将持续,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

同时,“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加速,为国内零部件企业弯道超车提供机遇。

建议对传统零部件企业可择优(以进入主机厂供应体系为参考)推行信贷业务,对有外延并购需求的企业和新兴零部件企业可关注并购基金、直投业务。

关键字:零部件、自主共振、全球配套、产业集群
目录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稳步增长,毛利率稳定 (1)
二、自主共振+全球配套,汽车零部件现机会 (3)
1、外资和合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企业在核心产品上开始突破. 3
2、中国整零关系中零部件企业处于弱势地位,不利于行业发展 (5)
3、配套自主车企+承接全球产业转移为零部件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7)
二、细分零部件市场 (8)
1、传统汽车零部件市场 (9)
2、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 (12)
3、智能网联零部件市场 (13)
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情况 (14)
四、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业务机会 (16)
图表目录
图表1:2005-2016中国汽车销量情况 (1)
图表2:汽车零部件行业产值规模(亿元)和增速 (2)
图表3:2010-2016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金额(亿美元) (2)
图表4:中国零部件行业毛利率(%) (3)
图表5:2005-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 (4)
图表6:2016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20强 (4)
图表7: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竞争力分布情况 (5)
图表8: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对整车厂的依附关系 (7)
图表9:2011-2016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变化 (8)
图表10:本土零部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8)
图表11:主要汽车零部件系统 (9)
图表12:2014年中国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占比 (14)
图表13:中国主要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布局情况 (15)
自主配套+全球产业转移,汽车零部件迎机遇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稳步增长,毛利率稳定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超过3万亿,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超过2800万辆,连续八年蝉联全球之首。

作为汽车工业发展重要支撑的零部件伴随着汽车市场的增长快速扩张,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

尽管如此,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值比上整车产值1:1的比例仍然远低于汽车产业链成熟国家1.7:1的比例,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图表1:2005-2016中国汽车销量情况
图表2:汽车零部件行业产值规模(亿元)和增速
汽车零部件出口占到全部汽车产品出口金额的比例超过80%。

201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为645.73亿美金,占到汽车产品出口金额的84.97%,对汽车行业出口贡献巨大。

按类别看,行驶系统、汽车电子电器、车身附件排在前三,行驶系统中,轮胎占到60.04%,仍是零部件出口的生力军。

美国、日本、德国是我国零部件主要出口国。

图表3:2010-2016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金额(亿美元)
零部件行业整体毛利稳定,外资和合资企业利润率高。

从利润水
平来看,零部件行业整体毛利率稳定,长期维持在15%左右,由于外资和合资企业占据着附加值较高的零部件产品,整体利润率高于中资企业。

图表4:中国零部件行业毛利率(%)
二、自主共振+全球配套,汽车零部件现机会
1、外资和合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企业在核心产品上开始突破
中国市场零部件企业数量众多,小而散。

我国零部件企业数量超过10万家,其中年产值达到2000万以上的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

其中,小型企业占62%,中型企业25%,大型零部件企业仅占9%,大型企业尤其是中资的大型零部件企业数量少。

图表5:2005-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
德、日、美零部件企业实力强劲,通过独资和合资企业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

世界100强零部件企业中,日、美、德系企业分别贡献30%、25%、18%的比例,实力强劲。

2004年,国家正式放开外资零部件企业股比限制,外资零部件企业开始在华大肆布局,且投资以高附加值零部件为主。

目前,外资企业数量仅占中国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数量的20%(独资占45%,合资占55%),但市场份额高达70%。

图表6:2016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20强
中资企业整体尚以中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但在核心产品上开始逐步突破。

中资零部件企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和原材料密集程度较高的中低附加值产品上,比如座椅、轮胎等。

经过数十年向外资企业的学习,部分中资企业已经在核心产品上有所突破,开始掌握如缸内直喷汽油机、柴油机高压共轨等发动机技术,自动变速器技术等,竞争力有所加强,但核心零部件仍然以供应中资主机厂为主。

图表7: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竞争力分布情况
2、中国整零关系中零部件企业处于弱势地位,不利于行业发展
作为主机厂的上游,零部件企业与主机厂的协同发展尤为重要。

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