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韵律:《花之舞》
XX课件大班韵律《花之舞》设计意图: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积累了一定的动作语汇,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理解力逐步增强,所以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对韵律活动产生了兴趣,喜欢随音乐自由优美的表现自己;同时,幼儿四肢的协调性逐步完善,空间知觉得到发展,一些带有创造成分的稍复杂的集体舞,对幼儿很富有挑战,它可以让幼儿走进音乐的殿堂在积极参与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表现的快乐。
《花之舞》是两人结伴集体配合的舞蹈,曲风欢快有动感,节奏变化鲜明的欧美舞蹈。
乐曲结构比较简单,环节清晰并根据乐曲进行踏点步的学习,及两人配合舞蹈,通过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表情交流等多种表现手段,利用队形的变化同伴间的合作探索和学习,鼓励幼儿在分享自己的创造与教师的提升中,获得各种音乐素质和非艺术素质的经验,享受参与集体舞的快乐,培养对舞蹈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舞蹈的动作和队形的变化。
教学难点:寻找双向S形穿花的规律。
)已有的知识经验:能正确区分左右,知道面向圆上,可以在双圆上玩向前一步交换朋友的游戏。
活动目标初步学跳《花之舞》,通过观察模仿掌握舞蹈动作和队形变化。
能根据手腕花的不同颜色,寻找出双向S形穿花的规律。
体验交换舞伴舞蹈的快乐。
活动内容:舞蹈《花之舞》属于美国民间舞蹈,舞蹈基本队形为单圈上的双圈,伴着欢快的音乐,幼儿在圈上舞蹈并不断变换舞伴,体验交换舞伴的快乐。
舞蹈动作比较简单,但对幼儿方位和动作的准确性要求较高,一旦出错就会影响整个舞蹈的进行,因此如何让幼儿快速而准确的掌握该舞蹈的动作和队形变化,尤其是队形变化,是该舞蹈教学的主要任务。
活动准备:手腕花每人两朵(右手戴红花,左手戴蓝花)磁带录音机活动课程实录:一教师带领幼儿倾听音乐(整首乐曲),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围成圆形。
师:你们听到的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呢?师:我们一起来用二拍子的节奏拍拍看,边念儿歌边做动作(点-点-,跳-跳-跳——,我们一起来跳舞。
点-点-,跳-跳-跳——,我们一起来跳舞。
红花蓝花握握手,蓝花红花握握手,红花蓝花握握手,蓝花红花握握手,拍拍拍来跳舞。
)师:请配班老师一起,一边念儿歌一边示范动作:两两相对,双手相握,一只手高一只手低,脚后跟点地向手低的方向准备好(点-点-,脚跟点地两次。
跳-跳-跳——,向手低的方向侧跨跳三次。
我们一起来跳舞,两两相对做拍手动作。
)继续念儿歌,交换方向不变动作(点-点-,跳-跳-跳——,我们一起来跳舞)师:请幼儿快速找朋友,面对面站好,朗诵《花之舞》的儿歌练习做动作。
二新授双向形穿花师:请女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站好(戴红花的手向圆心伸出)站立圆上。
师:再请男小朋友用戴红花的手去拉女小朋友戴红花的手面向圆上站好。
师:请小朋友观察看看现在站成了几个圆圈,男小朋友的方向和女小朋友的方向是怎样的?(答:两个圆圈,男女小朋友的方向是相反的)师:请男小朋友向侧前方跨一步站到女小朋友的圈上。
师:男女小朋友的队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两个圆圈变成了一个圆圈)师:一会在舞蹈中我们会用到这两个队形,听听儿歌说到哪里的时候开始变换队形的。
师:准备:两个圆变成一个圆,两两相对,一只手高一只低,手低的方向向圆心,朗诵儿歌:点-点-,跳-跳-跳——,向圆心的一侧跨跳三次。
我们一起来跳舞,两两拍手停下,同时左右看看间隔距离,继续朗诵儿歌:点-点-,跳-跳-跳——,交换动作向相反的方向侧跨跳三次,我们一起来跳舞,两两拍手后停下再看看自己的位置是怎样的。
师:我们在单圆上还是在双圆上做的动作?为什么跳成的圆形有
时是圆的,有时不是圆的呢?(答:小朋友跳的舞步有时大些,有时小些,)师:请小朋友在舞蹈时用眼睛观察身边朋友的位置,注意间隔距离。
师:示范双向形穿花。
师:现在看看你们站的位置是双圆圈还是单圆圈?(答:双圆圈)师:请大家变成单圆圈站好。
师:朗诵儿歌:红花蓝花握握手,说红花的时候和你刚跳完舞戴红花的小朋友的手握手一次,位置不变,说蓝花的时候全部的小朋友的脚向前侧跨一步,用戴蓝花的手去拉对面走来的戴蓝花小朋友的手一次,交换朋友一个。
接着,蓝花握位置不动,红花握握手又向前侧迈一步,用戴红花的手去拉对面走来的戴红花小朋友的手一次交换朋友两个。
继续儿歌红花握手时位置不变,蓝花握手的时候又向前侧迈一小步去拉对面走来戴蓝花小朋友的手一次交换朋友三个,拍拍拍来跳舞。
停下做拍手动作。
(完成双向形穿花)师:你和几个小朋友握过手?(答:和三个小朋友握过手)师:交换位置了吗?(答:交换位置了)师:是在儿歌中第一次握手时,还是第二次握手时交换位置的?(答:是在儿歌中每说到第二次握手时交换位置的。
)师:你是怎样做动作来交换位置的呢?(答:看见对面走过来的小朋友去拉他的手就换了位置。
)师:握手时戴花的手颜色是不是一样的呢?(答:就是是一样的。
)师:继续朗诵儿歌完成后面的动作(每个动作完成后老师要检查队形动作是否准确。
)学习动作的节奏可以放慢。
三放音乐,幼儿听音乐跟随旋律一边说儿歌一边做动作。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花之舞》最有趣的地方在哪?(向前侧跨去找朋友)。
(体验交换舞伴的快乐)。
延伸活动:在幼儿反复练习较熟练后,不朗诵儿歌只听音乐完成动作。
区角活动:把孩子们使用的手腕花投放到音乐区角活动中,在晨午间活动中小朋友们可自由取放使用,用在音乐舞蹈里,游戏活动里。
教师自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要目的明确,方法得当,生动有趣的音乐教育教学过程,可以很好的调动幼儿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边观察边模仿边小结使,使幼儿更自然更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活动目标。
其次,教师清晰的每个环节引用语的到位,幼儿前期的知识积累同样是不能忽略的。
园长点评:本次活动运用了徐卓娅教授关于韵律活动的设计理念,
教学程序从节奏练习入手,将音乐中的节奏××│×××│与动作口令结合设计为:点点│跳跳跳│,让幼儿轻松掌握了音乐节奏与动作的准确结合;在新授队形环节中,手腕红花蓝花的运用,帮助幼儿解决了空间辨认角色记忆的难点;结束环节中关于活动中最有趣的地方的讨论,让幼儿及时提炼经验感受,使学习效果进一步强化巩固。
整个活动设计流畅,重难点解决清晰,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XX课件。